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八旬翁追寻大学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昆明苏桂琳老人现年88岁,云南省邮电学校退休教师,现就读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耄耋之年报考大学
2004年6月,苏桂琳在报纸上看到对外经贸大学远程教育的招生通知,便兴冲冲地去了解远程教育的方式,得知在昆明的家中就能上课完成学业后,他便立即报考该校商务英语专业的专升本。
苏桂琳老人在老伴的陪伴下,来到对外经贸大学昆明远程教育中心报名处。
工作人员疑惑地盯着眼前这位老人:高高的前额,花白头发整齐地向后梳起,鼻梁上架副老花镜,耳朵上挂着助听器,拄一根拐杖。
工作人员乐了,问:“老爷爷,您多大年纪了?”
“87了。”老人有点急了,“你们不是不限制考生年龄吗?”
虽然教育部几年前取消了考生年龄限制,可工作人员还从未见过如此高龄的考生报名。
当工作人员用疑惑的目光看着老人问道:“您这么大年纪还能记住外语单词吗”,老人笑了。
他从怀里熟练地掏出放大镜,轻轻理理满头花白的头发,拿起《大学英语》第四册,一口气读了一大段,在场的工作人员震惊了。老人心里很清楚,这对退休前在学校教外语,退休后一直保证每天两小时英语学习时间的他来说,确实是小菜一碟。
当时接待苏桂琳的王刚老师说,他对苏桂琳老人印象深刻,“远程教育虽没有年龄限制,但他的年龄实在太大。他来报名时,我们都挺怀疑他的学习能力,但他很自信,坚持要报名,我们当即找英语教材考他,结果发现他的英语口语很棒。向上面汇报情况后,就同意他参加考试了”。
8月7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学院组织了2004年秋季第一批学生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这是老人难忘的日子。当老人拄着拐杖,带着助听器,手拿放大镜出现在考场时,考场的年轻人备受鼓舞。
这一天,他们全家一起出动,都来到考场外陪考,特别让他激动的是女儿一家从北京坐飞机赶到昆明助阵。
考场上,苏桂琳手持放大镜并念念有词。他说,最让他游刃有余的是作文题目《与时俱进》,他联系自己继续学习的梦想与社会进步的要求相结合进行了阐述。“我这一辈子,差不多和世纪同步,但从不敢放松学习。我87岁了,还要学习,还要考大学,这就是,与时俱进。”
负责招生的老师说,那天和苏桂琳同一个考场的考生,很多都以他为例诠释“与时俱进”,老人听说后开心地大笑。
老人以比年轻人还高的分数被录取。
“外公,恭喜您考上大学。您可要好好努力,祝您学习进步!”当苏桂琳老人在昆明家中接到外孙尕斌从北京打来的恭喜电话时,时光仿佛回到了两年前。只不过那次的恭喜电话,是外公苏桂琳祝贺外孙考上了大学。
尕斌是苏家孙辈中最小的一位。19年前,苏桂琳给他取名“斌”,希望他将来“文武双全”。如今,尕斌已是中国人民大学大二的学生。如果以入学时间排序,尕斌该算外公的“师兄”。
只是想圆一个梦
1935年,18岁的苏桂琳考入安徽大学文学院外语系英语专业。但一年后由于战乱,为照顾9个年少的弟妹,他被迫放弃学业,流亡昆明,靠自己在邮局每月35元7角的工资,勉强维持家用。在那个年代有份这样的工作已经很不易了。
他是从当年报考的500多人中脱颖而出的。尽管到了昆明后,苏桂琳在邮政局的工作很稳定,但他的内心总有种失落感,“我就想上完大学,不管到几岁,这是我的心愿。”他一直念叨着。
后来,一个老同学替他联系了中山大学,无奈工作和学习不同在一处,他又一次错过上大学的机会。
1979年3月,苏桂琳被调入云南省邮电学校教英语。他说,那么多年他不曾放弃过英语,《英语世界》、英语类的节目以及英语歌曲,都是他每日的“大餐”。
如今,87岁的苏老已儿孙满堂,26个儿孙中23个受过本科及本科以上的教育。当老人目送儿孙们背起行囊步入大学殿堂时,高兴之余是羡慕与遗憾。
68年来,“没有上完大学,是我一直的心结。”“我一定要参加大学考试,一定要读一次大学”,这种想法无数次在他心中涌现。
老人在报考大学时写道,“我考大学,既不为学历,也不为升官,只是想圆一个梦”,在场的人都被感动了。
老人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老人感慨道:“我赶上了好时代,远程教育圆了我60多年的大学梦呀!”
手持放大镜上课
8月15日,苏桂琳收到了录取通知书。9月26日开学典礼后,他开始了正式学习。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许多课程都在网上辅导,作业、考试都要在网上提交。学会电脑是上远程教育课的当务之急。
尽管苏老英语基础很牢,但远程学习对他来讲还是很难的一件事。上网对于87岁的老人来说完全是件陌生的事。老人坦言:“直到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之前,我还没用过电脑。”
好在子女中有一位教计算机的现成老师。女婿把使用电脑的步骤详细写出,用大号字打印出来。老人左手举着足有碗口大的放大镜,先看女婿写的步骤,再把放大镜移到键盘上,寻找要打的字母,用右手的一个手指敲击键盘,然后再看下一步如何操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老人终于自豪地说“我可以上网了”。上网对年轻人已经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可对苏老来说却是迈出了一大步。
“现在只学会初步的电脑运用。”熟练用电脑,苏桂琳还是觉得有一定的难度,“我每天下午学习6-7个小时,还是读书为主,先看书预习一下,英语就先查单词,等看懂了再开电脑。”11月15日就期中考试了,他表示将抓紧时间学习。
放大镜是苏桂琳老人必备的阅读工具,他的听力也不太好,与人交流时一直戴着助听器。但他口齿清楚,思路也很连贯。
据对外经贸大学远程教育中心北京总部招生办的包江老师了解,苏桂琳老人是我国目前为止学历教育中年龄最大的学生。虽然课程对一个老人来说,学起来会有难度,但校方特别重视,教学上会给予他特殊的辅导,对他完成学业也很有信心。
老有所学益养生
开学典礼上,学校安排苏桂琳代表新生发言。老人大声朗诵起自己新做的诗:“国难家贫失学痛,安大依稀旧梦中。玄都观里桃千树,前度学子又相逢。”
对苏桂琳而言,开学典礼还具有一层特殊意义。这一天,正巧是他们夫妇结婚60周年的纪念日。妻子比苏桂琳小1岁,他们在歌咏队认识,常常同台演出。
老人找出当年的订婚照展示,那真是一对“帅哥美女”:苏桂琳穿着做工考究的斜条纹西服,浓浓的剑眉向上扬起,目光深邃,浓密的黑发梳成偏分,高高吹起;夫人一身西式婚纱,美目传情。
夕阳西下,总能见到苏老与老伴手挽手一起散步的背影。由于听力不好,苏老一直戴助听器,别人说话都是凑近耳朵大声跟他说,但老伴小声说,他就能领会。“我学习时老伴一定坐在身边。岁数大了,万一她有什么事情,我就不会因为过于集中精力学习而注意不到”。苏老真诚地说,今天他的成绩要归功于老伴不离不弃的支持。
每天陪伴着苏老的除了相濡以沫的老伴,就是书桌上的五样东西。台历、书、电脑、台灯、钟表。台历上面印的是一位头戴学士帽的外经贸大学的毕业生。老人说:“台历上的学士帽是我奋斗的目标,是我生活质量得以提高的动力,是我人生的最高境界;书籍和电脑是我走向成功的桥梁;这台灯将见证我的奋斗历程”。至于钟表,他顿了顿说:“我岁数大了,为了学习,我的生命要以分秒计算,我要抓紧每分每秒学习功课。”
老人参加远程学习后,心情舒畅了许多,精神状态格外好。平时朋友见面总问候他:“祝您健康。”他现在总是笑着说“学习有利于健康”,“学习使我健康了”。原来老人上了大学后改掉了晚睡晚起的习惯。还注意加强锻炼身体,身体硬朗了许多。
苏老除了喜欢吃有补脑作用的红烧肉外,还自有“补脑秘方”――读报。他订了14份报纸,其中7种日报,7种周报。每天,他都要把报纸读完,然后把新闻讲给夫人、子女听,“这样可以锻炼脑子”。
“我锻炼脑子是为学习。”苏桂琳说,“对年轻人来说,看那几本书不算什么。可对我来说就相当吃力了。”
他回答起问题来口齿清楚,几乎不加思索。有时,记忆力好得令人吃惊。家里的每件东西放在哪儿他都了如指掌。女儿要找家中的老相册,老爷子想都没想,说:“写字台前面书柜最顶层右边,从上到下4本都是”。打开书柜,果然在那儿。
苏桂琳老人是拄着拐杖去参加考试的,而现在他已经不用拐杖了,人们说他找到了人生的另一个支点,那就是发愤苦读完成网络教育学习。同样,网络学习给了许多如苏老一样的老年人,寻求进步、追求成功的人生新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