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大额贷款风险分类量化管理模式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大额贷款风险分类量化管理模式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贷款风险五级分类作为一种国际先进的贷款质量评估体系,在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中早已得到全面有效推广,但是经过几年的实践,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大额贷款风险分类主观性强,分类结果偏离大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各机构大额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本文拟在分析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大额贷款风险分类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引入并构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大额贷款风险分类量化管理模式,利用量化技术和科技手段推动大额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管理。

【关键词】五级分类 大额贷款风险分类 量化分析

引言

2006年,银监会开始在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推广实施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期待实现“以期限管理为基础的四级分类向以风险管理为基础的五级分类的转变”。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实践,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个人贷款、小微企业贷款等基本实现了信息系统矩阵自动分类,但是大额贷款风险分类由于需要进行财务分析、现金流量分析、非财务分析和担保分析,判断因素多且难度大,再加上由于一些机构对贷款风险五级分类认识不到位,信贷基础管理薄弱,分类人员分析判断能力不足,主观性强,导致大额贷款风险分类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大打折扣,可以说大额贷款风险分类已经成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实施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的重点和难点。

一、大额贷款风险五级分类中存在的问题

(一)贷款基础管理薄弱,分类依据不充分

信贷资料是否真实、完备是影响大额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结果准确性的主要因素,但是很多信用社信贷档案资料不规范、不完整,贷后检查薄弱,不能连续收集借款人的经营信息和财务信息,或者对借款人提供的虚假财务报表审查不严。如果信贷人员依据这些不完备的贷款资料进行大额贷款风险分类,难免会出现分类结果与贷款真实风险状况存在偏离的现象。

(二)人员业务素质偏低,亟待进一步提高

大额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是更加先进的贷款质量评估体系或者风险识别体系,它包含了大量的定量分析和综合分析,这就要求分类人员必须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掌握与贷款分类有关的专业知识。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信贷管理人员学历水平普遍偏低,再学习机会少,且长期身处农村社区,对经济金融政策掌握不够,在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上存在明显不足,不能及时有效的判断贷款风险。

(三)大额贷款风险五级分类主观性强,分析技术有待量化

按照银监会贷款五级分类管理办法,大额贷款五级分类侧重于通过借款人的财务变化情况,现金流量情况,以及担保情况和非财务因素等,来综合判断借款人第一还款来源是否有保障。然而由于大额贷款五级分类标准模糊,框架较粗,造成分类人员在对大额贷款进行五级分类时,主观性强,这就需要对相应的分类标准进行提炼,找出适合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大额贷款五级分类的量化体系。

二、大额贷款风险五级分类量化管理模式构建

根据世界银行的调查,虽然目前全世界各监管当局都非常重视贷款风险分类的推广,但是国际上仍然没有统一的贷款分类技术,也没有评估贷款风险的标准程序。对于贷款风险分类的具体方法,各国银行界的做法也不完全一致,欧美很多银行机构强调严格以统计结果为基础进行分类,南美和澳洲一些银行则强调以专家判断为基础。我国的邹平座、张华忠、迟国泰、罗东伟等则针对国内以定性为主的贷款风险分类现状,提出建议追随国际上信用风险度量的量化趋势,修改分类标准和体系,对各分类要素进行排序,逐步量化分类标准。

结合上述国内外贷款风险分类的研究成果,现阶段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完全可以利用量化技术和科技手段优化大额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管理模式,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大额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可以增强可操作性,减少人为因素影响。

(一)大额贷款风险分类管理模式构建的原则

1.科学化原则。要主动顺应大额贷款风险分类方式的变化,紧紧围绕贷款风险分类核心定义,以全面高效的信息系统资料为依据,按照一定的科学程序和方法,排除个人的猜测和偏见,最终确定合理的大额贷款风险分类管理模式。

2.标准化原则。大额贷款风险分类的有效性在于建立标准的分类管理模式,在于及时有效的识别大额贷款的风险状况。具体体现在分类流程的标准化,分类方法的标准化和分类指标体系的标准化。

3.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但以定量分析为主原则。从现代风险管理角度看,科学的贷款风险分类管理模式必须依赖于定量分析作为决策的支持和依据。目前,以美国和欧洲为代表的国际化银行在贷款风险分类中比较注重量化模型分析方法的运用,普遍具有较高的风险分类水平。而我国农村合作机构在贷款风险分类量化分析方面仅仅是刚刚起步,大部分大额贷款风险分类仍然依赖于信贷人员的经验和主观判断,主观性强,分类结果常常带有人为因素。采取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但以定量分析为主的大额贷款风险分类模式,是一个必然趋势。

4.可操作性原则。大额贷款风险分类过程中,分类人员大多是基层信贷人员,因此分类模式必须要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价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才能保证大额贷款分类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二)大额贷款风险分类量化管理体系的构建

1.体系构建。结合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和借款企业特点,在对大额贷款进行贷款风险分类时,要分为三步走,一是对借款人的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和预期保障倍数三个指标进行量化,二是对借款人的信贷安全系数和借款需求原因进行量化,根据量化结果再次调整大额贷款五级分类形态,三是将量化分析没有考虑的因素用主观判断加以最后调整(如图1所示)。这样既能克服量化分析机械套用的弊端,又能准确地判断分类结果,从而更科学合理地反映企业的贷款风险状况。

2.指标设计。一是现金流量分析量化指标,企业现金流量分析是指通过分析企业现金净流量的变化,来衡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它也是贷款五级分类中的一个重要指标。笔者认为,可以用企业经营现金净流量与贷款余额以及当期还款额进行比较,看其是否大于“0”且稳定可持续,以此作为大额贷款五级分类现金流量量化分析指标。二是财务状况量化指标,企业财务状况分析是以会计核算和报表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来分析和评价企业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增长能力等情况,它也是贷款五级分类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具体量化时,可以依据专家判断法,为企业的资产负债比率、销售利润率、资产报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速动比率、利息保障倍数、流动比率等指标进行赋值,然后通过与标准值的对比作为大额贷款五级分类财务状况量化分析指标。三是预期保障倍数量化指标,贷款预期保障倍数是指某一时点,借款人可用于偿还的资产以及担保抵押资产覆盖贷款本息的程度,即:贷款预期保障倍数=借款人可处理资产中能用于偿还贷款的部分/银行贷款本息和。借款人可处理资产是指借款人所拥有和可控制的,能够以货币计量的实际有效资产。能够用于偿还银行贷款的部分是指在去掉处理费用,并考虑贷款在借款人的债务中的法律地位等因素后,能实际用于偿还银行的部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借款人可处理资产不足以偿还贷款,借款人可处理资产中能用于偿还贷款的部分还要加上抵押和担保的价值。这样一来,在这里我们就可以把贷款的第二还款来源即抵押、担保因素考虑进来。实际操作时,可以根据贷款预期保障倍数的大小来量化衡量一笔贷款的偿还风险。四是信贷安全系数量化指标,信贷风险分析是借款人非财务因素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行业风险、经营风险和管理风险等。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可以依据行业成本特征、行业的成长性、行业的周期性、行业的依赖性、行业的可替代性来量化行业风险;依据产品的定位、产品的竞争力、产品多样化程度、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企业生产的连续性、企业的创新能力、企业的促销能力等来量化企业经营风险;依据企业管理层的管理能力、员工素质的高低来量化企业的管理风险。五是借款需求原因量化指标,借款需求原因分析是依据借款需求的原因以及借款用途是否真实来判定借款人第一还款来源是否能够得到保障。具体的,我们可以依据企业流动资金需求特征、企业投资需求特征、其他原因需求特征,以及借款用途是否真实来量化企业借款需求原因,判断企业资金周转是否合理,第一还款来源是否能够得到保障。六是贷款风险分类量化特殊规定,无论是国外先进银行机构的贷款风险分类标准,还是银监会《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都对每一分类级次的贷款本金和利息逾期时间做了明确的规定。一般来讲,贷款是否逾期以及逾期时间的长短与贷款风险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它是贷款风险分类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贷款风险五级分类与期限管理相衔接的重点。因此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大额贷款风险分类量化管理模式也应该将贷款本息是否逾期以及逾期时间的长短作为影响贷款分类形态的重要因素,并将其作为分类结果的硬性指标。也就是说,不论某笔贷款采用量化分析以后的量化分值如何,都要满足贷款本息是否逾期以及逾期时间的长短的特殊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