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谈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意义和技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谈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意义和技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从课堂提问可创设情境、催化思考、揭示隐蔽点三个方法阐述课堂提问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学生心智角度考虑,提出了从重点处设问,从难点处设问,从疑问处设问,从矛盾处设问几种常用的提问方法与技巧

关键词:课堂提问;创设情境;催化思考;揭示隐蔽点;提问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066-02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过程中较为重要的部分,它是引导学生和文本对话、和作家对话、和老师对话、和同学对话的重要方式,是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的重要手段。好的课堂提问能够带动学生思考,带活学生思维;好的课堂提问还能够暗示并营造良好的语文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读、写、听、说的训练,对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而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是大有帮助的。那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有何现实意义?课堂提问时该问些什么,怎么问呢?下面结合笔者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作一陈述,希望能对同行有一些帮助。

一、课堂提问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意义

首先,课堂提问可以创设情境。课堂提问所涉及的内容有时是学生不太熟悉或是理解不够深的,而这些信息在构成语文教学情境时又极具张力,如果不把这些内容所包含的内在信息揭示出来,那么对课文的理解只能停留在表面上。在都德的《最后一课》中,课文一开始叙述了小弗郎士上学路上的心理和所见所闻,至于作者为什么要在文章开头写这些,学生们往往是很容易忽略掉的。为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写这些内容的真正用意,全面、动态地把握小弗郎士这个人物形象,我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以下几个相关联的问题:①从小弗郎士见闻中你能否看出他此时的心情怎样?②这些景象有趣吗?当时正值普法战争,而普鲁士兵却在法国的国土上操练,这意味着什么?③你从小弗郎士觉得这些景象“有趣”当中能否客观地评价一下小弗郎士?……通过这一系列的追问,学生也就很快地弄清楚了作者写小弗郎士的这些见闻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巧妙交待时代背景,另一方面也写出了小弗郎士起初的性格——贪玩、不懂事,为下面写他向逐渐懂事转变铺垫。这样描写不仅使得小弗郎士这个人物性格有了一个动态的形成过程,也使得该人物形象显得真实可信。通过不断提问,引导学生对这些描写进行深入挖掘,最终把学生引导到一个国破家亡的具体情境中去,为学生对小弗郎士性格转变过程的理解作好铺垫。其次,课堂提问可以催化思考。课堂提问的内容往往是学生未经思考过的,或者是尚未发现的疑问,因此提问往往能够激起学生思维的兴趣。例如在教《幽径悲剧》时,我这样设问:课文题目是“幽径悲剧”,但文章一开头却花了很多笔墨写了幽径四季之美,为什么?这个问题一下子把学生的思维带了起来,我借此机会引导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悲剧是把人间最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因此写悲剧要先写美。再次,课堂提问可以揭示隐蔽点。所谓“隐蔽点”即学生学习知识的盲点,不注意的地方,如钱梦龙先生在《愚公移山》的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龀”字时提问:“那么,那个遗男几岁了呢?”这样一方面能引起学生对隐蔽在句子中的生字的注意,巧妙地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注释掌握了“龀”这个生字的意思,又使课堂教学不显得呆板。

二、课堂提问要讲究方法与技巧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问什么”常是使教师困惑的问题,解决了这一问题,一堂课便自然顺理成章了。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课堂提问的技巧,不外乎以下几种:

1.从重点处设问。所谓重点处即能体现文章中心之处。比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课文揭示了当时社会黑暗、恶人横行的社会现实。课堂教学过程中我通过以下几个相关联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理解的:①我们知道鲁提辖的愤怒是由郑屠的恶行引起,那么郑屠做了哪些坏事呢?②金家父女遭了那些不幸后,为什么不到官衙去告他一状呢?郑屠所干的坏事学生一下子便能找到,而至于为什么不到官衙去告他,学生通过阅读,也会找到是因为“无处告诉”。教师可马上追问:“无处告诉”反映了什么?通过对这几个问题的思考讨论,学生对当时社会黑暗、恶人横行的社会现实马上就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从难点处设问。难点处即文章难以理解的地方,这往往是由学生知识水平,人生阅历等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例如叶圣陶先生的《多收了三五斗》,学生最难理解的是农民丰收反成灾的现象。这时我设了这样一问:农民们为什么一定要将米贱卖给万盛米行呢?学生很快能通过阅读找到下面几个原因:便宜的洋米、洋面大量倾销;所有米行米价的“同行公议”;如果到其他地方卖,路上还要捐很多钱;卖完粮回去还要交租,雇帮工、买肥料、吃饱肚皮而借下的债要还。通过一步步的引导,学生终于明白:农民丰收反而生活更苦的原因是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封建地主的沉重剥削以及繁重的苛捐杂税的剥削。

3.从疑点处设问。疑点即学生有疑惑的地方,这些地方也许是本文的难点,也许是本文的重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抓住疑点,巧妙设问,来解除学生的疑惑。例如在引导学生理解川端康成的短篇小说《父母的心》的中心时,我抓住小说的情节来设问:这对穷夫妻由于贫困送掉大儿子,然后用二儿子换回大儿子,又用三女儿换回二儿子,最后又索要回三女儿,想想他们的行为为什么会如此反反复复?你能揣摩他们此时的心理与情感吗?学生通过有关阅读,很快就弄明白:做父母的即使再穷,也不愿割舍任何一个孩子的情感。通过这样的设问,小说的主题也就得以解码了。

4.从矛盾处设问。矛盾处即从表面文字上看是不合理的,但正是这种不合理却能够激起学生积极的思维。经典的如《孔乙己》中“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一句中的“大约”与“的确”,从字面上看是矛盾的,如果就此追问:孔乙己到底死了没有?为什么?这样一问矛盾就可解开了,作者语言的精妙也能体会了,学生对小说主题的理解也深了。

当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问的方法还有很多,如直接与迂回相结合的问法、新旧知识相勾连的问法等等,老师们可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如能适时适当运用一些这样的方法来提问,对带动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肯定是有一定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