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成武县土壤改良和培肥措施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成武县土壤改良和培肥措施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改良和培肥土壤就是科学的管理土壤。根据化验结果分析,结合成武县土壤中存在的问题,因土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综合措施,使水、肥、气、热各肥力因素协调和建立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进而不断提高土壤质量,以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结合成武县实际情况,主要着手解决搞好土壤改良和培肥工作。

关键词:土壤改良;生态环境;培肥

中图分类号:S154 文献标识码:A

1 大力增施有机肥料,培肥地力

1.1 推广秸秆还田

秸秆还田作为提升土壤有机质的一个重要途径,且成武县每年生产秸秆52万t左右,除去造纸、发展畜牧业、养殖等外每年约有1/3的秸秆堆在田间地头,既占地、影响农村环境,又存在火灾隐患,还浪费了宝贵的秸秆资源。通过腐熟剂把剩余秸秆堆肥或直接还田,既可充分利用有机肥源,又能培肥地力,提高耕地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可通过田间腐熟剂堆肥还田、玉米秸秆机械粉碎(+腐熟剂)直接还田、大蒜秸(+腐熟剂)直接还田3种模式实施。

1.2合理轮作间作

轮(间)作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可取方法。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设施土壤的利用频率越来越高,然而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却入不敷出,成为设施蔬菜高产的一大制约因素。实行粮菜、粮肥合理轮作、间作,每2~4a穿插栽培一茬花生、大豆、红薯、马铃薯或紫云英(绿肥)等作物,不仅可以保持和提高有机质含量,而且可以改善土壤有机质的品质,活化土壤微生物和腐殖质。

2 合理灌溉,大力推广节水灌溉

土壤水分的多少,不仅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而且还影响着土壤肥力的发挥。因此合理灌溉,既能满足作物对水分的需求,又能洗碱,改良盐碱地。在潜水位高的地块,尽量避免大水漫灌,防止土壤盐渍化。具体做法就是:淡水浇地、深沟排水。

2.1 淡水浇地

成武县大部分盐碱地,不仅地薄肥力水平低,而且缺乏灌溉条件,因此要利用淡水冲洗盐碱。除靠自然降水外,还应积极发展井灌河灌,改善水利条件。采用平地围堰,淡水压碱的办法,使降的雨水或灌溉的淡水,将盐碱地中的盐分下淋,达到逐步脱盐变成好地。

2.2 深沟排水

这种办法适用于由于大水漫灌,沟内长期积水引起的次生盐渍化土壤以及潜水位较高,年周期变化不大,地势变化不大,地势比较低洼的地带。如苟村集、张楼等乡镇的部分盐碱地类型均属此情况,由于蓄排不配套,排水没有出路,抬高了潜水水位,引起返盐,造成盐碱危害。因此,应当深挖排水沟,疏通沟渠,使之排水畅通,降低潜水位,使地表盐分下淋,并随水冲洗走。同时,应注意克服用大水漫灌浇田现象,做到合理用水。

3 用地养地相结合

长期以来,成武县在耕地开发利用上重利用、轻培肥,重化肥、轻有机肥,虽然全县化肥的施用量逐年增加,但有机肥投入量却逐年减少,且投入的化肥以氮磷肥为主,引起土壤养分特别是有机质含量的下降和矿物质养分的失衡,导致耕地肥力下降。因此,要持续提高中低产耕地的基础地力,必须将用地与养地妥善结合起来,广辟有机肥源,重视有机肥的施用,同时利用耕地调查评价成果,科学指导化肥的调配,采用科学优化平衡施肥,重视合理增施有机肥,不断培肥地力。

4 深耕细作,改良土壤结构

深耕细作能改良土壤的物理性状,是提高土壤肥力的重要关键。目前全县不少土壤物理性状不良,同时存在着各种不同的障碍因素,严重影响土壤水、肥、气、热的协调和作物的生长发育,这也是成武县土壤肥力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改良。

首先应当逐步加深耕作层,熟化土壤。由于长期习惯浅耕,不少土壤在耕层下形成较坚硬的犁底层,致使作物根系发育受到限制。深耕细耙可破犁底层,促进养分释放,改善土壤的有机质、氮素及其他养分含量,使土壤的蓄水供肥能力大大改善。其次应当深翻整平,破除障碍层。对于接近耕作层有粘土层或漏砂层的土壤,实行深翻,可以改良耕层土壤质地及破除障碍层次,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能收到较好的改土培肥效果,同时应结合整平土地,增施有机肥料进行改良培肥。

5 大力推广配方施肥技术

测土配方施肥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间和施用方法。通俗地讲,就是在农业科技人员指导下科学施用配方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核心是调节和解决作物需肥与土壤供肥之间的矛盾。同时,有针对性地补充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作物缺什么元素就补充什么元素,需要多少补多少,实现各种养分平衡供应,满足作物的需要;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减少用量,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节省劳力,节支增收的目的。

6 科学合理施用微肥

微量元素包括锌、硼、钼、锰、铁、铜六种元素。都是作物生长发育必需的,仅仅是因为作物对这些元素需要量极小,所以称为微量元素。在20世纪50~60年代以施用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情况下,微量元素缺乏并不突出,随着大量元素肥料施用量成倍增长,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加之有机肥料投入比重下降,土壤缺乏微量元素状况也随之加剧。但是不同土壤质地,不同作物对微量元素的需求存在差异,应根据土壤微量元素有效含量确定其丰缺情况,做到缺素补素。一般情况下,在土壤微量元素有效含量低时易产生缺素症,所补给的微量元素才能达到增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