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加强地理课堂中有效提问的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加强地理课堂中有效提问的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提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基本的教学方法。有效问题可以利用教材、生活素材等创设,而课堂问题设计要注意问题的趣味性、递进性及探究性。

关键词: 地理课堂 有效问题 提问策略

新课程要求“高效课堂”,如何做到高效?“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提问得好即教得好”。中西方学者讲得不无道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一个恰到好处的问题可以“问”出学生的兴趣,“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创新。那么怎样才能实现课堂的有效提问呢?笔者总结多年教学实践,并结合案例,谈谈在高中地理课堂中有效提问策略

一、如何创设有效问题

有效提问源于有效问题,“问题”的有效与否决定了本次提问的目标能否达成。一个恰到好处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相反,一个没有意义的问题,则会误导学生。教师的提问必须精心设计,深思熟虑,充分体现问题的有效性,讲究策略。

1.利用教材创设有效问题。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不管是教材上的实验现象还是结论,都应当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引导学生从教材中挖掘问题。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围绕教学目标,体现教材的重、难点,充分利用教材创设有效问题。

【案例1】如在讲授地球公转运动时,人教版教材中有这样一段叙述:“北半球夏半年的日数是186天,冬半年是179天。造成这种日数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在学习了昼夜长短后,还可以问: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的时间与南极地区出现极夜的时间谁长?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跃跃欲试,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

提出的问题来自教材,学生感到亲切,且更加有效。同时注意问题要尽可能问在学生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上,让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一定要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挖掘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并根据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有效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提出的问题要难度适中,问题过浅,则学生无需动脑,不感兴趣;过深,则学生无从动脑,望而生畏。

2.利用生活素材创设有效问题。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中不仅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情境,更要充分挖掘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使学生能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中感受地理知识的应用,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在日常生活、生产实际中,地理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有效问题,使他们对生活现象感到困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让他们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获得成功的乐趣。

【案例2】在学习“常见天气系统”时,我先用课件展示新闻资料,学生观看,边听边思考。

新华网哈尔滨2013年8月21日电夏秋之交频发的强对流天气和强降水使中国东北发生严重洪涝灾害,黑龙江省嫩江、松花江、黑龙江流域发生的洪水已导致全省885个乡(镇)受灾,受灾人口达到543.6万人。气象专家从气候气象角度分析认为,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北是洪灾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副热带高压的持续偏北使中高纬的弱冷空气与副热带高压西侧暖湿气流交绥,产生强降水。另外,鄂霍次克海存在一个阻塞高压,影响了西风带东移,也是强降水不断的主要原因。

师:请同学们思考,你能提出多少与地理有关的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后,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整理出3个问题写在黑板上。)

①资料中出现哪几种天气系统?

②降水形成的原因?

③这次洪水体现了季风气候的什么特点?

师:很好,提了这么多问题。大家再思考一下,用学过的知识你能解决几个问题呢?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不是教师提问,而是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避免学生养成找答案的浅表性思维,要求学生不但提出问题,还要解决问题,如此掀起学生思维的高潮,使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地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教师应从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健康、材料、环境等问题入手,创设一系列有效问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意识,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

3.利用古诗词、名曲创设有效问题。

中国经典的艺术作品浩如烟海,其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如果教师能把古诗词、名曲恰当地运用到新课的提问中,则不仅可以创设地理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而且能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案例3】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体现了哪一种地域差异规律?针对“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判断这句古诗的正确性。“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中露水出现的原因是什么?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让学生感悟小雨、中雨、大雨三种不同雨水强度的变化。针对“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说明夏季对流雨具有哪些特点?

二、如何提高问题的有效性

新课程特别重视以问题为纽带的课堂教学,提倡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思考走出教室,这都离不开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离不开问题的趣味性、递进性、探究性。

1.注重问题的趣味性。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只有创设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唤起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趣味性问题不仅源于问题本身,更源于问题的提问方式。教师要结合高中生好玩、好奇、好强的心理特点,用幽默生动的语气提出有效问题。

【案例4】在学习时差内容前,我讲了一个“两姐妹”的故事。在一艘国际邮轮上,有一个孕妇快生了。她先后生下了两个女儿,姐姐的生日是7月2日,妹妹是7月1日。这是怎么发生的?听到这里,学生一个个瞪大双眼,露出渴求知识的目光。有趣的故事可以使原本枯燥的知识一下子变得趣味横生。

2.注重问题的递进性。

教学中的难点如何突破?“从简单到复杂”这一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同样适合我们的教学。教师可以采用化整为零、化难为易的办法,创设由浅入深、环环紧扣的递进性问题。“跳一跳,摘桃子”,让学生通过连续思考完成不同难度层次之间的跨越,这样不但能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习惯,还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案例5】讲解正午太阳高度时,设计如下三个不同层次的问题:

①太阳光线和地平面之间存在夹角吗?

②这个夹角在一天中变化吗,一天中什么时候角度最大?

③这个角度叫什么,研究它有什么意义?

这样三个问题由浅入深,可以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从而真正理解正午太阳高度角。递进性问题犹如楼层中间的楼梯,适当的铺垫让学生一步步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收获。而成功的体验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3.注重问题的探究性。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新课程提倡探究式教学,要求教师精心创设一系列探究性的问题。教师提出探究性问题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大胆地对问题提出假设和猜想,并指导分析错误、肯定正确。

【案例6】探究商业网点的区位因素。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经常这样做:主要以书本上沈大高速公路边的服装市场为例,讲述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的影响。然后得出结论:这些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布局与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变化密切相关。学生对这些案例很陌生,很难从内心真正领悟。

笔者提出几个大家熟悉的超市:欧尚、相城大润发、物美等,同时课件上展示标出三家超市的苏州地图。然后让学生思考:比较三家超市的区位优势。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经过讨论后自行总结出本组意见,再在全班范围内进行讨论评价。正是这样的提问使他们从自己的探究讨论中得出了“商业网点的形成,虽然受城市经济水平和消费水平的宏观影响,但是在具体商店选址时,还需考虑人流量大、交通便利的商业黄金地段这一有利的区位因索”的结论。

探究性问题有助于面向全体学生,保证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思考,给出自己的观点和解释,从而激活全体学生的思维。随着探究性问题的不断提出,学生的思维容量逐渐增加,思维层次不断上升,这样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更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

总之,课堂中的有效提问不仅在于“问”,更重要的在于采用合适的策略进行提问。这需要教师重新认识提问的功能,更新观念,在日常教学中精心备课,时常反思,积极开发课程资源,让课堂的有效提问常态化,使学习成为一种轻松愉快、主动求索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张胜前.实践与反思:中学地理课堂师生互动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3,325(1-2):8-11.

[2]袁孝亭.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270-273.

[3]韩彦华.让地理课“活”起来[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6,245(5):10-11.

[4]夏红霞.初中科学中的有效提问及其策略[J].才智,2011,(35):104.

[5]管建涛.东北洪灾主因为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北黑龙江800余乡镇受灾[Z].新华网,2013-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