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报纸副刊“博客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报纸副刊“博客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从本质上说,“博客”和副刊都是一种传播,是一定的文化、思想的传播与交流,这是二者之间得以比较的前提,而本文所要关注的是二者传播要素之间的区别,具体可以从以下进行比较。

从传播媒介看,副刊主要借助于传统的报纸媒介,而“博客”却以互联网为基础。这是二者最直观的区别。从技术层面看,“博客”实现了“零进入门槛”,成为一名“博客”,没有任何技术含量,是真正的“平民”气质的表达空间。任何使用互联网的人,都可以通过“博客”发表自己的文章。相对于“博客”传播的这种便利,副刊就显示出自己的局限性,如果想在副刊上发表自己的文章,要经过投稿、编辑选稿的过程,而且,副刊所能承载的容量也无法和网络相比,种种限制势必挡住很多需要投稿的人。

从传播内容上看,副刊和“博客”都是在传播思想、传播文化。然而,从传播内容的丰富性和时代性看,二者却存在较大的差别。从我国副刊的发展来看,“从‘晨报副携’到如今的各色专刊,副刊在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基本上承担的是‘文艺副刊’的职责,很大程度上说,副刊依赖文学而存在”。而现实中的“博客”可谓无所不包,传统媒体有的内容,在“博客”中更全面细致,传统媒体没有的内容,在“博客”里更是大行其道。总之,只要有人愿意关注,愿意传播,“博客”中就有相应的内容。

从传播主客体和传播方式来看,副刊传播是简单的传、受关系,作者的投稿经过编辑的把关、编辑后,通过报纸进行传播,编辑和作者一起构成传播的主体,所有阅读副刊的读者是传播的客体。这里的把关环节必不可少,而把关者的个人魅力和学识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副刊的质量和特色。相比而言,“博客”突破了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实现了一种“集制作者、销售者、消费者于一体的系统。它抛却了‘守门人’的角色,强化了交互主体性的特征,实现了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的兼容”。这种交互主体性的传播的意义在于,它可以使“博客”们在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里随意翱翔,任思维自由驰骋,文章没有内容字数限制,甚至没有质量的苛求,这种强调感性的表达方式,特别适合现代人的需要。

通过以上比较可以发现,“博客”在传播媒介、传播内容和传播主客体等方面都比副刊具有优越性,更能满足人们的传播需求。

副刊“博客化”的可行性

副刊和“博客”在传播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副刊可以借鉴“博客”的传播特色,实现副刊“博客化”。

首先,是副刊内容的“博客化”。要对副刊重新定位,告别传统的“文艺副刊”。

我国报纸的副刊在很长时间以来是以文艺副刊的面目出现的,报纸副刊被文学取代是因为文学在那个时代是读者最主要的精神食粮。可以说,那个时代的精神信息的单一性,自然使报纸副刊让位于文学,副刊定位单一。这种传统定位模式难免限制当代报纸副刊的发展。

突破文艺副刊的限制,副刊尽可以变成一个“纸上的博客”,让不同风格、不同品位的作者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让各种信息在这里交流和传播,让不同喜好的读者在副刊中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空间。

副刊内容“博客化”还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是:“博客”们有了网络的表达空间后,是否愿意为副刊供稿?副刊的承载量不如“博客”;“博客”要“抛却‘守门人”’而副刊依然要面临把关的问题。这种情况下,副刊“博客化”能够实现吗。副刊内容“博客化”怎么保证副刊的品位?

笔者认为,从“博客”的传播动机看,“‘博客’虽然表现为一种个人行为,但‘博客’精神的核心并不是自娱自乐,甚至不是个人表达自由,相反,最纯粹的‘博客’,必须体现一种利他的共享精神,为他人提供帮助胜于自我满足”。而且,从目前看,“博客”的普及远不如报刊,“博客”的传播还必须限定在经常使用网络的年轻人中,而副刊却是真正意义上的大众传播,“网民”和“非网民”都可以接触和接受副刊,其传播范围从理论上说比“博客”更加广泛,因此,只要操作到位,副刊肯定能吸引来“博客”为其供稿。

另外,副刊传播容量的限制和把关的要求,恰恰是对“博客”传播的纠编和提升。研究者在肯定“博客”传播的进步意义的同时,也提出很多担忧,比如针对“博客”传播的传、受匿名情况,有研究者认为,通过“博客”传播,“人们很可能在网上将平日鲜有机会当众暴露的‘本我’表现出来”。可是这种“本我”的出路,“一方面可能引发许多不负责任的不良言论,另一方面又可能使得个体身体虚化的倾向被无限夸大,使很多人无法分辨现实与虚拟的区别,最后丧失‘自我”’。同时,非专业人士参与网络传播,会导致信息的复杂化,人们很难判断什么信息是准确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副刊传播在吸取“博客”作者大众化、传播内容多样化的同时,对来稿进行一定程度的把关,去粗取精或精益求精,把来稿中的精品放到副刊中刊发,尽管容量有限,可质量提高,肯定会受到读者的欢迎。而对于那些带有争议性的文章,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副刊编辑也尽可能给他们一个表达的机会。

副刊的编辑要适应“博客化”的要求。余光中在谈到副刊内容和副刊编辑时说过,“以内容来分,则有的主情,有的主知。主情副刊的编辑,应有文学的情操;主知副刊的编辑应具有文化的修养”。“博客”内容尽管庞杂,基本上仍可以归为“主情和主知”,因此,“博客化”的副刊对编辑理应提出更高的要求,做到既“主知”又“主情”。

副刊传播途径的“博客化”。副刊传播途径怎么“博客化”呢,这里传播途径的“博客化”可以体现在编辑、作者、读者之间“博客化”的互动,借助网络平台三者可以就副刊的内容进行实时交流,比如副刊可以开设BBS交流空间,可以建立副刊OICQ群,副刊编辑开设自己的采编博客等,这些都可以方便副刊编辑、副刊作者和读者之间实时沟通、交流和交换信息。如果再进一步,那些开通网络版的报纸,则完全可以把副刊真正的“博客化”,这时的副刊就完全等于网络“博客”中的某个专题博客,类似于现在的“博客圈”,而副刊编辑也就成了网络“博客”中潜在的把关人。

(作者单位:黄河报社)

编 校:郑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