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贵阳市养老保险制度对接问题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贵阳市养老保险制度对接问题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者简介:秦杰(1985—),河北衡水人,贵州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助教。

摘要:本文以贵阳市养老保险制度作为研究对象,从养老保险对接理论入手,本着公平理念分析贵阳市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行现状及实施效果分析,总结归纳贵阳市现行养老保险制度下的优劣;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路径依赖;尝试研究贵阳市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对接的现实条件、路径、对策等问题。

关键词:对接;养老保险;一体化

1、研究背景

选择研究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对接是有原因的。一方面,目前的研究大多是从“统筹”、“城乡一体化”、的概念意义上进行的,较少更具体地进行分析。从统筹发展的理念,城乡一体化的关键是城乡的对接。在社会保障制度层面上的“对接”即是城乡原本二元分割的社会保障制度整合为一体的过程,城市和农村在保险关系、保障对象、保障范围、保障待遇方面逐步统一,最终实现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另一方面,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险五大险种中最重要的险种之一。研究养老保险制度的城乡对接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迫切需要。从贵阳市的角度,贵阳市作为一个西部城市,有着“大城市、大农村”的特殊格局,无论从经济区域发展还是基础设施建设形式都较为严峻,为了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推行,应该尽快改变城乡二元养老保险制度非均衡发展的模式,建立城乡对接的养老保险制度。并且,贵阳市自身也在作出努力:已开始对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做出了力度较大的改革,将逐步对户籍人口取消农业和非农业户口的性质划分,按照实际居住地登记为居民户口,促进贵阳市农村居民身份逐步向城市居民身份的转变。因此,户籍制度的改变也给我们带来了希望。

2、贵阳市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运行现状

2.1贵阳市城乡养老保险运行现状

贵阳市的养老保险目前还是分为城市和农村两块。贵阳市养老保险实施情况见表2-1。

2.2贵阳市城乡养老保险实施效果分析

2.2.1制度覆盖面二元化特征明显

贵阳市建立了农民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农民工养老保险、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农村五保供养等制度,同时也允许农民参加“城保”制度,以此来增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覆盖面,从总体来看,这个制度的范围广泛,在针对不同时期和不同群体的建立上有特殊方式。不过缺点就是太过“碎片化”和缺乏一种普遍性的制度。这样就导致了诸多问题的产生,首先部分群体的重复覆盖,一些农民参加过计划生育家庭奖励、养老保障等扶助,有多重保障的待遇。二是这种“碎片化”的制度增加了许多管理成本。不同的制度由劳动保障、民政、计生、组织等部门分别牵头实施,而且统筹与管理层次都在县市一级,缺乏规模效应。三是分散的“碎片化”制度增加了城乡衔接难度。基于缺乏一个统一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办法,在劳动力流动时,城乡、地区之间的保障制度难以衔接。所以,整合各种制度资源、考虑特殊群体待遇的城乡对接的养老保障制度已经非常迫切、势在必行。

2.2.2不同养老保险制度设置的待遇条件差别大

一是构成结构不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由四部分构成,即社会性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和调剂金四项。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仅个人账户养老金一项。

二是调增机制不同。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退休人员可享受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调增待遇没有资金来源,无法建立正常的调增待遇机制。见表2-3。

3.贵阳市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对接的政策建议

3.1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对接的具体方案研究

3.1.1对接的模式选择研究

根据世界银行在《21世纪的老年收入保障——养老金制度改革国际比较》提出的五支柱的概念和建议,如图3-1

城镇养老保险制度包括三个层次: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企业职工;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及农民工等从业人员。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即针对农村从业人员。四个层面都包括社会统筹及个人账户两个支柱,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和企业职工有企业年金的第三支柱。这样的结构为养老保险制度的不同养老保险模式的对接提供了可能,简单来说,所有社会成员都可以享受最基本的养老金待遇,这是零支柱所提供的基础层次的待遇,在零支柱以外,再配合不同的支柱组合,随着社会劳动力的流动或者社会阶层的变动,就可以根据收入的变化直接与相应的层次对接。而且可以实现低梯度与高梯度的双向自由对接,养老金的权利是按照不同模式之间的权利进行折算后转移。例如农民工进城务工,可以与城镇的养老保险制度对接,如果再返回农村,他的养老保险关系及养老金又可以回到农村。当然,这也是需要成本的,最主要的是不同模式之间的权利核定和计算,以及信息化管理。合适的折算系数才会增进自由对接,否则会引起退保。

从纵向对接来看,体现在不同水平的对接,就是统筹层次的提高。目前,贵阳市城镇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市级统筹,唯有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仍实行(区)县级统筹,提高统筹层次,是新农保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

3.2.2对接的进程研究

根据贵阳市制定的实现小康社会的“三步走”战略,本文认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对接的基本路径是:城乡分割统筹部署,制度有别制度统一、标准有别城乡一体化,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覆盖广、保障全面的城乡一体化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见图3-2

具体路径可分三个战略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由“相互分割”向“制度统一、标准有别”转变。这个阶段的重点是重点抓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努力扩大农村养老保险覆盖面。农村与城市制度可以有所差别,但要将农村与城市纳入一个整体进行筹划。贵阳市农业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一半,“城保”与“农保”的差距大,扩大农村养老保险覆盖面的工作是重点。

第二阶段:实现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由“制度有别”向“制度统一、标准有别”转变。

此阶段的主要问题是待遇的转换。在设计贵阳市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时,努力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缴费比例与贵阳市城镇职工基金养老保险制度中以个人身份参保的比例拉平。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村养老保险在转入到城镇养老保险的时候,就可以直接将个人缴费一并转入到城镇养老保险的账户中,只要参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中个人参保20%的比例补缴部分比例的统筹金即可,如此一来,只要是达到退休年龄就可以按照城镇职工计发办法计算退休待遇。如果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转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不设附加条件,只转移个人账户部分,达到退休条件时,按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计发退休待遇。通过制度设计解决农民进城务工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问题,从政策上解决进城务工农民不愿意参加社会保险的问题,切实保护进城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

第三阶段,动态整合城乡社会养老保险,达到城乡对接。

在前面两个阶段的发展基础上,随着城乡养老保险差距的缩小,有计划、有步骤、积极稳妥的将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逐步融为一体,实现养老保险制度的城乡动态整合。

因此,在对接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问题就是:提高统筹层次和扩大覆盖面。关于统筹层次前面已经论述,对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最重要的就是缴费率,不合适的缴费率是没有效率的,也影响覆盖面的扩大,进行城乡养老保障制度的对接。重点是规范不同制度间养老金权利的核定和换算。

建立城乡对接的基本养老保障制度,首先要解决.“钱”的问题,也就是“钱”从哪儿来?考虑到农业从业人员、个体经商户或者失地农民没有相应的受雇佣单位,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征缴上,除了强制规定单位的雇主和职工个人必须向社会保障管理部门缴纳社会基本养老保障费,保证个人账户基金的规模之外,还可以考虑:①对于城镇自由职业者的基本养老保障社会统筹部分应划定为强制征缴,确保个人账户的建立。②对于进城打工的农民工,设定其工作期限超过一定期限后(例如6个月),雇主和雇工必须按工资的法定比例向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社会保障管理机构做好雇工的个人帐户和社会统筹帐户,把进城务工人员(农民工)纳入既有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中的过程中。

4、结语

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城乡对接是贵阳市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老有所养”一直是中国亿万农民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时期,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城乡统筹为价值取向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全民社会保障权利的重大举措。虽然目前贵阳市在这方面还存在一些障碍性因素,但是只要正确认识形势,客观分析利弊,准确把握分寸,采取切实措施,这项以人为本、造福百姓的民心工程就一定能实现。(作者单位:贵州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马春文,张东辉.发展经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2]于清波.淄博市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衔接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0期,P68-70

[3]尹静,高勇.论统筹城乡养老保险制度构建[J].消费导刊.2008.10

[4]王国军.社会保障:从二元到三维—中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比较与统筹[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年

[5]王义才.家庭养老、土地养老与社会保险相结合是解释农村养老的必然选择[J].人口研究,2004,(3).

[6]刘子操.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保障问题[M].人民出版社,2006年

[7]刘颖.养老保障城乡统筹问题研究—基于成都市的改革实践[D].西南交通大学.2009.7

[8]何怀宏.公平的正义——解读罗尔斯的正义论[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

[9]杨翠迎.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

[10]张怡恬.加入世贸组织:.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新契机[N].人民日报,2002—03—23.

[11]吴国华,黄晓英,刘建平.试论社会保障的城乡统筹与对接[J].三江论坛.2006(11)

[12]吴湘玲,叶汉雄.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的城乡分割及其对策探讨[J].江汉论坛.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