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目前,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当今大学生承载着各式各样的压力,促使他们的心理、思想和行为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大学生的种种心理问题也日益明显,这已成为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别关注的问题。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是党和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001 年 《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充分认识加强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下面,我将对高校如何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
1.心理健康的概念
目前,关于心理健康这一概念的界定较为广泛。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是这么定义的:“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心理疾病或变态,不仅指个体社会适应良好,还指人格的完善和心理潜能的充分发挥,亦指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将个人心境发挥到最佳状态。”通常,我们理解的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困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
概括而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育工作者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运用心理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技术,通过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校园文化活动、心理辅导与咨询,帮助大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的一类教育活动。
二、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现在,心理健康已成为大家所熟知的话题。大学生的年龄一般都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为激烈的时期。由于受到社会、家庭和学校等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出现的问题比较突出,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人际交往中存在的困扰
进入大学后,大学生都面临着一个需要去重新认识别人、建立人际关系的过程。从高中封闭的学习环境一下子变换到丰富多彩的大学环境,很多大学生会感到无所适从。周围的同学来自不同的地方,语言、生活习俗各不一样。有的同学在人际交往中变得自我封闭,对同学不信任,不愿意与同学交往;有的同学有很深的自卑感,对自己没有信心;有的同学只以自我为中心,忽略别人的感受,等等。
2.学习和生活环境的改变
从中学过渡到大学,学习和生活环境都在发生着改变,很多大学生不能够很好地去面对和适应。主要表现在:有的学生因为高考发挥失误,没有考入理想的学府,对学校的环境和生活会产生失望的心理;有的学生对所读的专业毫无兴趣,对学习没有兴趣;有的学生不能适应集体宿舍生活,时常与同学发生矛盾和摩擦,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生活环境;有的学生丧失了主动学习的能力,没有了家长的唠叨和老师的督促,丧失了学习目标等。这些方面,都会引发大学生出现焦虑和不安的心理。
3.情感问题的处理不当
在高校,大学生谈恋爱是很普遍的事情。有的学生是为了填补寂寞的时光,有的是为了要面子。大部分都不能理解爱情的真谛,缺乏经验,不能正确处理恋爱中的矛盾。有的为了情感纠葛,引发厌学、烦躁甚至报复的心理。
4.就业产生的巨大压力
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高校毕业生面临着就业难的压力。有的学生只依赖家人和朋友,不愿意自己去找工作,对未来不知所措,没有自己的奋斗目标;有的学生对前途失去信心,产生恐惧的心理;有的学生在多次面试失败后,对未来产生不安、焦虑情绪。
三、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也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1.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工作
在课堂教学上,要有针对性地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通过案例、活动、心理辅导等方面来提高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适当地加入一些人际交往、学习方法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通过课堂教学,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要成立专门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和咨询机构,与那些在学习、生活和就业方面有压力的学生谈心,特别是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初步的诊断和治疗;开学初,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检查,建立心理档案,这样可以全面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做到早发现,早解决,对发现有心理障碍问题的学生建立心理档案,进行密切关注,有效地辅导和控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加大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的辅导,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保证这项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
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去。在高校里,思想政治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比较长,有一定的号召力,容易沟通。一方面加强辅导员自身的学习和心理、思想政治素养,要学会运用心理咨询的方法和技巧,将心理健康教育融进常规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另一方面,高校要加强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方面知识的培训,增强辅导员处理学生发生的各种心理问题的能力。
3.注重社会实践活动
对新时期的大学生来说,社会实践活动对其心理健康的发展十分重要。因此,积极参加一些运动会、市场调查、文艺表演等不同形式的活动,能够开阔学生的眼界,有助于培养大学生浓厚的兴趣,增长见识,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等,促使他们正确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帮助他们树立健康向上的心态。
4.构建一个社会、学校和家庭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始终离不开社会、学校、家庭三者的相互影响。社会和家庭是大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学校则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首先,高校应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及时反馈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种表现,提高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特别是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应该加强关注度,及时与家长沟通,得到家庭的理解和支持,共同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其次,大学生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离不开和谐的校园环境,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高校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最后,和谐的社会大环境也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加大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可以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诚信正义、安定团结、民主和平的社会环境。
5.开展以网络为平台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高校,大部分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怀有偏见及长期自我封闭,不愿意主动向心理咨询机构和老师寻求帮助。网络作为一个新生的平台,具有即时性、广泛性和渗透性的特点,同时网络的信息量大,覆盖面广,具备一定的隐蔽性,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对宽松的交流环境。可以通过QQ、博客、邮件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调节心理的压力,提供一些心理健康的调查,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总之,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大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确保自己顺利完成大学学业,才能成为一个道德品质完善、全面发展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