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文科数学教学反思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文科数学教学反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新课程改革在我省已经实施三年,在这几年的教学中,暴露出一些问题,特别是文科数学教学,出现了一些新的局面,遇到了一些新的困难. 本文对此进行了探究,意图站在一个新的起点处,开始新一轮的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新课程;文科数学;教学方法;课程开发

新教材在我省使用刚好三年,按三年一个循环来看,在教学中暴露出的很多问题,都值得我们这些站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思考和总结.

从文理分科一开始,大多数学生都因为感到数学学习太难,才选择了文科. 数学学不好,自然影响理化学习. 相对于文科,除了数学之外,其他学科总是可以通过记忆提高. 这可能是很多学生选择文科的主要原因,所以很多学校甚至出现文理学生比例严重失调的现象. 今年我省高考文理科报名人数接近就是一个例证. 在这样的选择下,高中文科学生数学先天不足就不足为怪了. 数学基础差,数学思维能力不强,运算能力差等成了大多数学生的通病. 在数学学习上,多数文科生更是感到枯燥无味,提不起兴趣,甚至产生了害怕心理. 为了考试学习数学,已经成为高中文科生的普遍现象.

面对现状,许多教师都积极调整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教学设计到课堂教学,从作业布置到课后辅导,花费了大量的心血,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绩. 但从新课程理念的贯彻角度来看,笔者认为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教学方式变化不大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试验)》明确指出: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教师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教学适应个性选择,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注重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体现数学文化价值;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普遍应用.

目前, “一只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模式还有比较大的市场. 据笔者了解,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较多,但是大多可以归结于:(1)教学时间紧. 以现在学校高考备考教学的安排,基本和教改之前没有变化. 那就是高一、高二完成新课教学,高三复习. 这样一来,加上选修内容和必修五本教材,差不多要做到每学期完成两本教材的教学任务. 另一方面,课时相比于旧教材课时安排又少了,所以“课时紧,任务重”成了教师教学中遇到的普遍现象,完成基本教学任务都显得手忙脚乱,哪还有心思在教学方式上下工夫. (2)文科学生基础差,以这种模式讲清楚和讲完整就可以了,新的花样用不着. 可以这样说,持这种想法的教师还不在少数. 似乎不管怎么教学,只有少数优等生能理解,对大多数文科学生而言讲多了也是“对牛弹琴”. (3)教学条件较差,信息技术实施困难.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新教材的一大亮点. 如果没有相关的设备设施,教材中所涉及的大量信息技术应用素材,又成为“纸上谈兵”. 口讲试验,口述操作就成为必然. (4)教师专业技能不足,教师培训滞后. 表现为对新教材新增内容感到陌生;不会或不熟悉使用如图形计算器、计算机、几何画板等工具,无法让信息技术走进课堂;知识更新跟不上,自我学习和系统培训欠缺.

[?] 教材内容编排顺序与实际教学安排顺序差别大

以人教A版为例,部分省份都选择了必修1、4、5、2、3的教学顺序. 理由是更能符合知识的逻辑先后顺序,同时也兼顾在新增内容上,尽量减少教师的教学难度.但这样的安排顺序,显然与编者的初衷不相符. 比如必修3中涉及的算法思想,按照编者的意图,“算法思想可以贯穿于整个中学数学教学内容之中,有很丰富的层次递进素材”,“算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理性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实施探究性学习的良好素材”. 安排在必修1集合和函数及必修2几何之后,就是想把算法思想贯穿在接下来的教学中,但是教学顺序调整后,把算法放到最后讲解,显然没有达到编写者的意图. 再比如“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这节内容,教材安排放在必修5,但事实上在必修1集合一章中必定会遇到. 按照编者意图,只需要学生在原有基础知识上,能学会简单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即可,学习必修5时再具体分析二次函数图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和一元二次不等式解集的关系. 新教材内容安排采用螺旋式上升编写体系,知识难度螺旋上升. 这对文科生而言,就有较大的空间去接受,去理解,更符合文科学生的实际情况. 但章节教学顺序改变后,差不多又回到旧教材的教学顺序. 教师在处理教学时也总是追求知识“一步到位”,要讲就讲全. 学生学习负担不但没有降低,反而增大. 再加上初中数学已经提前进入新教材改革,前后衔接不上,对文科学生来说,无异难上加难.

[?] 教材功能发挥不充分

新教材知识点多,内容广,版式新颖,图文并茂,语言生动,内容丰富,文化味浓,处处洋溢着时代的气息. 内容安排上采用螺旋式上升编写. 教学设计上,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出学习内容,同时又插入许多辅助资料,如:探究与发现、阅读与思考、观察与发现、信息技术应用等拓展性栏目,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 但在平常具体的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仍然以讲授为主,探究与发现变成直接讲解,阅读与思考也不再阅读,无需思考. 信息技术应用很多时候也用讲解代替了事. 新教材增加的“实习作业”和“研究性课题”更成了摆设. 尤其是在文科数学教学中,新教材突出的数学文化、数学实践等教育功能,很多都没有引起教师的重视和挖掘,都没有达到真正的应用.

[?] 校本教材开发欠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试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学校拥有课程自,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 高中数学新教材的编写有很多特色,但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到现在为止,很多地方还存在较大的争议.教学安排顺序的不同就是一个例证. 但是,作为课程开发的环节之一的学校和教师少作为是目前数学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 文科生学习数学能力本来差别就大,更不用说不同层次班级的差别就更大. 在这种情况下,符合学生实际的校本教材开发就显得特别重要. 因为只有学生适应的教材,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差异性的课程和教材,才能为因材施教提供物质保障. 可惜的是,由于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和教师专业发展落后等原因,校本教材的开发现在已经严重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