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不愿典当命运的女大学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不愿典当命运的女大学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英子自幼聪颖。生在贫寒的农民家庭,她处处显出比同龄的孩子更加懂事。从小学到初中,她的成绩始终名列班级第一。父母打心眼儿里高兴,一心想着,无论如何,也要把女儿供养出来。

初中毕业后的升学考试,英子由于刚大病一场,只考进了资中县一个普通高中。那时英子的姐姐刚出嫁,家庭拮据,懂事的英子决定复读初中,来年考个中师或中专。可父母坚决不答应,一定要她读完高中再考大学。

然而,高中只读了一年,江家再也承担不起越来越贵的学费,望着一心想要读书的女儿,父母犯难了。沉默了半天的父亲江泽高突然开腔了:“借。就是拉下天账也要送你读书。”这个老实人拖着病躯走了几家亲戚,天黑时回了家,一言不发地坐在角落里长长地叹气。英子懂事地走上前:“爸、妈,你们不要为难了,我自己去挣些钱再回学校读书。”

1992年9月,英子不顾父母反对,带上几本书和10元钱,只身一人来到成都打工。

挣到学费再读书

经人指点,英子到一个个体针织加工点织毛衣。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

一天下午,老板娘李姐吆喝女工到仓库搬货,女工们进进出出,忙得满头大汗,李姐突然发现,怎么英子不见了?她四处寻找,最后在厕所里找到了正捧着书看得如痴如醉的英子。李姐怒火中烧,抓起英子,一掌把书打成两半。英子不敢反抗,悄悄弯下身去捡被李姐打烂的书。李姐更加有气,一耳光照英子脸上扇去,英子“哇”地一声大哭起来……

与英子同住一屋、年龄稍大些的黄姑娘走过来劝开李姐:“李姐,英子家里穷,高中只读了一年就没有钱再念书,她只好自己跑出来挣些钱再回去读,你放过她吧,她还小,活儿我们多做一点就是了。”

望着因同情而无声流泪的黄姑娘,李姐突然觉得自己过分了,她捡起被自己撕烂的书,撩起外衣将污泥擦干净交给了英子。

晚上,李姐来到英子她们租住的农家旧房,英子正在昏黄的灯光下边吃饭边看书,面前是一碗稀饭和盛着一撮炒过的盐巴的盘子。李姐掏出身上的300元钱交给英子:“妹子,你回去读书吧,这工你不要打了,今后有困难尽管向我开口。”

李姐的心是好的,但300元钱还不

够一个学期的学费。英子左思右想,决定用这些钱做本钱,进些便宜的小百货,摆地摊卖。这样既可赚钱,又可以在无人买东西的空闲时间看书。然而,天真的英子很快就明白,这也是一个苦差事。每天早上五六点钟起床,晚上八九点钟才收摊,中午离不开身,只能吃一个饼。一个人要进货还要销售,运气好时一天还能赚点钱,运气不好一分钱都没有。无论刮风下雨,霜打日晒,还要躲工商管理人员,根本无法看书。但是,为了凑足学费,英子只好硬着头皮干下去。

1993年春节一过,英子揣着自己用泪用汗辛辛苦苦挣到的几百元钱重新回到学校继续高中学习……

书山有路行却难

1995年,英子考入成都大学机械系。消息像长了翅膀在村子里传了个遍。江家院子里站满了祝贺的人。父亲佝偻的身子直了很多,他伸出一个指头:“第一个,我们村上女娃娃考上大学,我们英子是第一个!”

夜深了,江家院子静了下来。父亲还沉浸在“第一个”的喜悦中时,妻子碰了碰他:“她爸,娃娃读大学,钱呢?”

第二天,江泽高早早地起了床。他和老伴通过一夜商量,最后决定卖掉圈里的年猪。

天快黑了,江泽高兴冲冲地回到家:“她妈,今天卖了个好价钱!”他边说边掏口袋,“钱呢,我的钱呢?钱,我的钱不见了。”江泽高急得嚎了起来。

“你个遭天杀的。好不容易弄几个钱,竟给你弄丢了,你就这点出息也没有哇。”江大妈气得直跺脚,不依不饶地数落着江泽高。

江泽高涨红了脸。他冲进屋,把锅碗瓢盆摔了一地。江大妈一屁股坐到地上:“天啦,你砸,你把我也砸死吧!反正这日子没法过了!”

村里的人再一次聚向江家大院。

一位好心的乡干部以自己的房子作抵押,帮江家贷了2500元,才使英子成为全班40个同学中最后一个报到者。这已是大学开学20天以后的事了。

英子有了大学的“入场券”,然而,学校每月只有9元钱的生活补贴,她不得不为自己的生计发愁。

开学不久,同寝室的同学便发现英子常常一到课余时间便无影无踪了,很晚才悄悄回到寝室,不声不响地倒床便睡。很快,英子课余时间神出鬼没的消息在班上不胫而走,一些不好的谣言也传扬开来,有人说她在谈恋爱,有人说她晚上出去当服务小姐……渐渐地,同学们看英子的眼光怪怪的,甚至有人透着明显的轻蔑。英子感到了,但她不愿对谁解释什么。

班主任知道英子的情况后,通过学生处让英子业余时间到图书馆看管图书,每月能挣20元钱。又介绍英子去一家企业做市场访问员,做钟点工,收入虽然不高,又十分辛苦,但英子干得十分卖力。

第一学年艰难地走完了。英子的成绩并不很好。尽管有老师和同学关心她,但她的脑子里始终扑腾着一个疑问:“这书还能读多久?”

暑假,英子不敢回家,不敢对父母说第二学年还要缴纳3000元的学费。她想去打工挣钱,恰好碰到原来一起织过毛衣的黄姑娘,她们便4人结伴,靠大饼开水充饥,南下到了广州。

白天,她们望着一份份招聘广告,在毒辣的日头下跑来跑去;晚上,她们没钱住旅馆,便在无人时折进城南一个半拉子建筑工地,用捡来的报纸铺在滴满水泥浆的地板上,相拥而睡。

几天后,英子找到一份在小吃店打杂的活。活又重又累,报酬也很低,但英子干得却很认真。

后来,终于找到一份在电子加工厂的工作,月薪1000多元,老板还为工人提供每月90元的生活补贴和简陋的住宿。然而,离开学的时间只有十几天了。英子心中很着急,她很想回去,回去读大学,可哪里去找钱来读大学呢?

她只好独自咽下泪水,咬紧牙关拼命干活。她想挣了钱再到学校去。

工厂的老板见英子干活很卖力气,很快就把她提升为车间的班长。

谁愿今日换今生

1996年10月,英子家里接到学校来信,问英子为什么不去读书。一家人这才知道女儿“失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