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黄石德育的希望航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黄石德育的希望航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人在山中,山在江中,江在城中,城在湖中”,独特的地域将我们带入黄石依山傍水的园林胜境,然而黄石的美,不仅在于风景独特、矿藏丰富,更在于她的人杰地灵。

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寄托着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希望。黄石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德育理念,根植于文化,着力于体艺,开启了一程传播美、乐、爱的希望之旅。

起 航

黄石是一座有着深厚矿藏文化、冶炼文化的城市,三千多年前,先民在这里大兴炉冶,铜绿山古矿冶遗址的条条井巷和熊熊炉火创造了灿烂辉煌的青铜文明,黄石成为华夏青铜文化的发祥地。

铁山这个城区因盛产铁矿石而得名。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在这里建设了当时规模为东亚之冠的我国第一座大型露天铁矿――大冶铁矿。因此,铁山的学校早已打上了矿冶文化的烙印。

走进铁山小学,大队辅导员陈炜蓉老师递给我们一本学校自编教材――《冶矿风采》,这本书用贴近学生的语言,讲述铁山这个因矿而立的城区的历史与现在,介绍有关矿山和矿产的许多知识,设计了大量的调查、参观、访问和网上搜集资料等活动,囊括了二至六年级五个学段:二年级的《美丽的矿山我的家》《亚洲第一天坑》,三年级的《张之洞开办大冶铁矿》,四年级的《重建大冶铁矿》,五年级的《中国近代矿业之最》《李四光中队矿山公园环保行》,六年级的《矿山环境污染调查》……每学年安排的4―8课时,能够对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了解矿山、保护资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就像黄石市教育局局长尹国平常说的:“不爱自己的家乡,谈何爱国?没有去过天坑,怎么算是黄石的孩子?”铁山小学的校本课程向孩子们诠释了“为什么爱家乡,怎样爱家乡”。

运 载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直接关系到国人对民族文化的认识、民族价值观念的延续。黄石的学校正是抓住了传统文化精髓,借助形式多样的活动,让传统文化走进校园,走进孩子的生活。

龚家巷小学梳理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仁爱”“自然”“自强”等思想,定之为学校德育的核心价值观,以“大成于细”的风格,探索将传统文化中的“礼”与现代教育中的“规范”“秩序”有机结合起来,确定了“阳光少年,与礼同行”的校园文化主题,将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有效渗透在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让孩子们在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中学礼、知礼、讲礼。

在下陆小学的教学楼内,我们留意到墙上张贴的“文明礼仪王国等级证书”和“诵读小才子等级证书”。文明礼仪王国等级证书分23级,最低级别为幼儿小班,最高级别为博士后。等级评定分为在家表现和在校表现两个方面,每两周,班级进行一次评定和统计,贴上相应的认证贴,学期末再由班级根据学生所获情况评选各类先进,新学期重新闯关。“诵读小才子等级证书”则以攻关游戏的形式设计,最高级别为大学士,最低级别为五等童生,更加符合儿童心理。学生背会五首古诗即为五等童生,以此类推,不同的数量对应不同等级。

下陆小学2012年元旦经典诵读年级状元比赛开始了,古诗词、《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古文轮番上阵,状元、榜眼、探花、解元……挨个诞生。

柯雨曦:古诗词46首、《三字经》123句,合计76.75分,四等举人,年级状元。

耿傲:古诗词215首、《三字经》40句、《弟子规》148句、《论语》27则,合计289分,状元,学校探花。

程越:古诗词249首、《三字经》34句、《论语》19则、古文9篇,合计303.5分,大学士,学校榜眼。

……

扬 帆

2005年,“程菲跳”出现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世界体操锦标赛上,一举夺得中国体操史上第一个女子跳马金牌,程菲这位黄石女孩也走进了国人的视线。至今,黄石的学校说起体育和艺术教育的成就,丝毫都不掩饰内心深处的骄傲。

在有色小学,孩子们的心中都有一个绿茵梦,小小足球给他们带来了最原始的快乐。

张宸昆(505班学生):我的偶像是改变足球历史的19人之一、拜仁慕尼黑队前锋大将、齐达内的接班人、法国中场大将――里贝里,他也是我努力的方向。

熊世奇(507班学生):友谊的力量无限大,团结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冲啊!我们在冠军赛场上再见了。

费宏亮(校足球教练):有色小学的孩子们在自己的足球世界里追逐梦想,感悟着团队的力量,体会着胜利的欢乐,咀嚼着失利的苦涩,充分享受足球带给他们的快乐,这是属于孩子们的‘世界杯’。

……

有色小学是黄石市最早的示范学校之一,学校大力开展和落实“阳光体育工程”,“身体第一、健康第一”的观念已经深深植入师生的内心。每年,教职工都要开展春季排球联赛、登山比赛、秋季田径比赛、冬季跳绳达标赛、健美操等活动,而今,一大批教师长期坚持打排球、打羽毛球、登山、游泳、跳舞等。学校绿园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成立以后,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更高了,教师成为孩子们的支持者和教练员,每天下午都和孩子们一起跑步、跳绳、打球,真正响应和落实了“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口号,成为“体育人口”(每周锻炼不少于三次,每次有氧锻炼时间不少于三十分钟)。锻炼身体成了孩子们的“必修课”,“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这种发自内心的快乐使孩子们对学校产生了深深的眷恋。学生向一丞说:“我要是几天没来学校上课,会非常想我们校园,想老师、同学,想校园的青青竹园,想校园的滑竿,想乒乓球台……”

“让每位学生时时刻刻感受‘足球’文化的熏陶……享受生活、接受挑战、磨砺意志、健康成长。”有色小学的校长寄语,道出了一种让孩子们快乐成长的生活方式。

葫芦丝是云南少数民族特有的乐器之一。傣族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很久以前,一次山洪暴发,一位傣家小卜冒抱起一个大葫芦,闯过惊涛骇浪,救出自己的心上人,他忠贞不渝的爱情感动了佛祖,佛祖给葫芦装上管子,小卜冒吹出美妙的乐声,顿时风平浪静,鲜花盛开,孔雀开屏,祝愿这对情侣吉祥幸福。从此葫芦丝在傣族人家世代相传。葫芦丝音色优美、易学、易演奏,容易被孩子们接受,于是,团城山实验学校将葫芦丝引进课堂,拓展乐器教学,让学生爱上民族音乐,丰富艺术实践。

学校遵循学生自愿原则,先以各年级一两个班级为试点,取得成功后,逐年推进,直至现在实现全校普及。每学期,学校以班级为单位举办“团校杯”葫芦丝齐奏比赛和个人擂台赛。近几年,在普及的基础上,学校还成立了葫芦丝课外兴趣学习小组、师生葫芦丝表演队,分基础班、提高班进行专业训练,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强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表现力和创造力,让每个学生得到发展。如今,葫芦丝器乐课作为校本教程受到广大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团城山实验学校也成为湖北省唯一的葫芦丝巴乌教学培训基地。

停 泊

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2010年中秋节,民主街小学的38位“爱心妈妈”与51名“留守儿童”共同开展“心连心,手牵手,爱心洋溢在中秋”庆祝活动,他们一起做游戏,吃月饼……

民主街小学是西塞山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定点学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贫困生等特殊学生群体由于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和生活环境,很多孩子成了学习上的后进生、思想行为上的问题生、生活上的困难生,为此,学校积极开展“师生结对”帮扶活动,动员45岁以下的教师为“留守儿童”当“爱心妈妈(爸爸)”,让那些情感饥渴的孩子得到心灵上的慰藉。

2011年11月16日下午,四年级的吴伟、唐依萍等几名学生来到教师办公室,和班主任老师一起与在外务工的父母视频交流。这是民主街小学“关爱特殊儿童群体”的常设活动之一。除了传统的家访形式,学校还运用电话、视频家访,采取爱心家庭、学生父母和教师三方座谈等形式,时时刻刻体现对孩子的关心。

爱的教育是启迪学生心灵、培养学生情操的重要途径。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学习、生活、工作都离不开他人的合作与关爱。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在湖北省教育厅“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的号召下,沿湖路小学开展了独具特色的“大脚小脚进千家”活动,由教师、家长和同学共同组成家访小组,对学生进行家访。

有人认为,走进学生的家庭就走进了孩子的心灵。然而,杨胜兰老师走访了数十名学生以后,发现仅仅只有一次的家访活动,犹如天空中不常见的流星雨,虽然亮丽、耀眼,但有如白驹过隙,学生并不能真正地从中受益,而同伴之间的交流更加通畅,动作更易模仿,意见和建议也更容易被采纳。考虑再三,杨老师决定借用学生同伴的力量,让同龄人代替教师多次走进学生的家庭,让身边的榜样来促进学生彻底告别不良习惯,巩固家访的效果。

三(4)班学生王善龙一直住在外公家里,他是一名优秀班干部,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生活中总是先人后己。喜欢娇惯孩子的老人怎样把孩子教育得如此成功?班主任沈凯星老师一行六人上门取经,看到王善龙的小房间里挂着一个笔记本,封面上写着“王善龙成长记录本”,原来从上学第一次开家长会到现在学校开展的每一次活动,外公都事无巨细地记录在案,里面还粘贴着学校的《致家长书》。笔记本已经用了一大半,外公对教育的用心让人震惊,随访家长认真地翻看起来……

这样的例子在“大脚小脚进千家”活动中数不胜数。家访是情感的贴近,是教育经验的学习与传播。在家访中,孩子们了解彼此的生活、学习环境,发现并欣赏对方的优点,建立了彼此之间的联系,随访的家长和学生也能体验到帮助别人所带来的快乐。

市府路小学则以“义工”活动为切入点,成立爱心基金会,通过义卖、爱心卡、爱心伞等方式让学生储存爱、传递爱、感受爱,并推广善行文化,要求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通过“日行一善”达到“善行一生”。

就这样,黄石德育之舟满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收起精彩体艺“风帆”,停靠在爱与善的“港湾”。

“以学生为本”,为黄石的孩子提供他们身心发展所需要的,让他们快乐成长,这是黄石人坚持的信念。在教育的道路上,黄石人以爱之名,贴近学生的心灵,不仅发展了个性,还播种了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