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居的杂忆 第1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居的杂忆 第1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居者有其屋!病者有其医!勤者有其业……”是孟子提出的儒家治国理念,尽管历史的车轮已飞奔到了2012年,但住房、医疗、就业问题依旧考验着领导者的执政智慧。今天,我想说说这“居”的话题。

居为会意字,“尸”意为“身体不动”,“古”指“古代”。“尸”与“古”联合起来表示“自古以来未曾挪动身体”。本义:土著、土人、自古以来就住在本地的家族。如:《列子·汤问》中提到的面山而居。

与当代居住最密切的莫过于伴随疯狂开发蕴育而生的各色地产行业。地产行业在古代很下贱,至于地产中介更是被叫做“瓦摇头”,意思就是房子一见他们过来,就知道要被卖了,所以连屋瓦都会摇头。时过境迁,众多大型机构纷纷裹着银子冲进地产行业,抢金子。以致地产的疯狂发展已让实体经济受到了重大的挫败和打压——房地产不能建设出一个强大的国家。

每一个居所都是一种承载生活记忆的容器,承载了一种念想,正是有这种念想,游子不论漂泊多远都心中充满了对居所的渴望。著名画家周仲铮在客居波恩的时候,曾深情地写到:“小桥流水似江南,梦里还乡总未还;愁问莱茵河上水,可否流到我家园。”

我在北京总是会想起家族在天津的老宅:那是一栋年代久远的德式洋房,建筑中总是洋溢着一种经历时代的风韵。我的童年,每一个春节时热闹的家庭聚会,各式来宾和摆满的美食;我的青年,每次兴奋地返回老宅,推开黄铜把手的厚重木门。夏天坐享庭院中白蜡树浓密阴凉。我会时常在楼道中上下跑动,实木楼梯发出咚咚的响声在房子内回响……

居所总是承载故事的地方。只要你曾经居住过,它都能够成为记忆中不可缺少的载体,甚至传承几代人。天津外婆家的老宅更具有传奇色彩,那是位于天津日租界中的一处狭小的住所,面积不大却是家人定居多年的空间。上世纪30年代日本占领的时候,这里是日租界中唯一的一户中国人家,太老爷靠送水为生。终有一天,日本兵携武器野蛮占据,将一家老小赶出门外。那时裹小脚的太姥姥不知道怎么来的勇气,带着几个年幼的子女直接冲到日本华北宪兵司令部去告状。经过交涉,宪兵维持了租借地的秩序,军事法庭宣判大兵败诉,太姥姥夺回了房子。明晃晃的刺刀也没有夺走我们的家园。今天想来我还热血沸腾。时光荏苒,在上世纪90年代的拆迁大潮中,野蛮的开发商成功占领了民宅,并拆除了。每次路过那里,无语的刺痛从脚底板泛起,于是加速跑着走过。

“居”本是中国人最质朴的梦想。在繁华的都市,一个狭小的蜗居也可能成为心灵的慰藉。在城市中奔走的人群,每个人心中应该也揣着家园的梦想吧?曾经有一个哥们,整天不务正业,飘荡于京城。终有一年的深秋,此君见到园林工人在用防风材料包裹行道树,叹然:连树都有个自己的家!我竟还要这样折腾!遂娶妻,买房。居是相对与漂泊的一种宁静和归宿。

为居所而不懈努力的人们,近年来忽然被称呼为“房奴”,而且据说自古就有:曾经有个叫白居易的,以为自己的名字能够很牛,可以去炒房。可惜,他没有个好爸爸,自己工资又低,于是存了好久的钱也没有能够在长安买得起一套房。在是否要做房奴的纠结中,居——这个单纯的问题却成了大城市居民最愁肠的苦闷。

房子和家当然是有分别的,而在这个一房难求的时代,人们往往太看重前者而忽略了后者。希望“居”能够多承载一些关于家的温暖记忆,而不仅仅是个人奋斗的里程碑。

行者

职业:国内知名设计机构

建筑设计师、景观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