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契机推动创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契机推动创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工作室制是高等院校美术教育、教学的一种常规模式,但又依照自身的办学特色,有各自的不同特点,呈现出无模式的多向性,但其终极目标又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培养出适应社会的优秀运用型人才。美术学专业的工作室制教学,各个院校俨然都有自己的特色。地方高校美术本科起步晚,美术学专业受于经验、经费、区域、理念的制约,而难于凸显·特色,但是充分认识和利用好这些制约,又会使创新的特色造就可能。

【关键词】创新 理念 实践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5-0012-02

契机推动创新

随着“大学热”的升温,追捧“学士、硕士”已是一种风气,既是社会的需求,也是众多莘莘学子趋之若鹜地完成华丽转身的愿望。对于大多数高等专科学校而言,要得到有效的发展,“升本”是必然之路。但是升本之后的窃喜之余,却发现新老院校办学经验的差距不止一点点,不得不使升本院校穷追猛赶。效仿不是权宜之计,创新才有出路,落后要挨打,有创新就能崛起,特色支撑着创新的生命力。“一个人的特色就是他存在的价值,不要勉强自己去学别人,而要发挥自己的特长。”(罗兰语)。郑重审视、认识自己,才能展示出自身的特色,才有创新的价值。

美术教育专业作为三年制大专,我们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为当地的中小学及社会美术行业输送了大量的人才。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三年制美术教育专业已经逐步边缘化。四年制的美术学本科专业,在升本后的院校首先支撑着美术教育、教学的发展前景。美术学专业教学的探索改革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很多学院不约而同的集中到工作室制教学改革的潮流中。早在1919年,德国包豪斯学院创始人格罗皮乌斯提出了“艺术与技术相统一”的“双元制”教学理念,学生是待学习的徒弟,而教师则是技艺熟练的师傅,实施较有特色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模拟和真实的从事项目设计,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设计应用能力,满足时代和社会对于设计类人才的实际需要,致使闻名遐迩。工作室制是我国高校艺术教育领域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艺术教学实践中就以开始进行尝试的教学改革项目。如今很多高校已纷纷以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而崛起,各有各的模式特色。

保山学院美术专业,在2010年开办美术学本科专业,同样面临着教学改革的诸多问题。创办适合自身的特色工作室制教学,既是教师的愿望,也是高校美术教育教学的一种趋势。

二 理念促成方案

1.设定科学合理的核心教学理念

凝聚教师的集体智慧,充分论证,本着以人为本,人才培养为中心,以质量工程为核心,注重实效,创新谋发展,优化结构、突出重点、交叉渗透、适应社会的基本原则,提出以“创作带动基础、项目引领教学”的教学理念,推行工作室制改革。“创作”指的是强调学生主观意识参与的专业训练,“基础”即专业基本功。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与创业能力的培养,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突出创新性,更能暴露出学生专业基本功的弱势方面,较有针对性地及时补充,学以致用,对专业基础的提升发展更快捷有效。“项目引领教学”就是围绕项目任务的主线,展开专业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带领学生在课程教学中,融入项目任务,以团队分工协作方式共同制订计划、方案,探讨实施,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而执行的一种教学手段,不再是简单地教与学的关系。“创作带动基础、项目引领教学”的工作室制即把现有的专业教师根据专业研究方向与领域进行整合,成立若干个工作室,每个工作室有一定的专业方向的定位,以围绕承接的项目展开课堂教学。

2.建立量身定制的工作室构架

依据美术系现有师资力量、学生人数、教学设备、设施等建立三个工作室:(1)国画工作室;(2)油画工作室;(3)版画工作室。工作室在艺术学院的领导下,美术系主任督导,工作室主任带领责任教师具体实施。项目任务核心是实行专业教师负责制。教师结合自身特长建立以项目教学为中心,完成教学实践任务、培养学生所需专业知识技能,完成教学实践研究和实体创业的教学、科研统一的教学班组制。学院分管领导论证、协商定制来自于政府部门、企业及民族、民间文化市场的项目,再由系主任“分包”给三个工作室主任。工作室主任为分包项目的负责人,负责分包项目的再“分包”,与任务责任人(授课教师)分析论证分包项目,结合课程教学大纲讨论、协商制定工作室的具体任务。

3.对课程设置和教学形式进行系统性优化

工作室制的核心仍然是课程设置的一贯性与系统性,其中项目与课程的结合是慎之又慎的权衡,并不是把课程丢了,带着学生干项目。课程是实行工作室之前设置的,项目是之后引入的。在设置课程时,要充分论证课程科目的科学合理性,把本校的条件优势、区域政策与环境优势、生源优势发挥至最大化,才能体现出工作室的特色。“教学改革,不能脱离学校自身所处的条件与环境,教学过程中的任何一项改革措施都不能脱离学校办学的实际,脱离学校具体实际的改革是一种盲目行事。”

工作室制的学习任务是将若干门的专业课程进行了分类型打包,以项目任务为主题分解原来的课程教学。从而决定了与班级授课制教学形式的不同:(1)1+3模式学习。学生在一年级以美术基础教学为主,二三四年级进入工作室

* 基金项目:保山学院科学研究项目《云南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与高校美术教育、创作与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编号:12B006JY)

学习。(2)一年时间打基础。一年级学生以素描基础、色彩基础、国画基础、版画基础、构成基础、透视、解剖学等为主要学习课程,重点研究美术的一般规律。(3)三年时间搞创作(项目)。二三四年级学生以“项目课程”为主创新学习,重点研究美术的特殊规律。学生在在既定任务执行计划内,通过教师(项目任务负责人)带领、指导,自主、创新地完成多元、实效性课程内容。(4)学生和教师在相对固定的工作室完成课程教学及项目任务的前提下,可以借聘到相应的工作室学习、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及教师的特长。(5)“请进来,走出去”的教学互助。在完成项目任务教学的过程中,免不了有难以攻克的技术难题。可以请相应的专家帮助解决,也可以请学院指派教师短期外出考察、学习。

4.合理定位教师角色,转变教学方法

工作室制对教师有着双重要求。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教学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有实实在在的专业实践能力。也就是我们的教师的知识能力都必须不断提高与更新。学校应多为教师创造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同时做好“传、帮、带”的师资资源利用,给年青老师找一个“结对子”的“老师”。教师既是项目实施的领导者,也是项目工程的责任人或师傅,以启蒙、引导的方式带领着转换了“徒弟”身份的学生协作完成项目的各个具体过程。在创作过程中,教师是学生的指导者,学生若有好的创意,都可以向教师主动提出,教师则可予以有针对性的指导,也才能体现出工作室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角色关系的转换,也带来了教学方法的变革。工作室制教学的本质不再是简单的“教与学”的关系,它更强调学生的创造性参与,教师把以教为主转变为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师帮助、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师生共同参与项目的计划、实施全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解问题的能力,以此加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思考和创新能力,以达到教与学和谐共生。

三 效果验证实践

实践效果的好坏,是检测理论体系正确与否的唯一证据。以保山学院美术系2011级美术学专业为例,全班有32个学生,一年级时,全班统一上课,完成素描基础Ⅰ-Ⅱ、色彩基础Ⅰ-Ⅱ、透视学、解剖学等专业课程的学习,指导教师着重完善、提高学生专业基础与理论知识。大学一年级学生“听话、吃得苦”是每个老师的共同感受,因此在这一阶段学习专业基础技能与理论知识,只要教师引导得法,成效是很明显的。

二年级开始进入三个专业工作室学习。实施“学生选专业,教师选学生”双向选的方式,由工作室根据选修人数,综合考核,合理调配。最终进入国画工作室13名学生,油画工作室11人,版画工作室8人。各个工作室以“民族、民间题材”为模拟“项目”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为主。如国画工作室以“松山战役”的民族、民间抗日的“二战”题材为主旨,贯穿于今后三年的专业课程教学之中。油画、版画工作室以居住在保山市13个少数民族的服饰、建筑、地理特征、宗教习俗等人文资源为题材,引导学生有选择、有目的地应用于三年的课程教学之中。虽然进入工作室才只有一年的时间,但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学生的目标明确、兴趣更浓、主动性更好。教师的反馈则是,“既能自如的与学生沟通,又能自主的发挥个人特长,学生很踏实,教着有激情!”成就感蛮大的。各工作室的老师对教学的热情较过去“课程制”模式有很大提高。在工作室的教学工作中,投入的时间也有所增加,学生学习条件有所改善,学习态度更加端正。所有专业教师都能准确定位自己的专业研究与发展潜能。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创造性得到充分训练,师生之间不再是单纯的教与学,而是朋友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共同学习。由此可见,工作室制的教学改革日趋成熟,逐渐步入轨道。

四 问题激发探索

各高校之间办学历史差异,规模不同,所处的社会环境及条件不同,必然结果是所面临的问题也不同,工作室制教学本身就有着很多的可探讨性与探索性。因此,工作室制教学固然有很多优势,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1)校外项目定制困难。外接项目是使教育、教学与社会接轨的绝佳途径,艺术学院领导、教师都忙于管理与教育、教学,对于教育行业之外的人事并没有太多的接触,接洽项目的可能性很小,就更谈不上项目的定制了。一方面,在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相对完善的情况下,通过校级领导与政企沟通,引导接洽,达成相关项目。另一方面,在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还未完善之时,先以论证充分的模拟项目进行教学。(2)项目需要深度。学生对“项目”——“民族、民间”题材内容缺乏历史认知与经验体会,带来创造性的模糊与不真实。有必要开设更多关联的专业任选课程,来供学生选择,得以弥补知识量不足。必要的观摩学习与实践体验也是一个较好的手段。(3)专业课程设置前瞻性要远。为适应社会需求,“专业教学进程计划”不恒定,年年修订,造成不同级的美术学班级课程差别很大,仍需要领导、教师具有超前的管理能力与专业意识。(4)整体发展协调的问题。工作室制美术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思想观念的转变、教学自身建设、各系各部门的协调发展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协调和完善。

“创作带动基础,项目引领教学”的工作室制美术教学突破了以往“班级制”的传统教学模式,师生之间进行双向选择,能体现教学双边活动的意愿,师生共同有既定的目标,积极主动性无疑得到很大的提升。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自觉完善专业基础知识与基础练习,充分锻炼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在承接的任务中与教师平等、互助地共同工作,更能展示团结协作的能力。只要能达到既定的任务目标,可以自由地释放想象能力与自我表现欲望,很好的历练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保山学院美术专业的工作室制教学改革才刚起步,通过教师集体的努力一定会更加完善而特色鲜明,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集体的教育信念激励了教师去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成为每个教师个人创造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吴志坚.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新思考[J].大舞台,2012(10)

[2]袁熙旸.中国艺术设计教育[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219

[3]陈述.工作室制的教学与管理[J].新疆艺术学院报,2004(1)

[4]周睿、方启元.“项目驱动、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探索[J].消费导刊,2009(21)

[5]陈江.“工作室课题制”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施——以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为例[J].院校风采,2013(3)

[6]张汉东、李华.构建身心统一的艺术教育环境[J].云南教育,2002(30):6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