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食物治愈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食物治愈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不知道为什么,我国最近这些年跟吃有关的电影颇少,而且对吃似乎也抱有非常恶劣的看法。要么就是用似是而非的所谓食物相克理论,琢磨怎么用平常食物慢慢把人毒死(《双食记》),要么更来劲,直接是食人(《三更之饺子》)。真是让人深深怀念那些对食物有着正确、正常、正义的态度的老电影啊,不管是《食神》、《饮食男女》还是《满汉全席》。我以为对于美食的偏见,在后《美食家》这篇神作以及根据它改编的电影之后,已经消失了。当年的《小小得月楼》、《锅碗瓢盆进行曲》之类的老电影,如今大概没有多少人记得了吧,就好象那个热气腾腾,刚刚醒来伸个大懒腰,要准备一展身手的时代。

我真的对这种现象很难理解。食物不应该是最有治愈效果的么?看看日本那些以食物为主题的电影,不管是早年间讲拉面的伊丹十三的《蒲公英》,还是前两年的《海鸥食堂》,还是此次在上海电影节刚刚放映的《南极料理人》,看完了都觉得心里很温暖,而且,很饿。美国的各种食物主题的电影,也很治愈系,不要说大热的《美味关系》,就是小成本的《女招待》,看了也让人心里很温暖,胃里很空。我很外行地猜想,是不是祖国的导演们常常工作的时候吃到的盒饭都很难吃,拍电影的过程变成了吃难吃的东西的过程,于是再也不想拍和好吃的东西有关的电影了。再不然,就是因为过于欣赏瘦骨嶙峋的女演员,进而觉得食物是十恶不赦的,坚决不要拍它!我不愿意再猜想下去,因为接下去我可能就要对中国广大电影工作者的童年感到难过了。

难过的时候,如果面前有好吃的,可能心情就会好一些吧。食物的形状和香气,对我这样没有出息的人,会像咒语一样。真要到了“茶饭不思”的境地,那一定是有巨大的悲痛降临了。这可能也是一个胖子看到食物主题电影,就会由衷地觉得有治愈效果,看完了还会觉得很安心的原因。如果世界上的人们,都能因为看到人们对食物的热爱,而感到重获内心的平静,那可能纷争也会少很多吧。可惜事实总是一些人太热爱享受美好的食物,以至于要去欺负另外一些人,抢走他们享受美好食物的权力。这样一想真是让人悲伤。

在这些和食物相关的影剧里,吃不到嘴的东西必须好看。《海鸥食堂》和《南极料理人》用的是同一个美食造型师,所以食物风格也有些相似,不必说自然是和食:看上去好像还在噗噗作响、带着油锅气息的天妇罗,小町越光米做出的饭团,闪现粉红光辉的刺身,低调却美轮美奂的餐具。相比之下,欧美系的食物看上去就要油腻一些,浓稠的酱汁包裹着食材,不比和食很多时候既直接又质朴地裸身出镜。从观感上来说,和食更容易得到高分。这些很治愈的食物都不是怀石料理系――那太过精致而且太容易让人想起“禅”,有立刻扔下筷子去空腹练瑜伽的冲动。那自然也是一种治愈,只不过不如这些普通食物来得抱朴藏拙,一看之下唾液腺就开始有所动作。

而那些做菜的人,就更加让人心安。《深夜食堂》里的小林熏,眉目之间有刀疤,但眼神慈祥。他能做出所有人小时候最难忘的味道,让所有顾客都好好安放自己的胃,吃出一颗暖暖的心。其实那都是些极为家常的食物,鸡蛋三明治、土豆泥、炸泥肠,乃至柴鱼酱油黄油拌的“猫饭”。这部深夜剧播放的时间是夜里1点,出现的也大多是社会边缘人,每种食物身上都有他们的记忆和他们的故事,让简单的食物有了淡淡的哀伤,好像灵魂一样,与蒸腾的热气缠绕着一起。越是如此,看来越让人动容,很多时候甚至眼泪会跑过唾液,先行奔了出来,让眼睛好像被洗过一般。

那些食客们也都叫人感动,尤其是看他们吃拉面。日本人对拉面的激情,不管是在《蒲公英》还是在《南极料理人》里,都在哧溜哧溜奋勇吸食的声音里展现无遗。这种声音充满了纯情,乃是最纯粹地对食物的爱。不似欧美系食物片,在表现食物之美好的时候,总离不开吮吸手指的镜头,并配合一些很容易让人脑子跑偏到下半身的声音,光看镜头有时颇难分清究竟这是否一部适宜全家人观赏的电影。日系食物电影恐怕除了《蒲公英》之外,其他的基本都十分单纯,甚至有些禁欲的色彩,拉面镜头尤其如此。只不过是看一群颇为猥琐的大叔们满头大汗地吃拉面,居然也会觉得很感动。

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看到祖国再诞生一部像样的美食电影呢?其实不用很豪华,哪怕就是一碗面、一份烧卖、一杯奶酪的故事,都有可能很好看,很感人啊。但也不知道泱泱五千年文化,是否形成了负担。我猜想电影导演们顶多会去想到老字号,于是豪门恩怨、爱恨情仇、阴谋诡计就又出来了,一定会抢走食物所有的戏,也会让食物变得看上去变得形迹可疑,没那么好吃。一想到这个,我立刻又悲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