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刍议现代化城市规划与管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城市规划既是经济规划, 又是环境规划, 同时也是社会规划,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很强的工作, 涉及面广, 技术性强,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工作实践,对我国目前城市规划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对现代化城市规划与管理的措施和理念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现代化; 城市; 规划; 管理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我国城市规划的现状
我国的城市规划,应该结合我国城市发展的特点和我国城市发展的历史,从历史城市发展到现在我国大多是按照如下的步骤进行:资料的收集和研究—社会经济状态分析—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确定城市规划的目标—根据目标分解为具体指标—按照以上问题提出不同的规划方案—研究不同方案的利弊—确定总体规划—按照总体规划进行分区规划—具体规划—近期实施方案制定—建设规划的治理。通常情况下,规划的重点在于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的规划和治理,城市规划的着眼点是城市的社会经济的发展。虽然在有关城市规划的法规中提出了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但在实际操作时由于缺乏必要的保证措施和有效的实施手段,往往忽略了资源和环境的问题,而把主要注重力放在人口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上。
2 城市规划编制工作原则。
高起点、可持续的规划可以使城市健康有序地发展。城市规划要着眼长远, 勇于探索, 敢于创新, 不局限于现有的空间和条件, 坚持高起点、可持续规划, 有步骤、分阶段实施。另外, 要以节约土地、保护环境为前提, 坚持可持续发展。要明确和强化城市规划对于城市土地利用的管制作用, 确保城市土地得以合理利用。城市布局要有利于生态环境建设, 城市建设项目的选址要严格依据规划进行。
3 科学的城市规划理念
纵观我国城市的发展,其城市规划理念太落后,也不科学,我们应创造城市规划设计新思路——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在城市规划中除了包括常规的规划内容之外,还必须综合考虑城市发展的资源与环境问题,猜测在不同政策方案下,城市系统的发展水平和资源环境状况,在环境容量与环境承载力两个要害指标的约束下,制定城市的发展方案及相应的发展对策建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需要对城市规划的内涵进行必要的拓展,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下城市规划的新思路。
城市规划是一个反复的过程,从历史城市发展规划我们也能看出,在最初计划的城市规划突破环境承载能力的城市和城市的资源供给,需要一个相应的需求治理,控制城市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进行控制,据此在环境指标和资源指标下得出一个新的城市规划方案,再与环境承载力和资源供给力比较,直至满足为止。这种城市规划新思路要达到的基本目标是综合需要与可能,建立一个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的城市系统;同时必须考虑城市环境承载力和城市资源供给力,将城市的资源环境消耗确定在一个合理的限度之内。根据研究目标设立了两个决策作用点:城市交通环境承载力和城市资源供给力。城市环境承载力即城市环境对污染承载能力;城市资源供给力即城市的资源(包括土地、淡水、森林、能源等资源)对城市发展的供给能力。
根据我国城市规划的特点,结合我国城市发展规划设计的历史,我们不要局限于以往的规划思路,应该放宽思想,开辟一个城市规划设计新思路。城市规划思路具有如下三个显著特点:①规划内容已不局限于城市本身的发展,而是将与之关联的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诸多因素纳入规划过程,在保证上述因素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的前提下,寻求城市适宜的发展规模、发展速度与发展方式;特别在规划的开始,就把城市的环境分析和城市的资源分析和城市发展的需求分析一并考虑,由此得出平衡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初步方案。②整个规划的出发点不仅是以往的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土地及空间资源的关系,而特别强调了城市环境承载力和资源供给力。这是可持续发展观念对城市规划提出的新的要求。③资源环境体系的基本承载力是决策城市规划方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控制点,即规划方案中建议的城市规划不能突破城市的环境承载力和资源供给力。需要说明的是,城市规划方案的确定并不是被动的接受承载力和供给力指标的约束。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环境污染的排放因子和经济发展的资源消耗特性会相应发生变化,导致环境承载力不断增大和资源供给力的加大,以及城市系统答应发展规模上限的扩大。可见,环境承载力和资源供给力指标的引入,保证了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这是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
4、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观
根据我国城市规划的特点,设计思路太单一也太狭窄,我们应该放宽思路,想出一个城市规划设计新思路。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在 1992 年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得到全球的共识。可持续发展是指经济、社会、人口与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既满足当代人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又不损害满足子孙后代生存发展对大气、淡水、海洋、土地、森林、矿产等自然资源和环境需求的能力。1994 年我国政府率先制定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 21 世纪议程中国 21 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此后国务院专门发文,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将《中国 21 世纪议程》的基本思想和内容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强调要提高全民可持续发展意识,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
当前,可持续发展观念至少在如下几方面对进一步完善我国城市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①如何确立与可持续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城市规划的指导思想与规划方法体系;②在规划环节怎样才能保证城市发展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③如何体现“科教兴市”从总体上对城市发展的推动和促进作用;④资源、环境作为城市发展的客观约束,通过何种形式才能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得到有效反映;
很显然,上述问题的答案将让我们的城市规划,以更好地适应和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而有助于实现城市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5 城市规划要与产业布局、调整和经济发展相结合。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差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大任务, 城市规划必须按照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体现产业聚集和规模效应。打破城市规划仅仅是建设规划的概念, 应该更加深入和研究城市经济问题, 充分发挥城市规划对经济空间布局的协调作用, 对不同阶层经济利益的调配能力, 通过城市规划促进经济发展。
城市规划要充分利用法律、税收等有效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管理的手段, 强化规划管理, 调控和引导本地区的建设规模和发展方向, 应与国家和地方政府的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和税收体系相协调、相配合。
6.结语: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不断前进,这就会面对前所未有的压力。尤其是大城市和特大城市面临的形势更为严重。一个城市的建设和管理,首先是取决于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指导城市发展,建设和治理的基础,合理的城市发展,首先必须通过科学地猜测和规划,明确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和发展格局,在规划的指导和调控下,有步骤、分阶段地实现城市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 1] 车淳碧. 浅谈城市发展战略规划[ J] . 山西建筑, 2004, 30( 7)
[ 2] 周 军. 城市广场的规划设计[ J] . 山西建筑, 2004, 30(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