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干部管理视角下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干部管理视角下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高校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从干部管理角度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重点要抓好: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来做好辅导员的选聘配备;按照注重潜力,着眼长远来做好辅导员的发展规划;要拓宽渠道,合理倾斜,搭建辅导员晋升发展平台;注重德才表现,强化结果运用,通过考核来优化辅导员队伍。

关键词:干部管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45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2)07-0179-04

高校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维护高校稳定的重要组织保证和长效机制。高校党委要加强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形成促进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合力。按照《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提出的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党委组织部作为高校干部管理部门,对具有干部身份的辅导员个体与队伍建设具有应然的管理职责和要求。本文主要是基于辅导员具有的干部身份,从干部管理视角来审视和思考,将干部管理中关于干部选任、培养、考核、晋升等相关规定与辅导员工作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从辅导员的配备与选聘、培养与发展、管理与考核等环节着手,积极探寻促进辅导员个人良好发展,辅导员队伍建设得到强化的工作思路和激励措施。

一、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干部选拔原则,做好辅导员的选拔

建立严格的职业准入制度,把好“入口关”,从源头上保证辅导员队伍的质量,是优化辅导员队伍,推进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家化的建设进程,保证辅导员队伍肩负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健康成长历史使命的重要环节。[1](P128)党委组织部门要本着早期介入,严格标准,严肃认真地按照干部选拔程序参与辅导员的选拔工作。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既是长期以来党政干部选拔的重要原则,也应当是辅导员选拔必须坚持的原则。辅导员是大学生政治方向的引领者和政治品德的塑造者,在选拔过程中高度重视辅导员的政治素质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辅导员选聘应当坚持如下标准:(1)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2)具备本科以上学历,德才兼备,乐于奉献,潜心教书育人,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3)具有相关的学科专业背景,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接受过系统的上岗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这三条选聘标准的原则性规定既强调了坚持政治素质过硬,又结合辅导员工作实际,提出了注重综合能力考察,与干部选拔中的德才兼备原则一致。组织部门在笔试、面试中可以有意识地增加一些领导素质和领导能力的测试,将具有领导潜质的人才选,保证既能够胜任辅导员工作,又便于辅导员后期的发展分流。

要建立科学成熟稳定的辅导员选拔机制。首先,高校应根据学校的长远规划、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规划制定出选拔的总体数量和群体结构,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把政治素质强、工作业务精、理论修养好、纪律作风硬、乐于奉献的人员选拔到辅导员队伍中去。[1](P128)目前,专职辅导员的来源主要有两类:一是从毕业的本科学生和硕士研究生中选拔培养;二是从校内的党员教师和党政干部中选聘。前者学历层次高,综合素质好,年轻有活力;后者实践经验和管理能力丰富,熟悉高校情况。科学合理规划两类人员数量,并进行搭配使用,将更有利于辅导员队伍结构优化,优势互补,促进工作开展。要从“选得进,稳得住”的角度出发,坚持选拔“乐于从事高校辅导员”和“适合从事高校辅导员”的优秀人才。充分尊重本人意愿,选拔乐于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人无疑应当成为选拔的前提和基础。特别是针对一些高学历者参与辅导员竞聘,要联系实际、认真分析竞聘者的主观动机,将真正愿意立志于高校辅导员事业的人才选,避免一些人将担任辅导员工作作为曲线就业的跳板。从内部选聘的党员教师和党政干部从事辅导员工作,同样要在充分尊重干部和教师意愿的基础上,按照胜任辅导员工作的标准和要求,选拔思想道德高尚、关心热爱学生,善于做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群众工作能力以及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年轻干部和教师到辅导员工作队伍中来。严格标准,选择适合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人是选拔工作的关键。组织部门在选拔时不仅要注重思想政治素质,也要非常重视业务素质、专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身心素质、文体才能等综合素质的考察和培养。一定要避免将一些不能胜任教师工作或者行政管理工作的人作为解决“难题”的出路硬塞到辅导员队伍里来,否则必将严重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二、按照注重潜力、着眼长远的干部培养原则,做好辅导员的发展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个体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与权衡个体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情况,结合单位实际,根据个体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通过个体和组织的共同努力与合作,使每个个体的生涯目标与组织发展目标一致,使个体的发展与组织的发展相吻合。[2](P3)最终达到个体与组织价值的最大化。

摆在高校专职辅导员面前的职业发展路径主要有两条:一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走辅导员职业化和专家化的发展道路;二是在工作中按照管理干部发展路径逐步走行政职务晋升的道路。组织、人事、学生管理等部门在有意识、有计划地综合考虑辅导员队伍人员的学科、专业、学缘、学历、性别、年龄结构等互补性,考虑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层次梯队和可持续发展性,考虑辅导员的发展出路与发展路径基础上完成辅导员选拔工作之后,就需要及时引导辅导员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在这一阶段,党委组织部门要重点考察那些具有主观意愿、确有管理潜质和领导能力、适合行政管理工作、可以走行政管理职务晋升的辅导员,针对他们按照后备干部培养的标准和要求做好发展生涯规划设计。重点要做好“四定”,即定向、定点、定位、定心。首先是定向,确定辅导员具体发展方向。组织部门要积极参与,通过集体培训会、个别谈话交流等方式,与辅导员一起分析其自身的条件特别是专业、性格、兴趣、特长、需求、主要不足等因素,引导辅导员进一步确定职业生涯路线。就是选定从什么方向来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是向职业化和专家辅导员方向发展,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职称晋升道路,还是向行政管理方向发展,走行政职级晋升道路。发展方向不同,要求也就不同。其次是定点。组织部门要在统筹全校学生管理队伍的干部配备情况并结合辅导员自身特点的基础上,会同党委学生工作部门、各二级院系分党委或党总支,将走行政职级晋升的辅导员作为后备干部安排到相应的院系学生管理工作岗位上去锻炼和培养。第三是定位。组织部门通过组织学习、培训等教育活动,让辅导员了解干部选任必须具备的德才条件、群众公认基础、选拔程序要求、职级晋升时限等,了解学生管理工作序列领导干部职级中的年级主任、学生科长、院系分团委书记、分管学生工作的党总支副书记或行政副院长、学校团委书记、学校负责学生工作的学工部部长、学校分管学生工作的副校长或书记的具体工作职责任务、资格条件要求,让辅导员能够从工作之初就明确自己所处位置、努力方向和发展目标,从而能够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修养,加强业务知识和能力培养,关爱学生,敬业奉献,做出优秀业绩,为组织选任积累和创造条件。当然,这样的定向、定点和定位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组织部门还将根据辅导员在发展过程中的实际表现情况,及时进行考察评估、修正、调适和调整,对于不适合、不称职的辅导员及时转岗,保证辅导员队伍的先进性。这样以后,辅导员有了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和职级晋升目标,他们就能够定下心来,积极工作,辅导员队伍的稳定能够得到保证,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得以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