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一道高考题看中国现代抒情小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一道高考题看中国现代抒情小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2年的高考江苏卷现代文阅读的文学类文本选取了现代作家师陀的《邮差先生》,很多考生受文末写作时间“一九四二年二月”的影响,把文本机械地理解为“抗战题材小说”,自然也就无法把握作品的主旨与表现形式。同时,最后一问:“作品叙述舒缓,没有太强的故事性,这样写对表现小说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试作探究。”很多考生对此题一头雾水,不知如何回答。事实上,这里涉及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术语:“抒情小说”。如果考生阅读面宽广,涉猎了相关类型的作家作品,也就不难理解本篇小说的思想与艺术特色了。

师陀原名王长简(1910~1988),现代作家,京派小说家的代表。他早期的笔名叫芦焚,师陀曾以短篇小说集《谷》,与曹禺的著名话剧《日出》、何其芳的散文集《画梦录》同时获得1937年的《大公报》文艺奖。因为芦焚的名字常常被汉奸们冒用,作家只有忍痛弃之。1946年以后,他就以“师陀”为名从事写作。

《邮差先生》选自师陀的代表作——短篇小说集《果园城记》。《果园城记》是一组系列小说,共18篇,创作于1938年至1946年。当时正是“孤岛”时期,师陀正蜗居于上海一处六尺见方,自号“饿夫墓”的小黑屋子里。故事多半取材于作家本人的故乡——河南杞县的城镇,也有的取材于作家朋友的家乡——河南郾城。《果园城记》就是一组现代抒情小说,作家笔下的小城,其实正是中国传统社会与传统文化的象征。师陀自己说:“我有意把这小城写成中国一切小城的代表,它在我心目中有性格,有思想,有见解,有情感,有寿命,像一个活的人。”(《果园城记·序》)

文学史家、评论家杨义说,《果园城记》“是一首首朴素而纯情的乡土抒情诗,一首首柔和而凄凉的人生行吟曲”。“十八篇小说处处流动着怀念童年故旧的恋乡情愫和洞察人事沧桑的中年感慨,满纸亲切、温馨、悲凉。创作宗旨是从一个特定的角度透视中国民族的社会文化气氛和性格”。小说中的小城有“一种中古遗风的性格,它宁静、恬适,封闭自足,顺乎自然地生生死死。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小城如此慵倦无为,与世无争,街道上浮尘厚积,狗在街边打鼾,猪在衙门前悠然地摇晃着尾巴。妇人们与邻人们在家门口闲谈,年复一年,从下午到黄昏”。(《中国现代小说史》)这不就是陶渊明笔下那静谧自然、和谐安宁、自足自乐的桃花源吗?

《邮差先生》中人物平平淡淡的生活态度让人倍感亲切、自然,因为一切都是那么平静恬淡、友善和睦、悠游自在。小说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写的不过是邮差先生送信时悠然自得的心态,以及他对所有认识或者不认识的写信人、收信人的热心体贴、尽职尽责,形象地表现了邮差先生善良友好、亲切温和、认真敬业的性格特征。小说中的三处对于阳光的描写别有韵味,“小城的阳光晒着他花白了的头,晒着他穿皂布马褂的背”;“小城的阳光照在他的花白头顶上,他的模样既尊贵又从容,并有一种特别的风韵”;“阳光充足地照到街道上、屋脊上和墙壁上,整个小城都在寂静的光耀中”。作家以“这个小城的天气真好”作结,渲染出一种温暖祥和、暖色调的自然环境与人文氛围,表达了邮差先生对小城生活的满足之情,也表现了作家对小城惬意自足的生活常态的礼赞。

抒情小说是现代小说的一种新样式,它常常以童年回忆为视角,着意挖掘乡土平民生活中本真的人性美、和谐的人情美。“这类小说情节散文化,不以曲折的故事情节取胜。写小说就是讲故事,从故事性来讲,这样的小说故事特别简单,但是短小明快,特别感人,用简单的故事表达作者的情绪,这类抒情小品在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个系谱。从郁达夫到废名、沈从文、汪曾祺一直到后期的孙犁,尽管他们的小说风格差异很大,但都有共同的抒情特点。”(王晓明、董丽敏、孙晓忠:《文学经典与当代人生》)

从表现方式上看,现代抒情小说采取了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小说的散文化。“废名的《竹林的故事》可以说是具有连续性的散文诗。萧红的《呼兰河传》全无故事,沈从文的《长河》是一部相当的长篇,没有大起大落、没有强烈的戏剧性,没有高潮、悬念,只是平平静静,漫漫向前流,这是一部散文化的长篇小说。如果说,传统的、严格意义的小说有一点像山,而散文化的小说则像水……在散文化小说作者的眼里,他们关注的往往是小事,生活的一角落、一片段。即使有重大题材,他们也会把它大事化小。散文化的小说不大能容纳过于严肃的、严峻的思想,这类作者大都是性情温和的人,不想对这世界做拷问和怀疑。许多严酷的现实,经过散文化的处理,就会失去原有的硬度……散文化小说是抒情诗,不是史诗,它的美是阴柔之美、喜剧之美,作用是滋润,不是治疗。”(汪曾祺:《作为抒情诗的散文化小说》)

以郁达夫为代表的“自叙传”抒情小说侧重于展现人物自我的内心感受,开了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先河。郁达夫的《沉沦》和《春风沉醉的晚上》这两篇有代表性的小说,其实就是作家对自己精神困境的一种宣泄。郁达夫的小说中充溢着才气、激情以及极其真切的感伤和忧愤,具有独特的艺术个性和魅力。鲁迅的《伤逝》也是一篇有意味的抒情小说,小说通篇采用“涓生手记”的崭新形式,回顾男女主人公从恋爱到感情破裂的痛苦历程,以主人公的切身感受来抒写他们曾经的热烈的爱情、深切的悲愤以及愿入地狱的悔恨,具有浓郁感人的抒彩。还有抒情小说家萧红,她的《呼兰河传》带有浓厚的抒情气息,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是萧红一部很有影响的代表作。茅盾先生在序言中称“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景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对现代抒情小说作全新开拓的是废名,废名(1901~1967),原名冯文炳,湖北黄梅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极具鲜明创作个性和独立思考精神的作家。他的代表作有《竹林的故事》等。废名的小说以“散文化”闻名,其独特的创作风格被称为“废名风”,“他的一些小说,并不讲故事,也不刻画人物,而是表现人的某种永恒的情致”。(杨联芬:《中国现代小说导论》)对于自己的小说风格,废名说:“就表现的手法说,我分明地受了中国诗词的影响,我写小说同唐人写绝句一样。”(废名:《废名小说选·序》)著名的短篇小说《菱荡》,完全是一幅意境的描摹。“小说没有故事,当然也就没有情节,只有风景和风情。整篇小说具有一种田园诗般的构图,广大的自然空间,点缀几个写意的人物。人本身并没有意义,但作为‘画面’的点缀,人的形象无疑是画龙点睛,赋予了自然山水以‘情’和‘趣’,自然遂成为清隽淡远的风格。”(杨联芬:《中国现代小说导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