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膝部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及治疗与预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膝部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及治疗与预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分析膝部骨折患者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率,探讨其治疗与预防。方法: 选取单发股骨髁骨折、股骨髁间骨折、股骨髁上骨折、胫骨平台骨折予以静脉造影术检查的患者,以D-Dimer作为特异性纤溶过程标记物,采用胶体金免疫渗透试验(胶体金法,GIA)定量检测,对D-Dimer浓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膝部骨折患者DVT的发生率为17.0%。膝部骨折患者年龄、性别对DVT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膝部骨折患者D-Dimer浓度、骨折类型对DVT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膝部骨折患者,年龄、性别对DVT不具有临床意义,D-Dimer浓度、骨折类型对DVT具有统计学意义。

关键词:膝部骨折;深静脉血栓形成(DVT);D-Dimer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035-02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由于可继发致死性肺血栓栓塞症(PTE)及远期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已被公认为是创伤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DVT误诊率及漏诊率高,但早期诊断明确并经过治疗者死亡率明显下降。因此,对DVT及其早期诊断的研究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本研究的目的就是分析膝部骨折患者术前DVT的发生率,探讨膝部骨折患者DVT的治疗与预防。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单发股骨髁骨折、股骨髁间骨折、股骨髁上骨折和胫骨平台骨折予以静脉造影术检查的患者,共147例。所有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5.2岁(15~76岁),其中男94例,女53例。股骨髁骨折7例,股骨髁间骨折10例,股骨髁上骨折10例,胫骨平台骨折120例。

1.2 DVT的诊断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下肢B超和下肢静脉造影进行DVT的诊断。

1.3 D-二聚体(D-Dimer)的诊断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胶体金免疫渗透试验(胶体金法,GIA)法对D-Dimer浓度进行定量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测得数据采用SPSS v13.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

1.4.1 描述膝部骨折患者DVT的发生率。

1.4.2 应用χ 2检验对DVT(+)组和DVT(-)组的D-二聚体浓度进行比较分析。

1.4.3 应用χ 2检验对男性患者组和女性患者组DVT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

1.4.4 应用χ 2检验对高年龄患者组(≥65岁)和低年龄患者组(

1.4.5 应用χ 2检验对股骨远端骨折(股骨髁骨折+股骨髁间骨折+股骨髁上骨折)和胫骨近端骨折(胫骨平台骨折)DVT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P

2 结果

全部147例患者中,共有25例被证实有深静脉血栓形成,另外122例未发生DVT。

2.1 膝部骨折患者DVT的发生率为17.0%

2.2 DVT与D-Dimer的相关性:DVT(+)组D-Dimer浓度范围420~1994 ug/L,DVT(-)组D-Dimer浓度范围12~1021 ug/L。

表1显示膝部骨折患者DVT(+)组与DVT(-)组,应用χ 2检验,D-Dimer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DVT与性别的相关性:表2显示膝部骨折患者中,男性94例,形成DVT(﹢)17例,女性53例,发生DVT(﹢)8例,应用χ 2检验,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4 DVT与年龄的相关性:表3显示膝部骨折患者中,≥65岁患者14例,发生DVT(﹢)2例,

2.5 DVT与骨折类型的相关性:表4显示膝部骨折患者中,股骨远端骨折27例,形成DVT(﹢)8例,胫骨近端骨折120例,发生DVT(﹢)17例,应用χ 2检验,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6 髋部骨折患者发生DVT后的治疗:本研究147例膝部骨折患者中,共计25例在手术前发生DVT。在最终经静脉造影证实后,25例均予以放置下腔静脉滤器同时进行骨折内固定手术。25例均未发生PE及其他并发症。骨折后予以抗凝治疗,同时正常进行手术后下肢肌肉及关节功能锻炼。骨折均如期愈合。

表1 深静脉血栓形成与D-Dimer浓度的相关性

表2 深静脉血栓形成与性别的相关性

表3 深静脉血栓形成与年龄的相关性

表4 深静脉血栓形成与骨折类型的相关性

3 讨论

DVT是一种涉及多因素、多基因相互作用的疾病,其中涉及遗传性和获得性危险因素的相互作用。DVT发病率高;DVT死亡率高;DVT易误诊及漏诊,漏诊率高达80%以上;DVT诊断明确并经过治疗者死亡率明显下降。因此,研究DVT与PTE,判别高危人群,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1856年Virchow提出造成DVT的3大因素:迟滞的静脉血流、静脉壁损伤及高凝状态。这个理论虽然经历后人不断完善和发展,主体内容仍未改变,而手术及创伤患者包含了这3种危险因素,制动或出血性休克均可致血流缓慢,静脉壁的损伤可能激活内源性及外源性凝血系统,促进血小板的凝聚。而手术及创伤可造成凝血酶原的释放,明显降低纤溶系统的活性,增加血小板的黏附性。

创伤患者DVT和PE主要发生于受伤之后和手术之前,创伤会诱发高凝状态的出现,严重创伤会进一步加重这种状态,一般认为血栓形成往往发生于创伤之时或创伤后短时间内[1]。据国内文献报道,发病时间多为伤后3小时~5天,平均为2.6天[2],美国多为7天。

目前,静脉造影是诊断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金标准[3、4、5、6、7],但由于它的有创性和昂贵价格,还不能被所有患者接受。因此,对于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的诊断,国际上趋向接受包括患者的临床评估、D-Dimer浓度、血管超声等无创检查以及血管造影在内的逐步诊断法[8]。

本研究147例患者中,共有25例被诊断为DVT,发生率为17.0%,而且这25例患者D-Dimer浓度与DVT(﹣)组D-Dimer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血浆D-Dimer浓度对膝部骨折患者DVT的发生具有预测价值。在本研究147例膝部骨折患者中,性别和年龄与DV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骨折类型与DV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147例膝部骨折患者中,共计25例在手术前发生DVT。在最终经静脉造影证实后,25例均予以放置下腔静脉滤器同时进行骨折内固定手术。25例均未发生PE及其他并发症。骨折后予以抗凝治疗,同时正常进行手术后下肢肌肉及关节功能锻炼。骨折均如期愈合。

对于膝部骨折患者,年龄、性别对DVT不具有临床意义,D-二聚体浓度、骨折类型对DV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放置下腔静脉滤器可确保骨折内固定手术及术后康复安全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Juan F. Agudelo,MD,Steven J. Morgan,MD,Wade R. Smith,MD.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 Orthopedic Trauma Patients. Trauma. ORTHOPEDICS 2005;28:1164

[2] 刘建龙,蔺锡侯,崔爱民,贾伟。手术及创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溶栓抗凝治疗。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2,11(7):405-407

[3] 刘春萍,何建国,陆慰萱。流行病学与自然病程。见:王辰(主编)。肺栓塞。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第一版,65-71

[4] Geerts WH,Pineo GF,Heit JA,et al. Prevention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The Seventh ACCP Conference on Antithrombotic and Thrombolytic Therapy. Chest 2004,126(Suppl):338S-400S

[5] Geerts WH,Heit JA,Clagett GP,et al. Prevention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Chest 2001;119:132S-175S

[6] Lensing AW,Buller HR,Prandoni P,et al. Contrast venography,the gold standard for the diagnosis of deep-vein thrombosis:improvement in observer agreement. Thromb Haemost,1992,67:8-12

[7] Planes A,Vochelle N,Fagola M. Total hip replacement and deep vein thrombosis:A venographic and necropsy study. J Bone Joint Surg Br,1990,72:9-13

[8] McRae SJ,Ginsberg JS. The diagnosis evaluation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Am Heart Hosp J.2004;2(4):205-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