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煤矿井下避难硐室调研报告及井下避难硐室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煤矿井下避难硐室调研报告及井下避难硐室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通过现场调研及与煤矿交流过程中发现的避难硐室的设计、施工及使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力图使避险硐室的设计及使用更加合理、可靠,同时减少不必要的成本。

关键词:煤矿井下避难硐室

中图分类号:X752文献标识码: A

2010年8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以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文首次明确传达了我国煤矿井下需设置紧急避险系统的精神,其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分别以安监总厅煤装〔2011〕59号“关于进一步加快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示范矿井建设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1〕15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印发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1〕33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印发《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2〕15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等文件对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设置做出了相关要求。

在西南地区产煤省市中,重庆市在井下设置避难硐室时间较早,配置较齐全。2012年3月,受云南省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派遣,笔者赴重庆进行了重庆市井工煤矿井下避难硐室的调研工作,先后对重庆市荣昌县红星三井煤矿井下临时避难硐室、重庆市中梁山煤矿井下永久避难硐室及所设置的救生舱进行了实地考察。现就调研工作中所获得的知识及发现的问题提出几点个人看法。

一、调研情况

2012年3月14日,调研人员赴重庆市荣昌县红星三井煤矿调研。该矿为接替矿井,设计生产能力9万t/a,为低瓦斯矿井。采用平硐、暗斜井开拓,开采煤层属极薄煤层。红星三井煤矿一水平采用平硐开拓,二水平采用暗斜井开拓。井下设置了临时避难硐室,该硐室设置于煤层底板下,采用光面爆破,围岩较稳固,不需支护。硐室入口设有两道门,均向外开启,外侧为防爆密闭门,抗压强度0.38Mpa,内侧为密闭门。两道门之间设有压风管路,形成风障,以隔绝外部有毒有害气体。两道门之间为过渡室,巷道净宽2.0m,墙高约1.3m。过渡室后部为生存室,巷道净宽约3.5m,墙高1.3m,设置了4排座位。入口处有储物架,摆放苏生器、急救药箱。人员座位旁设置压风管、压风自救器及供水管。生存室内侧设有储物架,摆放食品、饮用水、压缩氧自救器。

生存室内设有甲烷、一氧化碳、温度等传感器,并与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联网。设有隔爆红外摄像机,地面监控室可直接观察避难硐室内人员状况。生存室入口设有水池,下放设有单向排水阀。生存室末端设有单向排气阀,有管路通往上水平回风巷,以解决避难硐室内通风问题。

该临时避难硐室可容纳15人,目前除备用电源及空气净化系统未安装外,其余设施装备齐全。

2012年3月15日调研人员赴重庆市中梁山煤矿考察。该矿设计生产能力30万t/a,为突出矿井,开采煤层属急倾斜薄煤层。中梁山煤矿采用平硐、暗斜井开拓,在-20m水平运输大巷附近设置了永久避难硐室,该避难硐室位于煤层底板茅口灰岩中,采用光面爆破掘进,围岩坚硬,不需支护。避难硐室底板高于大巷底板20cm,铺瓷砖。其硐室形式与红星三井煤矿类似。避难硐室净宽5.4m,采用三心拱断面。硐室内设有6排座位,在距底板2m处预埋钢梁,上面放置食品、饮用水等物资。避难硐室内设有甲烷、一氧化碳、温度等传感器,并与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联网,设有人员定位分站、电话。硐室内设有压风管路及供水施救管路,各种管线在避难硐室前20m处均埋设于大巷底板下沟槽中,以避免破坏。该硐室可满足70人避难要求。目前除备用电源及空气净化系统未安装外,其余设施装备齐全。

中梁山煤矿在井下还设有移动救生舱,由重庆煤科院研制生产,已取得煤安标志。该救生舱可容纳8人,内部设施齐全。

二、调研结论

目前重庆市各生产矿井均已按要求设置了井下避难硐室,其避难硐室由有资质设计单位设计,硐室内装备均取得煤安标志,除备用电源及空气净化系统,其余装备齐全。避难硐室人均分摊造价约2~3万元/人,且硐室内装备可循环使用,优于移动救生舱。

三、井下避难硐室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1、避难硐室的位置

根据安监总煤装〔2011〕15号文要求,永久避难硐室是指设置在井底车场、水平大巷、采区(盘区)避灾路线上,具有紧急避险功能的井下专用巷道硐室,服务于整个矿井、水平或采区,服务年限一般不低于5年。临时避难硐室是指设置在采掘区域或采区避灾路线上,具有紧急避险功能的井下专用巷道硐室,主要服务于采掘工作面及其附近区域,服务年限一般不大于5年。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应建设采区避难硐室。突出煤层的掘进巷道长度及采煤工作面推进长度超过500米时,应在距离工作面500米范围内建设临时避难硐室或设置可移动式救生舱。其他矿井应在距离采掘工作面1000米范围内建设避难硐室或设置可移动式救生舱。

在设计中应根据煤矿开拓方式、水平划分、采区划分、采区及水平接替等内容进行永久避难硐室、临时避难硐室的设置,改扩建矿井应应结合矿井采掘工程平面图及实际的生产及接替情况确定硐室位置。避难硐室的设置在满足相关要求的前提下合理设置,可在满足避难要求的同时减少硐室的重复建设,节省投资。

避难硐室应尽量布置在不受采动影响、不受各种灾害威胁的稳定岩层中,以保证在发生灾害时不受冲击,保护避难人员的安全,同时应考虑易于施工及维护。

根据安监总煤装〔2012〕15号文的要求,井下避难硐室需有两个安全出口,在设计时应尽量考虑将两个安全出口都设置在进风巷道中,在发生意外灾害时便于人员的撤离。

2、避难硐室容积

避难硐室的容积应根据矿井劳动定员,在确定服务范围,满足容纳该区域所有作业人员,保证人均有效使用面积的前提下,永久避难硐室的备用系数不低于1.2,临时避难硐室和可移动式救生舱的备用系数不低于1.1。

二、硐室装备

避难硐室内各种设备、设施、食品等用具均需根据避难硐室所需容纳人员的需求并考虑一定备用系数后配备,随着科技进步及市场需求,避难硐室所需装备将不断得到完善,以满足避难人员的需要。

三、避难硐室与其他“五大系统”的连接

避难硐室能否满足井下发生灾害时作业人员的避难需求,与供水施救、压风自救、监测监控、人员定位、通讯系统能否保持畅通密不可分。上述五大系统在设计时应与避难硐室的设置统筹考虑,由于井下发生灾害时可能破坏上述五大系统的管路、线路,因此在设计中须注意上述系统管路线路的保护,应考虑布设两趟独立的线路互为备用,在一趟线路、管路发生损坏时,另一趟线路、管路可满足避难硐室内人员的要求。

四、移动救生舱

移动救生舱就本次调研情况看不甚理想,可容纳8人的移动救生舱造价约200万,还需另掘硐室放置,且目前的设计不能满足防水害的要求,体积大,由于我省小型矿井多数巷道狭窄,在云南省内使用移动不便。根据中梁山煤矿介绍,拆开后无法还原,丧失其防护功能。因此除井下巷道断面较大、维护较好的大型矿井外,煤矿井下避难硐室应以避难硐室为主。

五、其他问题

根据调研过程中与矿方人员的交流,目前避难硐室尚存在以下问题。

1、避难硐室的管理。由于避难硐室内储存有食品、各种装备,为避免被个别工人带走,一般避难硐室都处于锁定状态,发生灾害时如不能及时打开,将丧失意义;如派人看守,须增加专职人员管理。

2、根据前述文件规定,一般永久避难硐室设置在井底车场、水平大巷附近,我省小型矿井数量多,煤矿走向不长,如永久避难硐室设置在井底车场附近,附近作业人员不多,且发生灾害时可通过进风井筒直接逃至地面,其存在意义不明显。相反采区是人员最集中的地带,因此采区内的永久避难硐室应是设计的重点。

3、井下避难硐室的作用是为在井下发生灾害时未受直接冲击的人员在呼吸器的保护下在暂不能出井的情况下提供保护,而煤矿发生煤与瓦斯突出、瓦斯(煤尘)爆炸时其瞬间破坏作用巨大,井下人员往往在来不及反应的情况下即受害,井下避难硐室只能作为一种灾害的被动防范设施发挥作用。

结束语:因此提高风险意识、加强各种灾害的预防及监测、及时消除灾害隐患,加强工人安全教育,从根本上消除灾害发生的可能才是矿井安全生产的切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