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把书读出声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把书读出声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本书像一艘船,能够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现在我们很高兴地看到,我们大多数孩子会在课余时间捧起一本书来了。但是我经常遇到家长提出这样的困惑:“我的孩子很喜欢看书,而且每天看书的时间不少于多少多少,为什么作文还是写不好?”

就此,我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及阅读经历来说一说我的一管之见。

“阅读”是什么?如果我们能再认真地咬文嚼字一下,也许会发现一些通过阅读提高写作能力的秘密。

“阅读”的“阅”字,在新华字典和康熙字典的注释里应该是“观看、观赏”的意思;“读” 呢,在《说文解字》里解释为“读:诵也。诵:讽也”。不大声的念出文辞且在心里记忆文辞称之为“讽”;“诵”呢,是要对文辞的念上升到“吟咏”,并且发出与之相比更大的声音,这种声音还要是婉转的有音调、有节奏、可表达神韵的。整合上面解释的意思,阅读就是观看欣赏之后还要有腔调、有节奏地读出声来,也就是“观看、观赏――低吟、诵读”回环往复、互相促进的过程。

那么我们来回顾一下我们孩子的阅读情景。是不是很多孩子都只是在“看书”?有多少孩子是能够沉醉其中读出声音来的?所以那不是真正的阅读。这样的“阅读”对孩子的写作当然只能事倍功半了。所以现在我们家长老师还要一起进一步进行方法引领。

一、把书读出声来,古训不可忘

“阅读”要读出声音来,这在古人是常识。在清朝雍正年间曾发生过一起科场舞弊案,其实那是疑似案件,因为那一年陕西一省共考中举子不到40名,而蒲城一县就中了13名加一名副榜,即俗称的“十三个半”。有人怀疑科场舞弊,朝廷就派人调查。多方调查,没有发现问题,但怎么解释更合理呢?入夜,钦差大臣上城墙散步,只见城外五陵宏伟、气象雄浑,城内万家灯火,县志上说那是“纺车声嗡嗡,读书声琅琅”,于是钦差大臣明白了:原来这里的人都注重诵读书呀。

二、把书读出声来,才能真正领略汉字的魅力

中国的文字是有灵性、有生命的,是有感情、有色彩、有节奏、有韵味的。对于中国汉字的魅力,我们暂且列举一段文字来感受一下吧!“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这掷地有声的铮铮言语,是作者感情在文字上的爆发,千年陈酿般浓烈,酣畅尽致。看,这就是中国文字的魅力。一篇好的文章或者诗词与其说是字义的组合,不如说是音乐的组合、图画的组合、美感的组合。而文章的生命与灵魂只有沉醉于其中,在反复的吟咏诵读中才能得以展现与升华。把书读出声来是中国汉字的呼唤!

三、把书读出声来,要有选择

现在的图书是以排山倒海、日新月异的惊人速度增加,生活的节奏变快,每一本书都去诵读,那岂不把人累死?是的,由于书的内容不同,无需什么书都要进行诵读。我把书简单地分为以下几类:

1.接触性书籍。如漫画、小说、历史、自然科学、天文地理……此类书知识面较广,应当了解,但无需深究,我认为做到观看观赏就可以了(当然,有专业需求的除外)。

2.作文书。精品作文书上的文章是精挑万选出来的,结构非常清晰,出声地读,能体会词语的妙用、语言的风格,悟出文章结构的章法。通过对文章有效的诵读实践,也能很好地为学生丰富语感,增加素材。

3.经典书籍。唐诗宋词、名著、近现代优秀的诗歌散文等都是经典。经典是经过岁月考验的,具有正面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可以引起大多数人的情感共鸣。诵读这些书能使人在无形中受到感染,丰富人的内心,提升人的气质。

当然,这个分类不一定很恰当,例如有的小说中也有很多精彩、有意义的语言很值得诵读品味,有的名著很长也不能全篇诵读,这要在阅览的基础上有所选择。

四、把书读出声来,要反复诵读

我个人觉得阅读的美好境界是:“坐拥书籍就是坐拥一座城池,无论外界如何风起云涌,城内却依然宁静恬淡;无论城外的河流如何暗流污浊,城内的莲花却依然高洁雅致。”我觉得这应该是阅读至善至美的境界。而只有在反复诵读中你才可以真正坐拥书籍。

五、把书读出声来,最好有交流

其实在《广雅》中“阅读”的“读”也作了这样一种解释:“读:说也;说:论也。”也就是说“阅读”也可以理解为在观看观赏后交流讨论。其实我们的课堂阅读教学就是这样进行的,也就是在自己理解阅读的基础上再进行研讨阅读。那么在我们的课外阅读时,孩子最好和家长或者同伴也要有交流讨论。

当然,要写好作文不能只阅读书,还要阅读生活,要有生活体验。但是我们一定还要注意,我们的阅读不仅仅是为了写作,我们的阅读有无限广阔的意义,如果单纯为了写作,急功近利地让孩子去读背很多东西的话,孩子是不会感受到阅读的乐趣的。

刘墉在写给女儿的《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中有这样一段话:快乐地读,快乐地用,常常温习,常常思索。我希望你每星期只读一两本书(这个数量不是一定的,也就是无需读太多),却能在读完之后对我提出很多自己的想法,甚至有一天对我说:“爸爸!你看我也模仿那本书,写了一个小故事,我还画了几个插图呢!”

这是刘墉对女儿的阅读期望,我想也应该是我们家长、老师对我们的孩子的阅读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