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宫颈癌Ⅱ期术前介入治疗效果评价80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宫颈癌Ⅱ期术前介入治疗效果评价80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在宫颈癌Ⅱ期术前新辅助化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103例宫颈癌患者中30例行单纯手术治疗,83例经超选插管化疗栓塞后手术,分析手术中出血、术后病理报告等临床资料及疗效。结果:介入化疗后手术组较单纯手术组出血量少,病理报告提示肿瘤坏死变性,瘤体组织中有炎性细胞浸润,周围脉管系统内未见有癌栓形成。结论:在宫颈癌Ⅱ期新辅助化疗中,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治疗是术前新辅助化疗时效性较高的辅助方法。

关键词 介入化疗栓塞 宫颈癌 新辅助化疗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肿瘤,其发病率有上升和低龄化表现。2006年8月~2011年12月对83例宫颈癌Ⅱ期进入介入治疗后行手术治疗,并比较30例宫颈癌Ⅱ期的单纯手术治疗,以期探讨介入治疗在宫颈癌Ⅱ期术前新辅助化疗中的运用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宫颈癌患者103例,均有宫颈活检后病理报告实属,经2名副主任医师共同检查,年龄30~67岁,平均44岁。病理分析鳞癌82例(G1 20例,G2 39例,G3 3例),腺癌15例(G1 5例,G2 6例,G3 3例),腺鳞癌3例,小细胞癌2例,透明细胞癌1例。按FIGO临床分期,Ⅱa期48例,Ⅱb期55例,纳入新辅助化疗术标准:宫颈局部病灶直径大于4cm,宫颈局部增粗或 侵润,患者外周血WBC>4×109/L,PLT>80×109/L,肝、肾功能、心电图正常者,符合纳入标准83例。

方法: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下,导用Seldinger技术,局麻下穿刺股动脉,引入5F导管或罗伯特导管,分别置于双侧髂内动脉,显影了解血管分布、肿瘤血供,再超造至双侧子宫螺旋动脉,进行化疗灌注及栓塞,或髂内动脉灌注化疗术。化疗药物:顺铂60mg+5-FU 500mg,灌注后,用明胶海绵颗粒或明胶海绵条栓塞子宫动脉主干。治疗后股动脉穿刺口加压包扎,制动24小时,术后水化3天,并予利尿、碱化尿液、止吐、保护胃黏膜等治疗,密切观察阴道流血、疼痛、伤口、下肢血管搏动情况,定期复查血常规、尿常规及电解质。介入术后10~14天返院行妇科检查、阴道镜检查、彩色B超检查,必要时盆腔CT或MR检查,比较介入治疗前后宫颈癌灶的大体变化和宫旁情况,其中2例Ⅱb期患者因宫旁无明显改善,1例因经济原因改为放疗,余下80例有局部病灶缩小顺利进行手术治疗。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并行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疗效判断标准:①完全缓解(CR):肿瘤瘤体肉眼消失,且无新病灶发生;②部分缓解(PR):肿瘤体积缩小50%以上且无新病灶发生;③无变化(NC):肿瘤体积有缩小,但<50%;④进展(P):肿瘤体积无变化。其中有效率CR+PR。

结 果

63例术前介入化疗组栓塞前肿瘤呈中等或大量血管性表现,新生血管增多,造影前肿瘤病变区有造影剂潴留,组织染色重,栓塞后肿瘤瘤体染色变浅。见图1~4。

临床症状减轻,83例介入化疗患者阴道出血、腰骶疼痛及坠胀减轻。肿瘤体积减少。总有效率100%。

手术结果及病理表现:60例均于介入栓塞后14~18天行宫颈癌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中见子宫肿瘤体积缩小,肿瘤表面充血差,有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且肿瘤境界清楚,分离容易。出血量介入栓塞组估计380±190ml(150~720ml),与单纯手术510±370ml(170~1200ml)相比,明显减少(P<0.01)。

术后病理分析报告:介入组瘤细胞有变性、坏死,瘤体组织中有炎性细胞浸润,周围脉管系统内未见有癌栓形成。有2例髂总淋巴结阳性;有2例术后完全找不到癌细胞,均为宫颈Ⅱa的病理,术前肿物外生菜花型。单纯手术组病理报告瘤体中密集有大量癌细胞,胞核深染,4例手术手术切缘阳性,7例盆髂淋巴结有癌性转移。

介入栓塞的不良反应:14例均有发热,呕吐,对症支持等处理后平均3天均恢复,均未发生穿刺部位血肿及股动脉血栓形成。插管并发症:穿刺部位血肿0;穿刺部位瘀斑2例;血管内膜损伤2例,2例55岁以上;血管壁穿破、造影剂外渗2例。化疗药物反应:恶心呕吐33例,Ⅰ度21例,Ⅱ度12例。出现骨髓抑制48例,其中Ⅰ度40例;Ⅱ度7例;Ⅲ度1例。栓塞并发症:下腹部疼痛16例;发热10例,臀部疼痛1例,异位栓塞2例,都在输尿管下段接近壁内段。

讨 论

近年来采用介入治疗作为新辅助化疗后手术治疗宫颈癌Ⅱ期的方法表明,较以往单纯的放疗或手术相比可以明显的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介入治疗可以避免潜伏继发灶切除后1~7天内加速生长,可以抑制肿瘤转移、复发[1],并使肿瘤的临床分期下降,宫旁浸润减轻,使原来无法手术的患者有条件接受手术[2]。本组80例术前介入治疗后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手术成功率100%,并且术后淋巴结阳性率及手术切缘阳性率均较单纯手术组低,无手术并发症,也反映出介入治疗具有辅治疗的价值。

宫颈癌的病灶主要局限于盆腔,而且除了低分化癌、腺鳞癌、黏液腺癌和小细胞癌外,大多数患者发病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病变仍然局限于盆腔,其血供主要来源于子宫动脉及髂内动脉前干的其他分支,这给介入治疗带来很好的解剖基础。经髂内动脉或子宫动脉给药消除了肝脏的首过效应,并且减少了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而失效的概率[3],药物直接进入肿瘤供血动脉,局部浓度高,使病灶明显缩小,甚至在术后病理切片中找不到癌细胞,达到病理学痊愈的结果。同时介入化疗可杀灭病灶周围的微小转移和亚临床病灶,使分期下降为手术治疗创造机会。介入化疗能抑制肿瘤细胞活性,减少手术中瘤体被挤压、翻动而导致肿瘤细胞的脱落、游走,从而减少了复发、转移的风险,这对于组织学分类差的鳞癌、腺癌和特殊类型癌更为重要。

宫颈癌术前介入治疗常规包括血量造影和肿瘤化疗栓塞两部分。血管造影可以了解肿瘤血管分布,肿瘤的浸润范围,为彻底栓塞血管和手术提供依据。另外经子宫动脉或髂内动脉给予化疗药,可以使子宫、双附件、阴道及宫旁的药物浓度增加,更好地抑制瘤体的生长,降低淋巴结转移。另外,子宫动脉栓塞后,瘤体组织缺血、坏死、有利于减轻瘤体与周围组织的粘连,手术界面剥离容易,出血量少。本组60例采用术前介入治疗,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无手术副损伤,也说明了术前介入的优越所在。

介入治疗后手术时机的选择也很重要。刘萍等认为[4],宫颈癌手术切除时间选择介入后两周符合肿瘤细胞坏死凋亡的病理学周期。选择手术时间为介入后2周不超过3周,较其他的新辅助治疗手段时效性更强。

介入治疗化疗不良反应轻,操作简单,无严重并发症,有很好的近期疗效,对宫颈癌Ⅱ期的术前降期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从时效性比较,具有较大优势,可提高宫颈癌Ⅱ期的远期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对患者的随访及5年生存率的追踪还需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 Scheungraber C,Muller B,Kohler C,et al.Dection of dissmernated tumor cells in patients with cervical cancer.J Cancer Res Clin Oncol,2002,128(6):329-335.

2 王平,彭芝兰,张家文,等.子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中不同化疗途径的疗效比较.中华妇科杂志,2005,40(4):227-230.

3 杨秀玉.对血管性介入技术在妇产科疾病诊治中作用的评价[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4,39(2):73.

4 米建锋,迟博,徐红.局部晚期宫颈癌介入治疗的现状及进展[J].医学综述,2010,16(13):1977-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