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古刹魅力 第17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古刹魅力 第17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张掖大佛寺久负盛名,始建于西夏永安元年(1098),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了,它见证了丝绸之路的繁华和衰落,也见证了佛教东进的过程,从古至今有多少大德高僧在这里诵经、坐禅已无从考证。这座寺院是河西走廊乃至全国都值得珍惜的宝贵文化遗产,它自创建以来在每个时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保护,所以今天看到的大佛寺始终是当初的景象,在全社会都重视文物保护的今天,千年古刹又换新颜,它展现的无穷魅力吸引着八方来宾一睹大佛的容光。

一座寺院能经历千年的风霜雨雪而毅然挺立,其中必有它建造的不凡之处。首先,张掖大佛寺在开建之时就是以皇家寺院的身份进入人们视野的,笃信佛教的西夏太后常到大佛寺居住。据说,元始祖忽必烈就出生在这座寺院。张掖大佛寺是皇家寺院是确定无疑的,大佛寺建于西夏时期,张掖在那个时期正是西夏的统治区域,西夏的都城在宁夏的兴庆府,也就是今天的银川,而在西夏的都城里是看不到张掖大佛寺这样宏伟的建筑的。张掖大佛寺规模宏大的大殿堪比北京故宫太和殿,这也是这座寺院的一绝,仅凭此就可看出张掖大佛寺当时的地位和宗教作用。大殿内的木胎泥塑卧佛身长34.5米,肩宽7.5米,脚长4米,耳长2米,金装彩绘,形态逼真,视之若醒、呼之则寐。这尊大佛充分体现了当时的工艺水平,是亚洲最大的室内泥塑卧佛,至今还保持着这个记录。900多年过去了,它在半睡半醒中笑看人间的沧桑巨变,佛是巨大无边的,佛是觉悟的化身,一心向善的张掖人用心保护着大佛的安然,即使在极其混乱的“”时期,由于保护措施得力,大佛都得到了完好的保存,这其中有佛的灵气,也有张掖人的佛性。今天我们感到十分庆幸,岂不知在那段难以回首的岁月里,保护大佛需要多大的勇气和胆量,对于文化遗产的认识或许在普通人心里还达不到专家的境界,但是保护好老祖宗留给后人的遗产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却是多数人的见识,这一点不容怀疑。

张掖大佛寺内有一部保存完好的《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简称为《般若经》,著名佛教人士、原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老先生看过后称其为国宝,这部手写经书是明英宗颁赐给张掖大佛寺的,至今故宫博物院都没有它的完整版。这部官版的经书不论是书法艺术还是宗教意义,都不同凡响,这部经书历时数年运到张掖后被放置在大佛寺内,代代相传,不曾缺损遗失。到了20世纪传至一姚姓尼姑手上,却生出了变故,“”的强风席卷全国,姚姓尼姑为了不让经书毁于“”运动,便秘密将全部经书封存在一道夹墙里,后来尼姑葬身于一场火灾,人们在清理她的遗物时意外发现了经书,才使这部旷世奇经重见天日。姚姓尼姑用她的生命保护了经书,佛说凤凰涅槃,姚姓尼姑化作了火中的凤凰,张掖人为缅怀她的业绩,为这位舍身敬佛的尼姑塑了一尊汉白玉像安放在她的居室前。

为保护张掖大佛寺的一砖一瓦到底演绎了多少传奇,有待于文物工作者在今后的研究中去发掘和整理,但是这处历史遗产的文化意义已经渐渐被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认识。人类在前进的步伐中,之所以能不断地超越前人,就是因为我们继承了先人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从中汲取精华,寻找到了前行的轨迹,并将其进一步发扬光大。

张掖大佛寺在今天已不是一个简单的宗教场所,也不是单纯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它在为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是张掖发展旅游产业的龙头,旅游兴市的开篇文章由它起头。张掖大佛寺在新的时期成了张掖市发展旅游业的金色名片。成千上万的国内外游客在饱览了张掖大佛寺美景后,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