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水稻矮缩病出现的原因及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水稻矮缩病出现的原因及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水稻矮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病毒性病害。尤其是水稻矮缩病病株苗期很难被及时发现,往往成株期矮缩症状才明显,一旦发病产量损失很大。水稻矮缩病是近两年来上升速度快、为害损失重、潜在威胁大的一种新病害,局部地区群众反响较为强烈。文章首先分析了水稻矮缩病出现原因,其次,就如何有效防止水稻矮缩病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看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水稻;矮缩病;秧田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5.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4-0131-2

0 前言

水稻矮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病毒性病害。尤其是水稻矮缩病病株苗期很难被及时发现,往往成株期矮缩症状才明显,一旦发病产量损失很大。目前麦田一代灰飞虱成虫已开始进入羽化盛期,随着大、小麦陆续成熟收割,一代灰飞虱成虫将大量向水稻秧田、早栽大田、早播大田迁移传毒,不仅使秧苗大量发病,甚至毁秧,而且繁殖数量更大的子代若虫继续传毒,导致更严重发病。

1 水稻矮缩病出现的原因

水稻矮缩病曾于上世纪60年代在我国华北、华东地区流行,之后逐渐难觅踪迹。近几年由于耕作制度多元、栽培方式的变化、农田生态多样,加上冬季气候趋暖,南方多地洪涝灾害后连续高温天气是水稻矮缩病扩散的主要原因,与水稻品种和种子质量无关。此病又称普通矮缩病。病株矮缩僵硬,严重矮化,色深绿,分蘖增多。病毒在黑尾叶蝉体内越冬,黑尾叶蝉在看麦娘上以若虫形态越冬,翌春羽化迁回稻田为害,早稻收割后,迁至晚稻上为害,晚稻收获后,迁至看麦娘、冬稻等38种禾本科植物上越冬。带毒虫量是影响该病发生的主要因子。水稻在分蘖期前较易感病。冬春暖、伏秋旱利于发病。稻苗嫩,虫源多发病重。本病最适宜流行的温度为26~30℃,20℃以下或33℃以上病害停止发生发展。雨水多、湿度大,特别是台风暴雨造成稻叶大量伤口并给病菌扩散提供极为有利的条件;秧苗淹水;本田深水灌溉,串灌、漫灌,施用过量氮肥等均有利发病;品种抗性有显著差异,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有利病害流行。

2 有效防止水稻矮缩病的方法

2.1 连续用药,及时扑灭灰飞虱,减少传毒

①覆膜秧池揭膜后、未覆膜的秧池秧苗立针后均要及时用药,在小麦黄熟收割一代灰飞虱成虫大量迁移期间(今年大致在6月7日-6月20日),一般地区隔天用药一次,但稻套麦地区必须每天用药一次,傍晚还要增加一次敌敌畏毒土薰蒸。大面积小麦收割结束、一代灰飞虱成虫大量迁移盛末期后,可以再隔2-3d用药一次,直到拔秧结束。选用速效性药剂如稻丰散、盖仑本、奉农、大锐、乐斯本、迪芬德每亩60ml,加长效性药剂如神约悬浮剂或万紫可湿性粉剂每亩20ml(g)或丁烯氟虫腈每亩30ml混用。②直播水稻出苗“披青”后、大田插秧后第2天应立即用第一遍药,药剂配方同秧池。6月20日前隔天用药1次,6月20-25日每隔2-3d用药一次,6月25日后每5-7d用药一次,直至水稻拔节期

2.2 强化组织领导,狠抓措施落实

要充分认识水稻矮缩病的危害性和做好水稻矮缩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由于该病是一种新的病害,广大农户对该病的识别及为害认识不足,发生后防治难度大,造成的产量损失大,极易引发。因此,各地要充分认识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及时安排部署,落实防控工作责任,加大防治技术指导,减轻水稻矮缩病的发生,确保中晚稻粮食生产安全。

2.3 要注意加强技术指导

农业植保站要切实加强病虫情监测,水稻病毒病发生期间,加强虫情会商,准确掌握白背飞虱及南方水稻矮缩病发生动态。要加强技术宣传培训,特别要加大技术资料与“明白纸”的发放力度,使广大农民群众掌握科学的防治方法,确保防治技术到户。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为宣传病虫发生与防治信息。防治关键时期,组织工作组到村基层,督促开展防治工作;要组织乡镇农技人员深入田头一线,指导农民正确开展防治,确保技术到田,服务到户,提高防治效果。同时,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农药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药坑农害农行为,保障适销对路农药有效供应,确保农民用上放心农药,确保防治效果,同时防范农药中毒事故发生。此外,要实行分片包干联系督导责任制,明确责任,防治关键时期,要组织防治督查组、工作组,深入一线开展督查指导,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对防治不力、出现大面积危害的地区,将进行通报。

2.4 加强农业防治

①对抗(耐)病品种进行选育和选种。尽管目前还没有高度抗水稻矮缩病的品种,但我们知道,多个品种之间都会存在一定差异的抗病性,同时还需进一步开展品种资源的筛选,加强抗病育种工作。

②集中育苗管理,水稻秧田种植要做到尽量远离重病田,通过这些措施来减少感病机会。

③应在水稻种植中不种插花田,将生育期相近或者相同的品种进行连片种植,这样就有利于开展治虫防病工作,同时也可以减少黑尾叶蝉往返迁移传病的机会。

④在早期发现如果发现病情之后,绝对不能拖延,要加强肥水管理,同时及时治虫,这样就可以减少病害,促进健苗早发。

2.5 防治苗期和本田前期灰飞虱

在水稻“两病”和玉米粗缩病流行区,在加强秧田和播栽管理的前提下,采取“治越冬虫源田保秧田、治秧田保大田、治前期保后期”办法,防止灰飞虱传毒。第一,抓好麦田和冬闲田一代灰飞虱防治。对灰飞虱虫量较大冬闲田,结合化学除草,通过添加毒死蜱等药剂防治。第二,全面开展药剂浸种、拌种。结合水稻和玉米种传病害防治,应用吡虫啉药剂拌种,控制苗期早期灰飞虱传毒。第三,狠治秧苗期一代灰飞虱成虫。选择持效性较好的吡蚜酮等,与速效性较好的毒死蜱、敌敌畏等结合使用。水稻和玉米苗期防治1-2次。第四,做好本田前期灰飞虱防治。直播稻田灰飞虱防治,在播种后7-10d(秧苗露青)用药。移栽稻本田初期用药间隔与防治次数,根据水稻品种抗病性、带毒虫量确定,如虫量大、品种高度感病,应缩短间隔期,增加用药次数。在治虱防病时,选用宁南霉素等病毒钝化剂预防1-2次,可提高植株抗病毒能力。注意交替用药,延缓灰飞虱抗药性产生。

2.6 强化宣传发动,推动群防群治

各地要及时将重大病情向当地政府汇报,争取领导的重视,加大防治工作的行政推动力度,及时宣传《水稻矮缩病识别与防治》,让广大农民朋友充分认识病害的症状、危害性和防控措施。正确引导媒体和社会舆论,广泛发动群众,提高农民开展病虫防治的主动性,形成群防群治的良好氛围,科学、安全、有效地开展防治工作。按照“统一组织、统一时间、统一技术、统一行动,专业化服务”大力开展统防统治,加强对专业化防治组织的信息服务、技术指导、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专业化防治组织服务水平,充分发挥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的引领作用,带动广大农户开展群防群治和联防联控,切实提高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 曹涤环.防治水稻矮缩病须从冬季做起[J].农药市场信息,2009,(22):123-126.

[2] 湖南南方水稻矮缩病发生警报[J].山东农药信息,2010,

(06):114-117.

[3] 郑大宽.水稻矮缩病与矮缩病的区别及防治[J].农药市场信息,2007,(18):109-112.

[4] 南方水稻矮缩病防控进入关键期――切断毒链 治虱防矮[J].农药市场信息,2010,(12):134-136.

[5] 沈农林.江苏省农林厅要求:警惕水稻、玉米病毒病严重发生[J].农药市场信息, 2009,(11):172-174.

作者简介:焦永久(1964-),男,黑龙江852农场林业管理区书记、主任、助理农艺师,毕业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