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自由玩乐的时代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自由玩乐的时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2013年广州市启动“2+12”儿童公园建设项目,即规划建设两个市级儿童公园、12个区级儿童公园。文章结合广州儿童公园建设现状,简要介绍了本次行动的发展进程,并对政府公示的13个儿童公园方案进行归纳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儿童游戏场所的发展趋势;针对当前以“定型设施”为核心的儿童游乐场,提出以“自由场所”为核心的设计理念和若干思考。

关键词:风景园林;儿童公园;游戏场所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3)04-0000-00

收稿日期:2013-06-05

修回日期:2013-08-02

2013年3月25日,广州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广州市、区两级新儿童公园‘2+12’选址方案”,标志着广州市计划新建2个市级儿童公园、12个区级儿童公园的工作正式进入实施操作阶段。2013年5月29日至6月6日,全市13个儿童公园设计方案(市级儿童公园先期启动1个)在相关官方网站上进行公示并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儿童、家长们的意见,引起热烈讨论。

儿童公园是城市公园体系中必不可缺的一类专类公园。多年来全国各地对儿童公园的设计和建设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广州此次推出同时建设13个儿童公园,应是全国首例。现在的儿童到底缺少什么样的游戏场所?如何营造最受儿童欢迎且有益儿童健康成长的游戏场地?这13个方案作出了不同的解答,引起了笔者深深的思考。

1 广州市儿童公园建设现状

广州市最早的儿童公园位于中山四路334号,面积1.15万,1958年6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1995年7月,在儿童公园地下发现了两千多年前的南越国宫署遗址,并进行考古挖掘。2001年12月15日,关闭儿童公园并迁移重建,整体搬迁至仁济路以西、仁济西路以北、一德路以南、人民南路以东的地块。新儿童公园于2002年5月动工建设,2004年12月28日开放。建设投资8 000多万元,占地面积11 146,总建筑面积为20 611。公园分地上和地下两层:地下负一层为游乐场,面积8 934;负二层有富衣城、停车场和餐饮店铺,面积10 268。

这是目前广州市唯一的儿童公园,在“2+12”儿童公园建设方案中将改造为越秀区儿童公园继续对外开放。

2 广州市“2+12”儿童公园建设方案简析

2.1 总体概况

自启动本次儿童公园大建设以来,广州相关部门做了很多前期工作,比如组织多名儿童教育专家和风景园林师进行座谈,编制广州市儿童公园设计指引等。海珠区妇联还在少先队发起了“我的儿童公园我做主”的调查问卷及总结座谈,期望从中了解孩子们真正想要的是一个怎样的儿童公园。这些工作很有意义,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政府及建设者的良苦用心。

从选址方面来看,13个儿童公园都选在交通便利的区域,大部分都是临水或靠山,或者利用现有环境优美的公园绿地而建,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儿童公园的环境质量及使用的便利性。从规模来看,面积在20 hm2以上的有2个,都是市级儿童公园。10 hm2以上的有3个,其余均在3~10 hm2之间。从定位来看,大多数儿童公园都强调生态、科普、亲子、趣味、体验等功能,见表一 广州市“2+12”儿童公园建设方案一览表。

2.2 方案简析

在缤纷多彩的主题创意之下,绝大部分方案都不约而同地体现出以下特征:强调亲近自然,鼓励儿童创造性的游戏行为,突出科普以及亲子活动。在这些方面海珠区儿童公园(图1)的设计方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海珠区儿童公园设计方案以“海洋森林――野孩子的生态乐园”为主题,重点凸显“生态、体验、撒野、童趣”特色,打造出巨人海滩(微缩的海洋生物世界,“巨人”小朋友抓虾摸鱼的浅滩)(图2)、远古沙丘(沙中的远古生物遗骨等待小朋友的挖掘,小朋友可在几千平方米的沙丘中随意翻滚)(图3)、缤纷果园(栽植适宜在广州市生长的各类果树,利用树木搭建的空中栈桥让小朋友可伸手采摘果子)、开心农场(让小朋友看到植物从种子长成蔬果的过程)、自由花园(通过成人的指导,培养未来的园丁)、野人乐园(用自然材料拼合的户外游戏城)、自然纤维园(利用自然中的麻、棉、树皮等制成林中吊床及攀爬网,让小朋友接触感受大自然的柔软和坚韧)(图4)、迷雾溪谷(利用雾喷及照明在溪流中制造人造彩虹,让小朋友体验大自然的神奇。这部分也是溯溪探险的区域)、钻探世界(把森林下的泥土空间用一根根玻璃管分层展示出来,让小朋友看到大自然隐藏的地下世界)、古树洞天(进入这个爬满攀藤植物和枯树的洞口,让小朋友看到不同于城市空间的神秘公园)等十个游戏区域。二期室内空间还计划设置类似儿童职业体验等游戏内容来模拟社会,培养儿童的自立及沟通能力,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荔湾、增城及番禺的儿童公园在设计理念及游戏类型上与海珠区相近,都强调了自然、生态、科普及激发自主性。此外,作为功能上的补充,另外点缀了少量经典的游戏器械。

其它区的方案大多是自然游戏区与器械游乐的结合,如选址在白云公园的市儿童公园建设方案(图5),除保留公园原有的岭南园林和增加自然主题的儿童游戏场所外,还规划了小型体育健身游乐设施、非机动游乐设施和小型电动游乐设施等区域;越秀区儿童公园保留了现有大部分的游乐器械,另外增加了科普教育的区域;天河区儿童公园突出“智慧、科技”的主题,设置了较多科技主题的营地及设施;而白云、黄埔、花都等区级儿童公园都是在自然主题的公园中专门设置了器械游戏区域。

3 几点思考

3.1儿童游戏场所的发展趋势

在广州市政府刚刚提出建设儿童公园的构想时,就立即引起了各相关部门的大讨论,焦点在于政府要突出儿童公园的公益性,而具体承建部门(大部分也是建成后的管理部门)担心由政府建设并维护大量的儿童游乐设施很难做到,建议采取政府和游戏设施营运商合作的形式。可见虽然市政府在前期做了大量的指引工作,强调突出儿童公园的公益性、科普性和自然生态主题,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把儿童公园和儿童游乐设施等同起来。关于这一点,美国儿童游戏场的发展演变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美国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掀起兴建儿童游戏场所的热潮,也出现了许多将艺术和游戏结合的游戏场。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由著名建筑师路易・康和雕塑家野口勇合作的为纽约城市公园设计的Adele Rosenwald Levy游戏场,用抽象的设计手法打造功能设施、区域以满足孩子探险的需求,成为当时公众争论的焦点(图6)。公园部门和捐赠者认为这个设计似乎在鼓动一种混乱,不希望因其潜在的危险性而导致被诉讼。争论延续了五年,直到整个项目被最终搁置。70年代早期,建筑师理查德・丹纳和风景园林师M保罗・弗里德博格开始合作尝试一种可改变的、基于柱子和平台之间联系的新模型,并且很快被制造商变成标准化生产且更为符合安全要求的产品。之后,大部分的设计师不再自己去设计游戏场,而是直接从产品目录上选定设备。近年来,美国人开始意识到,这种相同的设备以及它们所控制的固定的体验限制了孩子创造性的发挥。建筑师和风景园林师开始追求与众不同的设计和生气勃勃的游戏空间。这些新的游戏空间将回到立足于为孩子创造一个不拘泥形式的探险及游戏场地,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及探险精神,而这点正是康和野口勇在60年代的Levy游戏场中想要实现的[1]。

可以说,从单一地陈列器械到营造具有活力的场所,这是美国儿童游戏场所的发展趋势,也是广州这次大规模建设儿童公园的过程中应该坚持的方向。为了服务不同年龄、性别、性格的各类儿童群体,尽可能满足他们的游戏需求,设计者的首要任务不是单纯地摆放标准化生产的游乐设施,而是尽量创造出包含不同情绪、运动量和交往类型的游戏场所,让孩子在与场所的互动中创造性游戏行为得到充分的激发,使孩子可以无拘无束地进行游戏。同时更注重为孩子提供亲近自然的空间,让孩子从中受到科普教育,积累相关的经验。

3.2游戏行为的激励及引导

增城儿童公园的公示方案是以“荔枝树下的故事会”为主题,突出自然生态以及区域内的荔枝文化,然而却被媒体评价为像个果园而不是儿童公园。其实,其它儿童公园的方案不同程度上也存在这个问题,就是在尽量抛弃标准化的游戏器械之后,如何设计以自然为主题的空间场所来激发儿童创造性的游戏行为,使儿童公园既是一个自然生态的空间,又具有明显的儿童游戏场所的特征?这是需要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游戏需要场所,其实任何场所都可以用来游戏。设计师和建造者的作用就是提供这种场所并通过各种手段增强其激发游戏行为的暗示性和引导性。笔者认为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3.2.1增强空间场所的独特性和适度的挑战性 防洪大堤那种绵延高耸的的草坡就是一个很好的游戏场所,大家上下疯跑,平躺着向下打滚,可能是因为大堤的形式具有区别于周边自然环境的独特性而特别吸引孩子,同时,挑战自己是孩子的天性,大堤的坡度无形中也成为挑战的元素。还有一些经典的游戏场所如市儿童公园方案中设置的迷宫等(图7),就是因为它是基于儿童的尺度所营造的一种富于变化而具有挑战的独特空间,如果我们了解了这些场所吸引孩子的关键元素,我们就可以摆脱方案中那种同心圆状的绿篱而创造出很多不同形式的“迷宫”来。另外,一些艺术化的处理比如明快的色彩、活泼的动物造型等,也是增强场所独特性和渲染气氛的有效手段。

3.2.2在场所中适当提供道具 有些材料是孩子百玩不厌的,比如沙、水等,因为它们会随着游戏行为而随时变化,充满无限的可能。海珠区儿童公园方案中的远古沙丘和自然纤维园等游戏场所(图3、5),在沙池中置入远古生物遗骨的仿制品让儿童挖掘以及在树林中置入麻、棉、树皮等制成的攀爬网让儿童攀爬,都是利用道具引导与激发孩子的游戏行为。另外诸如随意摆放的大型木方组合或者石阵等,可坐、可爬、可玩,也都是很好的道具。在这次公示的方案中,过半的儿童公园都专门设置了游戏器械的区域,这也可以看作是提供道具的做法。如果不是完全依赖器械来提供游乐场所,而是把器械作为一种道具在场所中加以适当的运用,也是未尝不可的。

3.2.3在需要时加以人为的引导与组织 一些劳作及科普类的项目,如这次公示方案中常见的开心农场、亲亲蔬果园等,就需要一定形式的组织来保证它们不被当做一片普通的农地而被荒废。美国纽约布鲁克林植物园就专门有一个属于儿童自己的花园,园方聘请了两个全职的教育工作者负责招聘和训练季节性的儿童园指导教师,这些指导教师大多是在校大学生,他们的工作又会得到自愿参加的10多岁的儿童实习生的帮助。除了日常的园林主题的工艺和种植活动外,每个季节结束时都会举办家庭式的庆典活动。类似这种组织形式在公园规划设计阶段就需要加以考虑,并在以后的管理中进一步完善。

诸如以上需要考虑的方面还有很多,需要设计师从儿童的角度出发,通过精心的设计保证各种游戏场所的活力。

3.3安全因素的考量

在儿童游戏中,鼓励探险和保障安全二者需要谨慎平衡。我们不让孩子经历危险,他们就无法从中积累推理及判断的能力,同时还会阻碍他们情感、智力的发展以及应对挑战的能力。然而游戏中的安全问题也不容回避,国内目前还没有针对儿童公园安全问题所制定的比较系统的标准,但作为设计者和建造者,我们同样有责任和义务去保障儿童的安全。许多细节,诸如栏杆的高度、水池的深度、地形的坡度、材料的硬度和光滑度等,都需要投入更多的关注。我们不是为了绝对的安全而抹杀孩子挑战与探险的天性,而是努力找到保障安全与鼓励探险之间的临界值。

,4 结语

广州本次大规模启动市、区两级儿童公园建设,无论对组织实施的政府,还是对各个设计单位,或是参与规划建设的儿童游戏策划者和心理专家们,都是巨大的挑战,当然,这也为儿童公园的设计提供了非常好的探索平台。这13个儿童公园目前已进入设计深化阶段,下一步的进展值得关注、令人期待。

参考文献:

[1](美)苏珊・G・所罗门,张文英.1966―2006年美国儿童游戏场的变化[J].中国园林,2007(10):15-18.

作者简介:

陶晓辉(1973-),男,安徽六安人

农学硕士,风景园林高级工程师,从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工作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