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经济报道与“平民”视角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经济报道与“平民”视角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经济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但今天的太多数经济新闻读者并不爱看,问题主要出在哪里呢?

相对而言,经济报道的确有其特点,如重视规律性的东西、更具有理性色彩等,但这决不是经济报道就可以不好看的理,由。现在的不少经济报道之所以不受欢迎,概括起来,一方面在于内容不贴近、选取角度老套,一方面在于写作和表现方式僵化,语言抽象,报道中缺乏人的活动。

现在的许多报道,要么集中于传统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要么就是写一厂一店、一县一乡,老百姓关心的东西不讲,老百姓不关心的东西讲一大堆,这样的报道读者肯定不会爱看。还有一些做经济报道的作者,在报道中往往强调提出问题和写作的专业性,要做专家型记者,却忽略了经济报道的服务性,忽视了媒体的重要功能是对专业问题进行大众化解读。这样的报道受众面小,引不起多少读者阅读兴趣,其中许多这样的报道看似洋洋洒洒,说起问题头头是道,但读者的感觉却是空洞、僵化。例如有的文章报道了市场上的某个现象,最后却是吁请借助政府的力量加以解决,完全是一种计划经济的思想;有的文章写到说不清、道不明的地方,便把一切归结为诸如“转换机制”、“改变观念”等等,成了现代新套话,相当于什么也没告诉读者。

另外,不少经济报道写法僵硬,语言枯燥,新闻写得简单、抽象。文章往往见事不见人,重事不重人,没有一处能让人产生感性认识、能够记住的词句,还有些经济新闻,往往会有许多专业术语和数字、百分化,只重术语的堆积,不重通俗化的阐释。这些数字或术语能说明什么呢?别说普通读者一头雾水,即使专业人士恐怕也对这些枯燥的数字望而生畏。

《华尔街日报》,的一位总编曾说过:“二流的记者能把事情向专家说清楚,一流的记者则能同时把事情向一个小学生讲明白。”在综合类报纸上,经济报道、经济分析和经济评论的受众绝大多数不是专家,且很少有专家是通过经济媒体来对经济问题提出学术观点的。我们在做经济报道时,更要有读者观念,题材要注重选择跟大多数读者生活有关联的事件,报道手法要生动、形象,把经济问题的新概念、新命题、新论断、新理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出来。用一句话说就是,经济报道要有“平民视角

凤凰卫视在创办财经和资讯节目时曾有一些真切的感受和心得。2000年他们筹备凤凰资讯台时,曾经打算做大财经频道,为此他们花了很多钱,打造财经记者队伍,聘请财经总监,还设置了深度报道栏目,但是后来他们发现这种节目的收视率非常低,栏目花了很多钱却干打雷不下雨,根本就没有广告。该台的一位负责人讲,所有做媒体的人潜意识里都有一个认识,认为给有钱人看,的东西肯定是赚钱的,那么凤凰卫视这个报道有钱人的财经节目应该是最赚钱的了。但是却恰恰相反。最后这个节目一步步退出专业的财经,往社会财经上转移,也就是利用财经的外衣,来做社会化的新闻,比如中国著名村庄调查,可以说它是财经,因为它涉及村庄的CDP、村庄,的经营模式,但它背后有着丰富的社会化话题。

后来他们总结的经验是:做经济报道,首先,要跟宏观社会关注结合起来,要求报道必须有宏观的社会关怀,有对社会强烈的责任感,而不是用冷冰冰、纯专业、纯技术的眼光看待问题,从社会公正、从政治文明的角度做财经话题。其次,要以人为本;所有的报道一是要试图关注人的问题,尤其是更多地关注弱势群体;二是要用一般人的视角阐述专业化的问题;三是在报道中始终关注人,拍里面人的故事,不管多抽象的问题,都会具体在几个人身上;四是追求全球化的趋势,多选择一些有冲突性的财经事件。凤凰卫视的经验对报纸等其他媒体同样适用。

现在,人们把经济报道按领域划分为四类:第一,政经类;第二,财经类;第三,产经类;第四,社会经济类,简称社经类。其中,财经类报纸吏多是走政经类和财经类报道;都市类媒体更多关注社经类和财经类新闻;行业类报纸,将会朝着专业化、专门化和对象化发展;综合类报纸则对以上四大类型的报道都会涉及。无论是哪一领域的经济报道,其主要功能都包括:第一,传递经济信息,提供决策依据;第二,传播经济知识,剖析经济现象;第三,解读经济政策,推进制度创新;第四,守望经济环境,监督经济行为。我们在报道时,无论是传递信息,还是解读、剖析或监督守望,其落脚点,都必须’强化对大众的有用性,具有平民视角。

首先,要改变传统的经济报道思维,拓展报道领域。经济新闻今天已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工作、生产经营等领域,经济新闻与政治、社会、文化、科技新闻的界限日渐趋于模糊化。这就要求我们结合实际,放下架子使报道的内容更贴近群众。近几年,几乎所有的媒体都不约而同地将证券、股市、车市、地产等信息放在了经济报道的重要位置,越来越多的媒体开始用不同的形式、不同的侧重点体现了大经济概念下的服务,消费、理财、创富以及美食、家居、服饰、旅行、才情、都市状态等等,被一一列入经济新闻的报道内容,就是因为这些信息的与普通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老百姓在经济生活中最关心的事情,也应该是媒体经济新闻着重报道的东西。

但许多记者现在仍沿袭着计划经济的思路,主要从各个口、从所谓的行业、从政府有关部门寻找新闻,这种新闻源的狭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经济新闻的枯燥、抽象、单调。而实际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上述部门的功能在弱化,其作为新闻源的价值在逐渐减少,更多的新闻源是在市场经济的运动场上,但许多媒体却看不到这种新闻源的转移,使大量的财经现象没有进入经济报道的视野。我们并不是要否定会议报道、领导活动等等,而是要将会议报告、政策规定、领导活动等“精华”“翻译”成群众想要知道的东西。也只有报道关注了老百姓所”关注”的,才会被社会公众所肯定和接受。

其次,要改变经济报道的写法,克服“见事不见人,重事不重人”的通病。要会用故事的形式报道经济事件,用形象表达抽象,要关注人、关怀人,也只有关注人的生命和生活,关注人的生存和发展,经济报道才能生动、形象,才会让公众喜闻乐见。要把新闻写活,把人和事写进经济新闻里,需要作者深入地采访、仔细地观察和提炼,选取的角度能够具体到一件件事、一个个人。唯有如此,才能把可读性相对较弱的经济新闻写得生动鲜活,才能受到各个阶层读者的喜爱。

另外,作经济报道必须多一份理性,切忌成为某些利益集团的代言人。经济类的报道,不管是哪种报道都应该坚持一个原则――坚定捍卫公众权益,这是任何报道的基本出发点,也是媒体的使命。现在一些财经类媒体和一部分政经、社经类经济报道,由于一些其他因素,在报道中自觉地代表着某一些阶层和企业引导舆论,这种倾向十分有害。所以我们在作经济报道时必须有一份社会责任感,敢于监督公共权力的滥用,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这也是具有“平民”视角的重要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