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雅安地区烘篼的可持续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雅安地区烘篼的可持续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西方文明经历了工业化之后迈入现代社会,工业化在带来西方文明大飞跃并成为世界主流文明的同时,因为缺乏对自然与人和谐共处的意识,导致了对家园的破坏与污染,无数的废弃物与排泄物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正是在此基础之上,可持续设计因时而生,成为打开未来文明之门的一把钥匙。

我国传统的农耕文化,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在政治上表现为天人感应,在经济上表现为以农耕为国民经济之本,在文化上表现为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在造物设计上则为周而复始的可持续,如《论语・述而》中的“子钓而不刚,弋不射宿”、《淮南子・主术训》中的“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此类例子在古代不胜枚举,它们反映了中国古人尊重自然、合理利用自然的自觉的生态意识。在最崇尚自然的道家学派中,《老子》四十章中提出了“反者道之动”,引申而出的是万物创生和世界运转的规律,代表着生生不息不断地循环,这充分反映了道家对自然循环和宇宙发展的朴素认知。[1]

一、雅安烘篼

(一)概述

“烘”是它的功用,“篼”是它的外型,合在一起就是它的名字――烘篼。(图1)

它是中国传统烘熏文化在西南地区的一种延续,北方地区因为现代化建设,以及本身气候干燥等原因烘篼的烘干作用本来就不甚重要,仅是凭借熏香和取暖已经有更实用的物品代替,烘篼便失去了作用,但在西南地区,因为经济条件不是很发达,冬季又缺乏成体系化的取暖工具,在雅安地区,生活比较节俭,勤俭节约的文化美德并没有消失,烘篼取材方便,配合小炉子或木炭盆互补实用性强,是生活必须品,所以得到很好的保留,使用。

1、外形

该烘篼分为两部分

(1)内胆:内胆高73cm,直径48cm,是用六角孔编的六棱柱状形体,没有底面,且六角形面积比较大,比较稀疏。

(2)外框:它可分为三部分,下部自地面而上7cm处为直径52cm的圆柱。圆柱底面做收编处理,整个下部用来与内胆穿插连接,编织在一起。中部为高52cm,直径50cm的圆柱。上部,即52cm以上15cm处这段距离正视图上呈抛物线,近似为圆台状,底面50cm,顶面66cm,高15cm。与内胆形成烘篼的主要使用空间,顶面周边做收编工艺处理。外框用二重圆底编编制,编制的很细密,基本无缝隙。(图2~3)

2、功能

(1) 烘干鞋子,利用内胆与外框相接形成的凹槽将鞋子放在上面烘干,这是烘篼最主要的作用,此处也是接受热量最大处。

(2)翻晒衣服,将衣服放在内胆上方平面,可以翻晒衣服,特别方便有小孩的家庭,可以用来烘干尿布等。

(3) 挂晒衣服,利用外框边缘可以将衣服用挂钩挂在上面,使衣服增大了与空气接触的面积。剩余发散的火力使得周围环境更为温暖干燥,利于挂晒。

(4)烘干中草药,烘篼辅助作用,可在底部穿插竹签等,将中药放在其上烘干。

(5)取暖,人们可以边烘晒衣物边取暖,这往往使得路过的村民亲友停下来取暖聊天,使得烘篼成为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媒介。(图4~5)

二、雅安烘篼可持续分析

雅安烘篼设计特点具有可持续性,分别体现在它选材的再生性强,燃料转化的充分性,与结构空间的丰富性。

(一)燃料的可持续使用

高庙地区终年潮湿,冬季比较阴冷,所以炉子和火盆是该地区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高庙地区产煤,且植被丰富,木炭资源丰富,煤炭,木炭为主要生活能源,本案例研究的烘篼是专门用来烘鞋的(当然为了合理利用资源,它的设计也兼顾到了其他方式使用的可能)使用时先备好能源,烘篼所使用的能源是用燃烧剩下的木炭,为了延长使用时间将炭火盛在一只铁火钵里,火钵下面先垫上厚厚的灰,再铲入柴禾烧出的火媒,把一根木炭用火钳敲成几节铺在火媒上,很快炭心跳闪出红焰来,炭点着了,得盖上一层灰,不然那炭火很快就会炀掉。之后将烘篼盖上即可。对于燃料,在其能量最大时用来烧饭,烧水,在其递减时又分别安排晾晒衣物,暖被暖身。用途十分广泛,同时完成许多生活必须动作。

发现每件事物的每一个利用价值不浪费,先民对于资源的重视与索取自然的感激之情使得物的功用延续到最后。在时间线上横向的延长物质的能量,并且合理的安排所需动作与能量在不同时间段挥发特征的联系。

(二)材料的可持续性:竹子的可持续价值

1. 物质上:竹材是一种生态材料 ,作为速生材的竹子在南方一直被用来代替木材,对于缓解使用材料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具有极大的减轻作用,它具有生长期短,材料柔韧性强,具有可编织性,分布广,产量大,种类多,加工过程方便,废材可降解,污染小等特点。

2. 竹文化: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 中指出: 中国古代文明是“竹子文明”。[2]竹子有节、虚心、不畏霜雪严寒的外观特征,使得许多文人都以它作为刚正高洁,秉性刚强的象征,赋予了竹子深层次的内涵,反映了我国民族性格中刚毅、坚强的内涵。

材料使用当地毛竹,毛竹分布广泛,便宜且量大,是当地编织生活器具的主要用材,编制的方法是比较常见的,基本没有多余的装饰与太精细的修正,保持了竹编原始粗犷的形态。

(三)烘篼结构空间利用的可持续表现

仅仅取暖并不能展现生活之道,炉子的使用面积仍然没有充分得到发挥,于是先民发明了烘篼,来延展炉子的可使用发热空间。

1. 空间结构的编织很好的保证了热气尽可能少的向外部扩散,而引导气体向开口处发散,将更多地热气用于鞋子的烘干。最大的利用了热量。(图6)

2. 内胆上方可以翻晒衣服,而外框边缘的构造又适合挂晒衣服,可以将热量高效利用,并且时间上同步进行晾晒与翻晒,节约时间。冬天又可以取暖。充分的利用了空间,外形不加装饰,朴实大方。在编发上充分发挥编发组合特点的同时,又使得器物本身充满各种其他使用方式的可能,真正做到一物多用,一个空间在使用方便的前提下被分割成许多充满利用价值的空间,使得热量在每一层都有其挥发利用的价值,在纵向上层层递进,发挥了空间的可持续利用。

三、雅安烘篼所体现的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竹编者一天编制3个烘篼,每个竹子材料成本需要5元左右,编织一个就可以获纯利25元。利用自己家里丰富的竹子材料进行加工,一个冬天下来,可以赚3500多元钱。利用闲暇时间自给自足,中国传统的生活与经营方式不能单单被理解为生产方式落后而一无可取,它使得我国在全世界生产落后情况下,利用全世界7%的面积养活了33%的人口。这种贯通在全社会上的可持续的生活理念,所节约的成本是巨大地。

四、美学分析

(一)稳定性,烘篼从侧视图可以看出是以正方形为主要结构,这符合民间设计稳定性的要求,中国民间文化的特点之一是寓意的平安性,这也影响到在造物方面,讲求稳定,像是司母戊方鼎的构造一样给人以稳定平衡。

烘篼从上方转折处画一条弧线,它的弧度和传统的大屋顶十分相像,特别是和大型庄严性建筑的飞檐吻合,既不失庄严稳定又不呆板,像北方建筑飞檐特点。

(二)盈而不满,儒家讲求致中和的中庸思想,讲求做事不能过极端。道家也强调“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 敝则新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就像中国人讲求年年有余,在传统的造物观上很少设计的棱角分明,尖锐或者形式过于夸张,都在追求一种中和与盈而不满之美,在烘篼设计上,可以看出所有的编制弯曲都没有太过。始终保持一个可以随意伸缩的弧度,且处理上没有方方正正的地方,都是带有一定弧度,就像传统的明式家具形态饱满而不过度夸张。

(三)对称均衡之美,对称之美是民间造物的基本理念之一,给人以完整,团圆之感。中国人对于成双成对的东西特别偏爱,认为它是美好事物组成的重要特征之一,在剪纸,团花,容器等许多民间工艺中均有体现。

五.烘篼研究提供的意义

烘篼的设计体现了勤俭持家的美德和互相照应的邻里关系,这些都是现代设计难以实现的,当然生活方式的改变也使得烘篼难以在现代社会存在。但是这种传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影响下的造物观念,值得现代人借鉴提炼。

对于在没有吸收西方文化内涵的情况下模仿建造起来的现代都市,以及一些与我们传统生活并不太适宜的设计,是否能从中借鉴,发现再设计传统文脉中蕴藏的经验,烘篼所体现的造物观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它本身就充满使用的可能性,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性,并且充分利用能源,使得物尽其用。这是我们祖祖辈辈民间所崇尚的生活,适合于中国的国情,自有清以来人口的暴涨,以及历来对天地的崇敬心里都使得中国民间对于自然资源的利用十分节俭。这和欧美所崇尚的商业社会影响下的用之即弃不同,对于设计的要求也不同,现在社会讲求可持续发展。烘篼所体现的高效,持续的利用能源,以及一物多用,一能多用的可持续思想值得我们研究。

注释

[1] 饶尚宽译注:《老子》,71页, 北京,中华书局, 2010。

[2](英)李约瑟著,陆学善等译:《中国科学技术史》,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参考文献

1(美)亨廷顿著,周琪等译:《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修订版)》,北京,新华出版社, 2010。

2 费孝通:《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 乡土重建》,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