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剑门大肉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古蜀道上的四川剑阁县城北镇,有一个叫锯山垭的地方,会在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三和十月初三各举行一次“大肉会”,一般会连续开三天。每到开会时,当地方圆数十公里的百姓以及慕名而来的各地游客纷纷聚集于此,参加盛行了八百余年的大肉会。
大肉会当天,在古蜀道沿途突然出现了摆开场子叫卖小商品的摊贩。还有一些杂耍艺人,在山路上表演当地民俗节目“牛灯”。在山坡上,临时搭起的锅灶飘出袅袅炊烟。八人一桌的酒席在山路上一字摆开,在酒席旁等待入席的当地乡亲,穿着赶集时才穿的漂亮衣裳,彼此拉着家常,兴高采烈,谈笑风生,好一派民间庙会的节日喜庆气氛。
到了临近中午的时候,随着主持活动的组织者“吃大肉喽!”的一声吆喝,手中拿着“干飞子”(入席的凭据)的人们纷纷入座,大肉会正式开始了。
说起大肉会,当地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颇有感触,一位老者向我介绍说,在川北剑门山区,大肉会这一民俗活动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据当地的史志记载,因为这里山地宽广,盛产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这里的居民几乎家家养猪。一到过年过节,婚丧嫁娶等红白喜事的日子,都要杀口肥猪大办宴席,招待亲朋好友和四邻乡亲。为了显示大方和富有,主人在席桌上总会摆上大块的肉让客人们尽情地享用。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大肉会这一独具特色的饮食民俗文化。也有的民俗专家发现大肉会与当地的另一民俗文昌庙会有关,是文昌庙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文昌帝君的另一称谓是“梓潼帝君”,所以又有人把大肉会称为“梓潼会”。
大肉会一般连聚三餐,从早到晚开席,每次开约在80桌,参加者事先都会自愿向主办者上交一些自己家中的粮油肉菜等,这些物品除去庙会上所用的之外,剩下的就折价用做添置办会时其他用品的补充。参加大肉会的男女老幼,不论亲疏贵贱,都要在这一天参加宴席。大肉会的菜品独特,开席时先上十个腌腊、凉菜等干碟子,然后再上十大碗的热菜。大肉会的重头戏“大肉莱”实为煮肉块――用每块约有2斤~4斤重的大肉煮熟,也不切块,直接上席。到了开席的时候,大肉一上桌油香四溢,肉味飘香。食客们自己动手用小刀切下肉块,蘸上自己带的调料食用。每桌的菜品管够,吃没了主办者又会叫人马上上菜,但不许吃剩下,浪费是不允许的。在从前那经济落后,生活水平很低的年代,有这么一次大吃特吃的大肉会,对穷人来说实在是一次打牙祭的好机会。据说解放前有一次,几个年轻人在大肉会上打赌比赛看谁吃的大肉最多,其中一位吃了四块大肉,足足有十来斤,一时间人群里欢呼声不断。
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大肉会在建国后,由于经济和政治的原因,一度停办了下来。1994年,当地人又开始举行大肉会,从那以后便恢复了在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三和十月初三举行大肉会的传统,到现在也有十多年了。随着大肉会人气的攀升,越来越多的游客和民俗学家每年慕名而来,也成为参加大肉会的宾客。一位吃过几十年大肉会的老者感慨地说道:“我参加了无数次的大肉会。解放前,这一天可以大口吃肉,大口喝酒。中是想吃没处吃,那时‘破四旧’,大肉会不准举办了。现如今生活提高了,到这里吃肉已经不是主要目的。平日里大家都忙着各自的事,见面的机会少了,借着办大肉会的机会,大家又可以在这一天里走到一起。这样可以见见老朋友,叙叙旧,拉拉家常,交流交流家乡的变化,相互之间通通信息,才是最主要的。”
是啊,也许几百年前大肉会的初创者是为了让人们在这一天大吃一顿,解解一年的馋,而如今,生活已经大大提高了,大肉会的本来作用已经失去了,但大肉会所独有的文化内涵却逐渐被人们重视,成为了人们所保护整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这恐怕是这些年大肉会得以发展的主要动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