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谈德育课情景教学的原则和运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提高德育课教学效果,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目的地掌握情景教学的原则和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德育课 情景教学 原则 运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7-0179-02
德育课是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行教育的重要途径,是一门人生关怀课程。课程改革要求德育课程要把握“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出发,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德育课程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思想,在经济发展快速、文化思潮交叉丰富的环境中找到了自身的发展方向。经过多年的德育教育教学工作,深入走访许多医药企事业单位、回访毕业学生,总结个人德育课程教学工作,笔者对情景教学有了清晰、明朗的思考。现就中职德育课情景教学的原则及运用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 情景教学的含义
现代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学习的认知情景和氛围,恰当地组织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自然地获得知识和技能,促进智能和心理机能的发展。所谓情景教学,就是一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特定的教学情景,促进学生参与情景体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激励学生自主探究的新型教学模式。创设良好的情境,不仅使学生学习得更有趣,也使教学变得更为有声有色。在教学中,适时、适量地为学生创造各种情景,使他们能在一种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二 情景教学的原则
情景教学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又感受到美与快乐。它架起了一座从直观到抽象、感性到理性、教材到生活的桥梁。它解决的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主动理解信息、加工信息、建构知识的过程。有利于学生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有利于学生主动地探究、发散地思考,从而有利于学生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学习达到较高的水平。在设计情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灵活运用一些方式方法,就需掌握一些原则。
1.平等原则
情景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是价值平等,受教育者与教育者形成平等的个体,作为独立而完整的个体敞开心扉地参与到情景教学中,与教育者积极地交流。教师应切实地认可并尊重受教育者个体的同等价值,“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教师和学生在知识上是先知和后知的关系,因而教师不应以知识的权威者自居,更不可因此对学生有偏见和歧视。教师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价值的同时才能认真倾听学生的声音,增强互相之间的信任,教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使良好的师生关系得到营造。
2.互动原则
所谓互动性,是指呈现的教学情景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对所学的知识本身产生兴趣,从而能主动积极地开展对话、交流。好的教育有利于人的智慧的发展,不良的教学条件有可能会限制和压抑人的智慧的发展,只有好的教育才能培养出有智慧的人。互动是在教师指导下,在班级环境中通过交往而进行,不仅包含了师生间的交往和学生个体认知性的学习,还应包括生生之间的学习交往。也就是说,课堂教学是学生的认知活动和交往活动的统一。“互动性”的教学情景,是一种能促进学生动态生成的“生成性教学资源”。它尽可能使每个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并各自独立地进行思考。在此基础上,通过“表达”和“交流”形成“思维场”,引起“思维碰撞”,激发出更多的“智慧火花”,因而能更好地体现出合作学习的价值,形成以“倾听”“理解”“反思”“表达”为主要元素的课堂教学。
3.差异原则
在德育课上面对的是很多具有不同独立思想的学生,他们来自不同的生活环境、有着不同的经历,因而对事物的认识会因人而异。每个个体都是一个具有不同意识的主体,情景教学是基于不同意识主体之间的心灵碰撞,因而在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多元,意味着“生活的多样性和人类情感的多层次性”,教师倾听每个学生的声音,对于正确的给予积极的肯定,对于认识有偏颇的学生更应注意倾听,了解其思想深处的想法,用正确的理论指引他们,用事实和真理说话,而不是单纯地用权威压制他们,求同存异,使其信服,这样教育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开放原则
开放原则就是能让课堂的参与者围绕主题各抒己见、敞开自我、沟通他人、相互理解、相互提升。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可以获得对自我的重新发现和认识,教师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也会使自己的思想得到完善,使自身的某些方面得到改变、某种片面性得到克服,从而使个体的生命状态和思想观点不断丰富、拓展、改善。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教师可及时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地给予引导,完善学生的认知,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5.生活原则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接触的学生是活泼的,情景创设只有符合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才能被他们所接受。一定要了解学生的生活和背景,自己预设的情景要让学生能够接受,并产生浓厚的兴趣,以此促进学生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尽快地引到知识的学习中来。也就是说,只有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才会在课堂教学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 情景教学的具体运用
1.提出问题,培养思维
古人云:“学贵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启动思维活动的钥匙。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创设问题情景,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索、自行发现、掌握知识、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的主要渠道。而问题的设置应有助于开启学生的思维,引发他们的想象,并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在要学习《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前一周,提出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1)什么是企业经济效益?企业经济效益与成本、利润、生产规模、生产速度是什么关系?(2)为什么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3)怎样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能不能依靠扩大生产规模?或依靠提高生产速度?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自主学习教材,访问公司与企业,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感悟、独立思考的空间。这样不仅使学生深刻理解了课文内容,还训练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案例教学,提高兴趣
案例教学法一直是教学过程中被广为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且效果良好。在教学中,采用内容鲜活的案例,往往能够起到以点带面、画龙点睛的作用。案例为教学服务,教师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选择案例,并尽可能清晰、简明地向学生展示案例。选择的案例应具有真实性、针对性和时效性。既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又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在采用案例教学时,学生提出自己的或小组的见解,自己去分析、解决问题。当讨论出现激烈交锋时,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去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展开辩论,逐步统一认识,切忌教者处处包办代替,从而违背案例教学的指导思想,阻碍学生的智力开发。而且案例教学不能替代系统的理论学习和讲授。就德育课而言,案例随处可见。
3.贴近生活,提升能力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每天接触的学生是潜在的思想宝库。情景创设只有符合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才能被他们接受,并产生浓厚的兴趣且以此促进自身的学习。也就是说,只有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才会在课堂教学中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在讲“合理消费”这一内容时问:“有哪两位同学愿意把上个星期的消费情况写在黑板上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很多同学跃跃欲试,课堂气氛活跃。一位男同学和一位女同学分别把自己一个星期的零花钱的花费情况写在黑板上后,全班同学对他们的消费情况展开了激烈讨论。这时提出讨论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合理消费呢?”这时同学们都畅所欲言,纷纷就应怎样消费这一话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讲授并总结归纳了本节课的知识点,学生很容易掌握。由此可见,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情景,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打开心怀,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视听结合,传递信息
当今社会,是一个以知识爆炸为代表的网络社会、信息社会。这样的现实对德育课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与机遇,同时,也提出了与以往教学模式截然不同的新的要求。在网络社会、信息社会中,集体性的知识传递已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字面传播或口口相传,而代之以视频、音乐、语音相结合的立体传递方式。这种立体传递方式的好处在于它能在相对固定的时段内,集中提供大量的音视听信息,形成一个巨大的“场”,使受众完全陶醉于预先设定的情景之中,最终被感动、感染、感化,达成既定传播目的。视听资料作为人类共有的精神食粮,历来备受重视。其直接超常规的传播模式,给人以强大的视觉冲击,片刻间便在受众头脑或心里建立起全息影像。如在讲述侵华日军对我军民的大屠杀时,若仅仅列举数字,学生不易感知日军之残暴与我国民众之苦难,就很难达到教学效果。如辅之以大量触目惊心的骇人照片与视频,配上悲壮低沉的音乐,附加以教师适时、简练、精准的短评,学生往往在几分钟内就被打动,进而对日军在华残暴行为有了深刻认识。因此,教师教学借文字、音乐、视频等多种教学资源创设情景,做到教学信息的立体传递,最大限度上提高德育知识传递的效果。
5.设定游戏,增强趣味
课堂气氛沉闷,教师感到索然无味,学生昏昏欲睡,是目前部分师生对德育课教学的切实感受。克服上课睡觉已成为了部分学生上德育课的第一关。究其原因,在于教学形式单一,不够活泼。为改变此种现象,可考虑引入教学游戏,增强课堂趣味,进而抓住学生注意力,使学生们在听讲的过程中始终处于“兴奋”的状态。所谓教学游戏,是指在教师组织指导下进行的、以完成一定教学内容为目的的、以游戏为手段的教学活动,是一种寓教育于游戏之中、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和方法。已有实践证明,教师运用教学游戏能克服课堂教学的弱点,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充分调动学生的“三性”,即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从被动的受教育者转变为趣味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在游戏这一特殊实践中学习、掌握和运用知识。
要提高德育课教学效果,教师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和教育教学目的,充分挖掘德育材料,创设情景,运用多种方式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就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