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多媒体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价值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多媒体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价值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多方位调动学生的感官,有利于激发学习的兴趣,陶冶情操,培养思维能力,强化记忆,是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历史教学 多媒体技术 价值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过程由教师、学生、媒体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信息的传播者,学生是教学信息的接受者,媒体传递则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什么是多媒体技术?顾名思义,它是一种把超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运载信息的媒体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的技术,使人通过多个感官来获取相关信息,提高信息传播效率。在历史教学中,采用这种教学手段,可将抽象内容具体化,微观事物宏观化,复杂事物简约化,并能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同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自己,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一、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的动力。教学实践也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心理前提。学生一旦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乐学不倦。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富有创意的画面、丰富的影视资料,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打破时空的界限,为学生再现历史画卷,拉近与历史的时代距离,催生积极探索的情感,激发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讲授《鸦片战争》一课时,先播放电影《林则徐》或《鸦片战争》中有关“禁烟”、“销烟”的历史背景及林则徐采取的措施,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虎门销烟是一次正义的行动?鸦片战争的爆发是不是由禁烟而起的?学生纷纷展开讨论,主动发言,气氛活跃。

二、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历史事实,而且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归纳、综合、引申历史事实的方法,从而形成能力。可是历史教学研究对象又都是已经发生的事件,教材中的某些内容比较抽象或复杂,年代久远或地域空间概念强,学生感到陌生,在现实生活中很难获取直接的生活经验来印证,这些障碍单凭教师的语言教授是无法冲破的,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则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大大增进学生对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调动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极大地节省了课堂讲授时间,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多层次、多角度的理解,进而利用多余的时间,引导学生对历史进行了深层次的探索和把握。

三、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的规律性联系。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

多媒体教学具有快速、准确、大容量、表现力强的特点。学生通过观察直观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积极思维,从而培养了自身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思维向纵深发展。如讲《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节内容时,可播放电影《甲午风云》中的这样几个镜头:邓世昌等北洋水师官兵海上奋勇抗敌,壮烈烈国;李鸿章下令北洋水师“避战自保”;慈禧太后筹备六十大寿庆典,大肆铺张;北洋水师在威海卫全军覆灭。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北洋水师在短时间里就毁灭在了日本侵略者手里呢?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联系李鸿章退缩避战、慈禧太后铺张浪费的镜头,得出结论: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是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根本原因。通过不断思考,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四、有利于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角,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不仅会影响到学习成绩,更不利于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事实上,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无论是把人类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学生的知识财富,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智力才能,还是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思想观点,都要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悦纳和内化。特别是面对急剧变化的世界,眼花缭乱的信息,无孔不入的传媒,教师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处在同一起跑线上,需要共同探索,共同发展,教学再也不是教与学的简单相加,它开始逐步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良性互动的“学习共同体”。

五、有利于创设德育情境,陶冶学生情操。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思想品德教育摆在重要的位置,挖掘历史教材中蕴含的思想内容,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四项基本原则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国情教育。但是,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单靠语言来描述,难以发挥历史学科的思想教育功能。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运用其声像效果和感染力强的特点为学生创设一个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身感受历史时代的氛围,通过内心体验,引起情感共鸣,自觉地接受熏陶。

如讲《抗击外来侵略》这一节内容时,可播放戚继光抗倭、郑成功、康熙帝击退沙俄侵略三段录像片,使活生生的民族英雄形象再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与民族英雄同喜共悲,与历史脉搏一同跳动,在激昂的气氛中于心灵深处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强烈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