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歌声与微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音乐愉快教学法,就是以学生为本,运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愉快教学”的模式,来试听形象,有情有趣地学习音乐。在激发兴趣的前提下,创设氛围,愉悦学生的情感,在欢声笑语中学习音乐知识,掌握音乐技能。其中,能学、会学是核心。教师要在学习中,加强乐理知识,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完成音乐教学之后,通过形象感受拓展,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音乐的美的内涵。
关键词: 愉快教学法 兴趣 能学 会学 形象感受
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已深入人心,且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音乐愉快教学法作为一种模式、一条基本原则就是以学生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
中外教育史上源远流长的“乐学”思想为“愉快教学法”提供了厚重的历史基础,而情感教学心理学中的情感特性、功能和机制的揭示,以及情知交互作用的原理,阐述为“愉快教学法”的实践,提供了有效的理论,达到了可行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愉悦是情感特征之一,人在愉悦之中更乐意接受视觉、听觉、感觉的刺激,引起共鸣,并加深印象。
小学音乐教学,为小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人生提供了色彩斑斓的空间,更为其有正确的审美奠定了基础,而一味的学唱、概念化的讲述传授,对他们来说是毫无乐趣可言的,那就势必导致强迫,结果自然是被动学习低效吸收。因此,灵活、科学地运用“愉快教学法”的模式,来听观形象,有情有趣地学习音乐,是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助于儿童的认知由感性向理性发展,情感变得乐观向上、丰富多彩,最终把学习音乐作为一种乐趣。
一、激发兴趣是愉快教学法的前提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音乐教学如果能果断抓住学生的兴趣,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音乐教学是一项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活动,又是一项带有浓厚感彩的审美活动。小学生年龄小,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较差,而他们又特别好奇、活泼,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让自己情感愉悦的事物,往往投入极大的注意力。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创设氛围,使学生一进入课堂就产生一种赏心悦目的感受,马上唤起学习意识,上课铃声一响即可播放新乐曲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又根据本课内容出现新的发声曲、新的节奏型渗透着乐理知识。
例如:在教学《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这课时,我先给学生讲了一段铁道游击队员们英勇抗日的故事,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接着我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放了这首歌的原声视频,画面上:一道夕阳斜照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一艘小船行驶在水上,一位年轻的小战士怀里抱着土琵琶深情地唱着:“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学生边听边看,情绪很快调动起来,我随后发问这首歌好听不好听?喜欢不喜欢学?学生响亮地回答:好听,喜欢。随即,我把课前准备好的几幅战士们英勇杀敌的图片展示出来,伴随着火车汽笛的鸣声,创造了一种热烈而活泼的氛围情景。处于这种情绪之中的学生,学新歌的心情非常迫切,学习兴趣空前高涨,情感高度愉悦,在欢声笑语中开始这堂课。
二、能学、会学是愉快教学的核心
课堂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让学生全面发展的主渠道,在加强乐理知识学习的同时,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一堂音乐课教学效果如何,不是音乐教师教了多少,而是看学生学了多少,学会了多少,能否运用所学的知识,并有所发展和创造,真正获得学习后的愉快体验。
音乐教学内容应该包括唱歌、唱游、器乐、欣赏、视唱和听音。其中“唱游”是音乐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种形式,唱歌与游戏相结合,主要是为改变单调的“我教你唱”的教学形式而创造的一种活泼而又新颖的教学方式。随着音乐教学改革的深化,音乐课已逐渐从单一的歌唱传统模式中解脱出来,向寓歌于唱多种形式中的审美型发展。在“唱游”教学中,要按歌词的内容来设计课堂活动,有的采取表演形式,有的配上对话,有的还要配上解说词,以舞台剧的形式出现,在边唱、边说、边演的同时来完成教学任务。
如《蜗牛和黄鹂鸟》这首歌,教师先用谜语导入:“小小动物行得慢,背着房子住里面”是什么动物?瞬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会唱,也知道这个故事,为了提高这首歌的感染效果,教师可以把它编成舞台剧,让学生来演,教师亲自动手做出蜗牛、黄鹂、葡萄架的头饰,让学生分别扮演其中的角色,又注意运用图像、形体、画外音、解说词等多种形式和手段,为这首歌创造全新的多维的立体背景。随即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还想用什么方法表现歌曲呢?”转身在黑板上板书:(1)敲一敲,(2)演一演,(3)唱一唱,(4)画一画。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高了,整个表演过程活泼而又生动,在表演完后,学生沉浸在美丽的音乐故事之中。教师可抓住时机教授《蜗牛和黄鹂鸟》这首歌,使学生在笑声中完成这首歌的教学,明白要学习蜗牛不畏艰难、认定目标勇往直前的精神,同时也知道不应该像黄鹂鸟那样自以为是,以自己的长处取笑别人的短处。
三、形象感受是音乐教学法的拓展
艺术都有相通之处,音乐家是“流动的诗”,是“美丽的图画”,是“宏伟的建筑”,是“动人的故事”,是“奇异的梦想”,这就是把音乐赋予一种形象去感染学生,使学生通过感受更进一步地认识和理解音乐的美之内涵,自觉地接受她的感染和熏陶。
如教《叮铃铃》这首歌时,教师可放录像伴随着歌曲,在学生面前出现一幅美丽的景像,蓝蓝的天空漂浮着朵朵白云,白云下面是一望无边的翠绿的草原,牧童手拿着长鞭,放牧着羊群,羊儿铃铛的叮铃声、牧童的吆喝声、歌声及小河流水的哗哗声交织在一起……通过观看录像,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感受万千,教师进而启发学生谈感受。学生有的说:“草原是美丽富饶的,牧民的生活也是富裕幸福的。”有的说:“草原太美了,我长大了,也要到草原去。”教师马上鼓励学生:“希望你们努力学习,长大后把草原建设得更美!”学生通过视觉获得深刻的感受,在心灵上受到启发陶冶,进而产生美感,在演唱时自然而然地发出会心的微笑,在情感愉悦中完成这首歌的学唱。
以上教学环节,有爱心投入、美感渗透、兴趣引导和拓展延伸。“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好的教学方法就是效率,就是质量。小学音乐“愉快教学法”体现了学生是主体,有利于学生情知的开发和发展,有利于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提高,让歌声笑起来,在笑声中学习是愉快教学法的根本。愿歌声与微笑伴随孩子走过快乐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