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国际软件外包:中国IT企业的发展契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国际软件外包:中国IT企业的发展契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领域对信息技术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国际间技术交流和贸易往来业务的逐渐融合,我国在计算机设备制造、互联网推广应用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软件技术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尽管中国还属于发展中国家,但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前景却一片光明。

不过我们也看到,在软件产业的进出口贸易方面,中国仍处于明显的劣势。在目前的形势下,系统软件很难撼动美国的技术垄断地位,应用软件大规模向国外推广的时机也尚不成熟,唯有软件外包中国的IT企业带来了极有希望的发展契机

世界上软件出口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家主要是美国、印度和爱尔兰。除了超级大国美国外,其他国家的软件外包在其软件出口业务中占有很大比重。在发包市场,北美地区(主要是美国)占40%的业务,主要发包给印度。欧洲占30%的业务,主要发包给爱尔兰。日本占10%的业务,主要发包给中国和东南亚国家。

近几年来,我国软件产业的增长速度超过了30%,每年软件外包出口额在10亿美元左右,其中60%来自日本,15%来自美国,10%来自欧洲。

从软件外包的市场占有率上来看,中国还处于比较落后的地位。但面对这样大的一个市场,中国应该紧紧抓住各个契机,通过国际化的软件外包业务,积累经验、提高自己,逐步发展自有品牌的应用软件,从而走向世界。

中国软件外包业务的挑战

经过数年的发展,中国的软件外包业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面对国际间的激烈竞争,中国企业始终未能真正崛起,如果不进行深刻反省,将很难在短期内取得突破性进展。

1.软件出口与信息产业发展不相称。

近年来,中国硬件设备制造业迅速发展壮大,已成为世界性的生产基地。软件在国内各个行业也逐步得到广泛应用。但在软件出口方面,其贸易额仍然很不理想,每年的软件出口额大约在10亿美元左右,还不到印度软件出口额的10%,仅与印度Infosys一家公司的出口额相当。这与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不相适应。

2.规模不足,风险大。

中国目前有8000多家软件企业,但员工超过2000名的企业只有五家,中国企业的规模严重不足,抗风险能力不够强。而印度的3000家软件企业中,员工超过2000人的企业至少有15家。

麦肯锡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通常,较小的公司是有风险而且不太可靠的合伙者。它们抵御风险的能力更脆弱,容易受到主要工作人员流失的影响,在整个项目期间可能因为财务问题而倒闭,它们通常缺乏能力或者广度来吸收大的项目”,“中国的IT服务供应商不够出色,不太可能吸引顶端的国际客户”。

中国软件外包产业诸侯割据、支离破碎的发展局面限制了其发展。可以说,IT企业的规模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其技术能力、经营能力、发展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只有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才更有可能吸引国际大客户的青睐。

3.人才流失严重。

从全球范围来看,IT业的人才流动现象比较突出。但就中国IT企业的情况来看,这种现象却比其他国家严重得多。麦肯锡的报告称,中国IT企业人才流失率超过了20%。

这一现象一方面说明中国的IT人员在追求高收入和新的发展机会,另一方面,也体现了IT业在中国高速发展的现象。如何培养人才、任用人才、留住人才已经成为每一个IT企业面临的问题。

人才大量流失造成的问题是:项目抗风险能力减弱,工作连续性受到影响,公司需要为不断重复培养替代的员工付出代价。此外,由于人员流失,知识产权保护的难度加大,难以从合约和法律上给客户以更多的信任。

4.主要承接低端业务,利润率极低。

纵览中国IT企业承接的国外软件外包项目,大多属于低端业务,而且多为简单的软件编码和测试工作。在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和高端业务方面涉猎不多,这使得中国在外包软件出口贸易方面只能赚取低廉的利润。如果长期延续这样的模式,中国IT业的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很难取得长足进展。

软件企业的健康发展之路

我国的软件企业虽然仍未走出发展困境,但总体趋势仍然是积极向上的。面对国际软件外包带来的发展机遇,中国IT企业如何跨越式地走向世界先进行列,需要解决那些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1.质量是生存和发展之本。

在当今社会,任何人都清楚了解质量的重要性。但实际上,真正做到并且从思想意识上完全认同却是另外一回事。

产品质量的保证需要科学合理的体系、制度、管理,但更重要的是人的自觉性。只有每一个人以严谨和细致的态度用心做事,竭尽精微,质量才能保证。反过来,质量的好坏又直接影响到软件发包商的信心。

我们应该如何提升产品质量呢?首先,提到软件产品的质量,我们不能不提质量体系。目前国际主流的软件质量体系有CMM和ISO-9000,它们分别从流程和监督管理上对产品质量加以保障。例如,CMM共分五级,其中,CMM-2涉及需求管理、软件项目计划、软件项目跟踪与监控、软件质量保证、软件配置管理、子合同管理。CMM-3则增加了同行评审、组间协调、软件产品工程、集成软件管理、培训计划、组织过程焦点、组织过程计划。而CMM-4则增加了软件质量管理和质量过程管理。CMM-5增加了过程改进管理、技术改进管理、缺陷预防。通过质量体系的科学管理,软件产品可以按照流水作业的方式进行生产。

2004年初,中国共有30家企业通过了CMM3级以上的评估,但即使是那些通过了CMM-5的企业,其软件产品也不能完全令人满意。这说明再好的制度和体系也不能取代人的工作。人不是机器,每个人的聪明才智和工作态度、方法各不相同,一个认真做事的人和马虎做事的人,虽然生产出来的软件产品表面上一样,均通过了检验,但由于细致程度不同,做事马虎的人编写出来的软件可能存在很多缺陷,这为最终用户的使用带来了隐患。

因此,产品质量的保证需要两个要素:管理和人心,缺一不可。这里的管理泛指制度、体系等。而人心的培养则体现在文化层次上。

2.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提到文化,我们会产生很多联想。这里所说的文化,不是文学、文艺、艺术、知识,而是指人心。人心与文化相关吗?回答是肯定的。可以说,离开了人心谈文化,没有任何意义。中国现在提倡建设和谐社会,从深层次上讲,并不是做表面文章,而是要建设人心。人心正,社会自然会和谐,人心不正,任何法律条文都无法解决根本问题。企业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职工的“心”。从狭义上讲,这个“心”就是“职业素养”,从社会整体角度看,企业事实上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肩负着教育和培养人“心”的责任,肩负着培养员工以诚心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件事情的责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国力得以增强。但伴随着国门的打开,人心开始变得浮躁,变得急功近利,在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逐渐丧失了本心。这种现象几乎在各个行业都有体现,IT业也不例外。“差不多先生”使我们丢掉了很多人的信任。

古人提倡仁、义、礼、智、信、诚,这就是文化,需要人们去体味、实行的文化。作为IT企业,聚集了普遍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除了提倡钻研技术、创新、发展、团队精神外,还需要做很多其他事情。我们做了过多的表面文章,建立西方式的企业文化,却忽略了最根本的东西――人心。

人心向背是企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也是建立和谐企业环境的必需条件。在承接国外软件项目上,和谐的IT企业更容易互相协作、保证质量、赢得客户信任。

3.学习国外经验,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在学习国外的经验,从技术到管理,这帮助我们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除了借鉴印度成功应用CMM体系的经验外,我们似乎找不出更多赶超印度的途径。我们的软件人才技术素质不比印度差,甚至在许多领域还领先。我们也开始应用CMM质量体系,虽然起到不小的作用,但似乎不那么灵验。我们的软件人力成本低于印度,但在竞争力方面只是稍有加强。这些事实值得我们思考并找出进一步解决的方法。

首先,英语优势使印度在IT外包业务中占据了先机。这是必然因素吗?

无疑,语言障碍影响软件和文档资料的编写,影响发包商和承包商之间的工作沟通和对项目内容的理解,有助于印度承揽欧美国家的业务。但英语水平绝非决定性因素,讲英语的国家很多,为什么是印度,而不是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同样是讲英语的其他第三世界国家?我们还应该从其产业政策、人才培养机制、商业环境以及法制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其次,劳动密集型的人力成本为我国赢得竞争力。但这种竞争力能维持多久?

中华民族是智慧的民族,我国虽然仍属于发展中国家,但面对信息产业这一新兴的高科技领域,我们完全可以和世界上发达国家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至少不应该存在像其他产业那么悬殊的差距。在信息产业领域,所谓低廉的人力成本是暂时的。今后,中国的人力资源成本优势将不再成为主要竞争优势,具有高素质、高能力的软件人才与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更高层次项目的能力将是取得竞争优势及软件出口高速增长的关键所在。

第三,软件外包业务技术含量较低,技术人员更愿意攻克技术难关。因此,比起对技术深度的要求,“诚心遵循商业规律”更值得中国软件产业给予重视和实行!

软件外包业务基本上是按照发包商的意图实现的,甚至往往是在对方已经设计好的情况下进行机械的编码和繁琐的测试工作。这对于一向崇尚技术的中国工程师来讲,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IT公司往往还选择大量经验不够丰富的工程师(甚至在校学生)来完成。然而,缺乏经验的工程师编写的代码漏洞也更多。

我国的软件业正处于成长期,不可避免地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会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不仅仅是IT企业的关心问题,更涉及到全社会。我们需要认真分析自身存在的不足,吸取别国的长处,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应从深层次解决问题。

中国IT企业以及软件产业应借助国际外包业务的发展机遇,加强自身建设,走健康发展之路。我们不应仅仅强调发展,更应该强调健康发展。由于过分强调数量发展的缘故,我们的经济出现了许多不和谐因素,如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煤矿安全、环境污染、无序竞争等,几乎积重难返。所以,健康发展更为重要。中国软件企业在透过外包业务逐步壮大的同时,应该遵循“健康发展之路”,也就是说,要在企业内部的人心、才能、技术手段、质量控制体系等方面下足功夫。同时,在企业外部创造良性的发展政策(而不是急于求成的拔苗助长)、清晰的法律制度,而这些措施的核心目的只有一个――让软件行业的“中国制造”成为“品质可靠”的代名词,而不是“廉价”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