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语文课闪现人文光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语文课闪现人文光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给整个语文教学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把文章肢解为零碎的字词句段;对各种应试技巧的不断强化训练;大量重复性的机械练习……这都或多或少地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语文学习的功利色彩越来越浓,而众多文艺作品中闪现出来超功利性的人性的光辉往往被忽略了。这真可谓是“得其皮毛”而“舍其灵肉”,严重影响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孩童可以为花儿的凋谢而伤感,可以为虫鸟的死亡而掉泪,一切都是那么容易触动他们稚嫩的心。但随着年龄渐长,知识阅历渐丰,易感的心灵慢慢钝化,渐渐漠视于生命的摧折和夭亡。现在我们有的学生往往不能正确对待复杂的社会现象,他们在遇到课堂上、书本上没有的现象时,往往茫然不知所措。更应当引起注意的是他们对社会病痛常常表现出冷漠,对身边的人缺乏应有的关注,对弱势群体缺乏应有的关心。相比之下,他们对时尚、娱乐新闻、明星的“绯闻”更感兴趣。对一些不良现象,他们表现出过度的宽容,对一些大是大非的问题却学会了明哲保身。诚然学生人格素质缺陷不能都归咎于语文教学,但作为中小学生接触最多最重要的人文学科,语文课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提高学生人文修养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笔者认为语文教学首先不能回避境界问题,这个境界即真、善、美。面对物欲横流的现实以及入世后国外崇尚爱默生式的个人主义的强势文化的冲击,如何保持内心的真诚和人格的坚挺,如何守住道德底线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而语文教学在学生人生态度、人生理想、精神旨趣、人格的建树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语文不仅载负着让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任务,同时还具有审美、教化功能。纵观初中语文教材,文质兼美的选文本身就浸透着能唤起人们美好情感的因素,尤其是新教材增加了大量渲染生命意识和爱心的文章,为我们对学生加强人文关怀提供了较好的工作平台。

如何在教学中对学生施以人文关怀呢?首先是充分利用传统文化的教化作用来濡染学生。中国文化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亲情文化。以七年级语文第一册为例,该书第五单元所表现的就是家庭成员之间的一片深情:《散步》一文表现了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风筝》见证兄弟之间的冲突和情义,《羚羊木雕》反映了子女和父母之间的“代沟”与理解的心路历程,《金色花》和《荷叶母亲》讴歌了神圣无私的母爱,《世说新语》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人的家庭与亲情观念……这些都很容易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教学时要努力营造浓浓的亲情氛围,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亲情的温暖,从而注重集体的利益和荣誉,追求与人和谐共处。

其次是结合课文调遣学生所有感官和一切经历体验领悟生命意识。当今社会竞争异常激烈,压力重重,而中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总体上不尽人意,甚至有学生小小年纪就叫嚷“活着真累,没意思”。有鉴于此,初中语文新教材精选了大量渲染生命意识的文章,如新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紫藤萝瀑布》、《蝉》就是谈生命意识的。考虑到学生对人生哲理的理解尚有一定难度,教学中要充分调动感官和个人经历体验来引导学生肯定并热爱个体生命。如教学《紫藤萝瀑布》时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从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尽情欣赏紫藤萝的动态美,充分感受生命的顽强和美好。教学时不局限于教材,可以补充易引起情感共鸣的课外阅读材料,如教学《蝉》一文时,可补充阅读《白蝴蝶之恋》。以阅读此文为契机,适时引导学生重温过去与小生灵同甘共苦的经历,把学生潜藏于内心那种善待生灵、与万物和谐相处的意识激活并加以强化。这样就有助于理解文中“我”这个成年男人为何会为蝴蝶动情以及“我”救助小生灵时的复杂丰富的情感世界。从而使学生在不经意中获得一种新的情感体验――执着追求“美”和“善”,关注挚爱一切生命存在。

其三是教学中要坚持情感熏陶。教书必须育人,而育人则必须先从培养美好情感入手。因为情感是人性的集中体现,是做人的基本要素。情感培养不是依靠简单说理,而是依靠人类情感的传递。马克思说:“既然人是从感性世界和感性世界的经验中汲取自己的一切知识、感觉等等,那就必须这样安排周围的世界,使人在其中能认识和领会真正符合人性的东西。”今天的少年儿童在知识与人世方面趋于早熟,但同时他们的心灵正受到功利主义浸染,导致出现童心不童、少年老成乃至丧失诚信的现象。童心的特点是善用情感与想象、自由与浪漫的方式感悟生活,据此语文教学更要少说教多熏陶。新教材中有许多古今中外的文学名篇,其中蕴含着人类种种美好的情感,比较适合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可使学生能真正从中“认识和领会真正符合人性的东西”。萧乾说过:“善的宣传,倘若是文艺的,就必须是先是美的。”一切符合真善美的理想境界都会殊途同归,通往艺术的境界。因而在教学中尽量淡化功利色彩及繁琐的技巧训练,不再单从阶级、政治、社会的层面来诠释作品,而要以审美的方式来熏陶感化学生,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理想境界。如教学《钱塘湖春行》、《过故人庄》、《如梦令》等古诗词时,可借助多媒体并通过想象来欣赏诗中带有诗人强烈主观色彩的生动形象,反复吟咏体会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如学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要引导学生感受杜甫在风雨屋漏长夜无眠时唱出“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崇高,启发学生明白如果出于个人功利目的而去奋斗是狭隘的。像这样带有鲜明形象性和浓厚情感性的人文教育对青少年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总之,语文老师要打造高效课堂,切实培养学生的素质,教学要达到“剔除浮华,去伪存真”之境界。执教者自身要充满真诚的人道主义情怀,只有把自己的一腔激情洒向学生,让语文课充分闪现人文光辉,让孩子的心灵绿洲郁郁葱葱,才能真正达到教文育人的目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建湖县颜单镇社区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