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如何对小学生进行语感训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何对小学生进行语感训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语文课程标准》在语文教学要达到的总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那么怎样培养语感呢?

一、进入情境,获得语感

“作者总是通过一定的语言文字去表达胸中的某一情境的,反之,一旦学生看到了作者所描写的那个情境,也会豁然领悟用以表达这一情境的语言文字。有此可见,创设情境不啻是促使学生感悟的催化剂。”②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凭借多种教学手段创设相应的情境:可感的生活场景、生动的画面、音乐的旋律、实物的演示等,这些都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语言文字变成鲜明形象印在脑海中,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悟语言,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语感训练。

(一)电化教学

电教手段以丰富多彩的内容和饶有情趣的形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精神,使他们参与语感训练的积极性提高。同时电教又为缺乏生活经验与表象积累、形象思维能力占主导地位的学生降低了语感的难度,更好地适应了他们的语感准备状态。比如,在教学《田园诗情》一课中,学生对荷兰牧场是陌生的,于是,在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并用投影映示出荷兰牧场宁静优美的田园风光,教师再伴以简洁而动情的描述,这样就缩短了学生与课文之间的距离,学生多种感官并用,进入了课文所描绘的意境。当学生声情并茂地读,沉浸在充满诗情画意的异域风景中时,教学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二)实物操作

实物及操作创设情境也是教学中运用最普遍、最有效的方法。比如《石榴》一课的最后一自然段,描写了石榴子儿的颜色、光泽、样子、味道。其中,“玛瑙般”、“晶莹透亮”、“清爽无比”等词语,惟妙惟肖地描摹了石榴子儿的特征,没有尝过石榴的人是很难深刻体会的。课上,我们可让学生带个石榴,剥一剥,看一看,尝一尝,这样就强化了学生的感受,学生也就容易理解书中的遣词用句了。通过操作,也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达到领悟。例如《少年王勃》中“拍案叫绝”一词,可以让学生读书,读到精彩之处,拍一下桌子,叫一声好。这样无需查字典词典,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就准确领悟了词义。

二、言语实践,培养语感

加强言语实践是培养语感的一个重要手段。因为语感是在反复的言语实践中,在对言语对象的直接感受中积淀而成的。正如马克思所言:感觉是在自己的实践中成为理论家的。培养语感一定要在课堂中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真正去动嘴、动手、动脑、动情。一位教师在讲古诗《江畔独步寻花》时,将课上的十五分钟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作一回诗人,也来“创作”一首描写春天的诗。学生的热情很高,写得非常投入,有的一边写一边窃笑,大概认为自己写的哪里是诗呀!有的写完一句就低吟一遍,认为通顺了再写下去。学生心中的诗是什么样子的,就大胆的写成什么样子吧!来感受一次“古诗文”创作的喜乐,焕起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向往。从一首首稚嫩的诗行中,我们看到了智慧和创造的灵光在闪亮。

三、引导思考,体味语感

培养语感离不开语言文字训练这一中心环节。教材中那些典范的作品,其语言都是经作者精雕细刻,是妙不可言的。教师只有切实在语言文字上下功夫,语感的培养才有保证。特别要在作品中抓住那些重点的、精美的词句作为语感培养点,进行比较、揣摩、欣赏,进行透彻理解,使学生对它们不仅仅是有所感受,而且能与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获得更深的感受与理解。如“翠流”一词,可引导学生读这段话后这样理解:那无边的草地好像是用绿色拨洒,颜色是那么绿,那样鲜,那样浓,那浓浓的绿色,饱含了水分,好像凝聚成一个宽阔而碧澄的水面。这是多么美的景色,一个“流”字把意境写活了。经常这样的品词、析句,学生对书面语言的感知力就会敏锐起来。

四、注重积累,内化语感

语感虽然以感受为基本形式,是一种心理体验,然而有生活才有体验,有对语言文字的感性积累才有理性的妙悟。这种积累既是生活的积累,也是语言文字的积累,只有重视积累,才会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感,并在听、说、读、写的语言运用中显现出来。

(一)生活体验的积累

语言来自生活,产生于劳动,生活体验是语感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学科要注重语感的培养,必须以学生的听说读写实践为中心,注重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能力,以生活为课堂,课堂则是通往生活的窗口,是生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唤起脑海中的生活经历。

(二)语言材料的积累

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心理学家研究,4至9岁是儿童语言发展的最佳期。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7 至12 岁儿童属“具体形象的思维”,这一时期如果把精力集中在儿童语言的发展上,取得的效果比其他任何时期都要高得多。可见,在小学阶段,若忽视语言的积累和运用,从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看是不科学的,实际的教学效益也是不高的。错过儿童语言发展的最佳年龄,这种损失在以后任何时候用任何方法都是无法弥补的。而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一个语汇贫乏的人,其思维发展必然会受到阻碍。因此,重视语感训练与语文知识教学的结合,把识字、学词当作语言积累的基本起点,因为只有积累了丰富的词汇,学生的语言运用才能不断提高,才能做到读文时通顺流畅,谈话时妙语连珠,写作时文思如泉。

总之,语感训练途径多样,只要我们充分认识语感的重要功能不失时机地按计划分层次地加强规范性训练,学生敏锐的感觉也是不难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