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临床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04-0538-02

中图分类号:R77

文献标识码:B

青光眼为眼科严重影响视力的常见病。2002~2005年共收治30例(36眼)各型青光眼患者,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术后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30例中男14例(16眼),女16例(20眼)。年龄15~60岁,闭角型青光眼22眼,开角型青光眼10眼,外伤性青光眼4眼。

1.2方法:手术显微镜下做角膜缘为基底高位结膜瓣,于结膜瓣下置浸浴0.25 g/L 丝裂霉素C棉片,大小4 mm×2 mm×1 mm,4分钟取出,立即用100 ml生理盐水冲洗。做巩膜瓣、切除小梁组织及周边虹膜,同时小梁切除术。10~0尼龙线相对牢固间断缝合巩膜瓣,顶点两角各1针。两侧切口边缘作一对外露于近角巩膜缘球结膜表面的可拆除缝线,分层牢固缝合Tenon囊和球结膜。术后2~30天根据眼压水平、前房恢复情况、滤过泡形态,抽出1针或2针可拆除缝线。按摩眼球,调整滤过量。

2结果

2.1前房深度:术后第一天全部形成前房。2眼于术后第四天抽出1针缝线,按摩眼球后,前房变浅。加压包扎2天后,前房恢复正常,随访无1眼发生持续性浅前房。

2.2眼压:术后4周内用接触眼压计测量,眼压平均控制在7~18 mmHg。追踪6~12个月,不用降眼压药,眼压在16~21 mmHg者占88.3%。局部加用抗青光眼药控制在21 mmHg者占11.6%。

2.3滤过泡:术后随访根据kronfeld分类标准,微小囊状型及弥散扁平型占97.2%,缺如型占2.8%。

2.4视力:与术前相比提高或不变者占86.1%,下降占30.6%。

3讨论

传统小梁切除术是通过外滤过作用降低眼压而达到治疗青光眼的目的[1]。但术后早期常因滤过过强造成浅前房,如同时合并低眼压,多引起脉络膜脱离和黄斑病变。反之,若滤过泡瘢痕化,则产生滤过泡阻塞,房水不能外流导致手术失败。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通过相对牢固的巩膜瓣缝合,迅速恢复和维持正常的前房深度,防止术后早期由于房水过度流出而引起的低眼压、浅前房、脉脱等并发症。前房形成稳定后,松解拆除缝线,加上指压按摩,可增加滤过量,立即降低眼压,无引起并发症的危险。术中结膜瓣下丝裂霉素C的联合应用,有效抑制了滤过区的瘢痕形成,促进了功能性滤过建立,且可防止由于巩膜瓣牢固缝合导致的滤过道过早愈合而手术失败。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通过巩膜瓣牢固缝合,抗代谢药的应用及巩膜瓣缝线调控性拆除,三者相互约束,扬长避短,大大减少了传统小梁切除术的各种并发症,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收稿日期:2006-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