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一个鞋厂老板的2008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曹建军和他的企业经历映射的是整个世界宏观经济走弱的大背景下。中国制造业的迷惘与艰辛
“三个工厂,百般滋味。”曹建军从1997年开始投资制鞋行业,白手起家打拼至今,已经在东莞厚街和广州拥有三家自己的制鞋工厂,分别覆盖内销、外销俄罗斯和美国市场。但如今,他的工厂却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
曹建军的工厂在当时当地都不算大。却很是典型。很有代表性。他亲身见证和参与了制鞋产业向国内的转移和高速发展。“从1997年到2004年左右,我的企业,我朋友们的企业,一直都在高速发展”。曹先生说。当时有很多大的国际鞋业公司进入中国下单,订单数量很大,利润也很不错。大的订单甚至一个款式就达到几十万或者上百万双,工厂就是全力开工交货。工人们的情绪也很高涨。“以前在路边有很多那种简易的卡拉OK,就是一台电视,两个麦克风,一块钱就可以高歌一曲。工人下午下班后有一个小时吃晚饭时间,然后再加班。我经常看见工人吃完晚饭后,他们都是几个人凑在一起,用半个小时。放声高歌后,再兴致勃勃走入车间加班到很晚。”
2005年,曹建军新建了他第三个工厂。也就是从那时起,产业形势开始急转直下,制鞋的生意变得艰难,竞争开始加剧。到了2007年底,局面已经非常惨烈。
价格挤压
曹建军首先感受到的是不断加大的成本压力。以制鞋用的大底为例,这直接由石油材料制成的下游产品,国际油价的持续上涨,直接的后果就是他不断收到大底工厂涨价的传真。而这种传真的频率和上涨的金额,在2008年看来,已经是触目惊心。“以前最多是半年或者三四个月上涨一次,现在是每十天半个月就要上涨一次,一次就是五毛一块钱一双。这生意还怎么做?”曹建军说。
鞋厂叫苦,大底厂等供应商自己也是抱怨不已。很多小的大底厂,根本抗不住,已经倒闭或者关张。因为以往客户的大底订单,提前一个月就下了。而等他们拿到原材料,成本都已经飞涨。除了大底,生产用的胶水,后处理用的鞋乳,包装用的纸盒,无一不是成本高涨。
除了石油等工业产品,用水、用电、用工成本,一样直线上升而,这种情况下,面对客户,鞋厂又能议价几何?
曹建军的工厂,向三个区域出口:俄罗斯市场、美国市场和中国大陆内销市场。对于这三个市场的价格和利润,曹先生笑言:美国市场是有规则无利润,俄罗斯市场是有利润无规则,内销市场则希望能够全力发展自己的品牌,寻求真正自己的利润和规则。
美国市场的客户。他们往往有系统的运作模式和管理规则,而在曹先生看来,在这套系统的背后,是他们利用自身经验对合作工厂的严格控制。和他们合作,首先包括了验厂等前期工作,查工人的社保、用工合同,查工人的住宿和生活条件,查工厂的管理和加班情况等等。都通过了,然后就是一套完整的运作要求,从客户提供的第一只样品鞋开始,初版、试穿、确认、单码确认、全码确认、全套刀模试做到大货生产,再到大货生产中的制程检验和首件的空运、国外客户确认到最后出货。“从流程、品质到交货期控制,他们都很规范,这是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我的工厂和团队也从中获益不少。”曹建军说。
然而在这套系统和严谨的模式背后。是加工企业几乎没有话语权。有的企业开发的产品,客户拿到以后,直接交给几家企业报价,然后挑最低的价格的工厂下单,还要质问完成开发的工厂,为什么你给我的报价都这么高?以后的报价要降下来。
除了控制开发,在产品的价格方面,客户也是一挤再挤,要求一降再降。让多家工厂比价,挑其中最低的工厂,而这还没有结束。对于这家挑中的工厂,他们的要求也是,你必须再降价。你降不了,好的,我帮你和你的供应商协商,他不能降价?我帮你换供应商。
控制完价格,在产品的付款和交货方面,客户也是做出诸多限制。“付款,就要求你签45天或者60天的信用证。交货要我们越快越好,给的时间简直就是要你飞着跑。然后呢,派人到你厂里面调查有没有延长加班时间。如果有,这是欺压工人,扣款!”没办法,大公司手握订单,规则当然对他们有利。说起这些,曹建军非常不平,却又无可奈何。
生意不好做,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又升值的厉害。现在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每天都在变,很多同行都已经没有办法向客户报价。不报价,没有生意,报价,却又是赔钱。按照以前他们的经验,至少可以按一个月为期进行报价。可是如果现在你按一个月为期用美元报价,你铁定赔钱。因为客户根本不接受美元汇率变化的解释,就是要求工厂按约定的美元价格交货。现在已经有很多贸易公司的订单下不下去,因为没有工厂能够报价或者接单。他们只有取消订单,或者转移到中国内陆的工厂,乃至印度、巴基斯坦和越南。
艰难求生
做了这么多年鞋,曹建军不想放弃这个他喜爱的行业。从去年开始,他开始把资金投入国内市场。加大针对国内市场的开发。希望能够逐渐建立自己的品牌和渠道,建立自身的话语权。“我们才刚刚开始,这很艰难。你看看电视就知道。当初在央视五套有多少鞋类企业做广告,他们也有资金有雄心,可是现在很多企业都消失了。”曹建军说。
内销和外销,带给曹建军很多新的课题。他也做了很多尝试。作为一个勤奋的制鞋人,他是努力的。而他所在的行业事实上也在自发和自觉地寻求自己的出路。曹先生最近刚刚和几个鞋厂的老板一起去了一趟欧洲,走访了德国、西班牙和意大利这些重要的制鞋市场和生产基地。
这次欧洲之行给了他很多新的信息,“那些大品牌,他们确实有很多新的思路和设计值得我们借鉴。”尤其是曹建军追访到了这些品牌在意大利的生产工厂,给了他很多新的思路,同时也给了他很大震惊,他亲眼看到以前他在制鞋杂志上非常认同的一家意大利品牌,仍然在用和以前一模一样的设计。“我甚至仿过他们的鞋子,可是他们现在的设计和三年前一模一样。”当时在展厅接待他的是一位意大利女士,有五十来岁了。“语言不通,可是我很想跟她说,你们的开发要改善了。”曹建军说。
这次的欧洲之行,我看到了新的资讯,也看到了我可以借鉴的模式,这对我的企业很重要。另外,这次访问也给了他很大信心,“我们的发展很快,同时我们的发展也是有原因的,不仅仅是因为我们的价格便宜。”曹建军说。“你看,5年前我经常去意大利看鞋,每双鞋我觉得都好看。现在除了几个顶尖的品牌,很多鞋子我就觉得设计和做工都很一般了,我们中国大陆的进步也是很快的。”
曹建军看到了挑战,也看到了机会。虽然在2008年他觉得非常艰难,但是他愿意继续在制鞋行业里努力尝试。“我们也希望政府支持我们,大环境要对我们有利,只要保持比较稳定的经济环境。”
首先,不是只有高科技企业才是好企业,我们劳动力密集型企业也一样有优势。政府不要歧视我们,有意无意的让我们外迁,为高科技企业让路。事实上,我们可以面对欧美的客户说,我们有自主的设计开发和核心竞争力,我们有自己经验总结出的生产流程。欧美的客户谈不拢,我们可以把我们设计开发的产品和俄罗斯或者别的市场的客户谈,那些高科技企业,真的都有自己的设计开发或者核心竞争力吗?
曹建军在2005年开始新建的工厂,到现在还没有用上工业区的电。他们没有再继续配套了。资源转向投入和支持高科技产业园区。看见自己的工厂要自己想办法发电,而高新科技产业园区连霓虹灯都闪个不停,曹建军既羡慕又不平。
但把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迁出,技术密集型或者高科技企业就一定进得来吗?这里有很多人才和服务的综合工作要长期的安排和积累吧,不是一夜之间的事情。旧的走了,新的进不来,城市会空心的。
曹建军已经决定全力以赴针对俄罗斯和国内市场来努力。如果形势仍然没有好转,他就关闭其中一个工厂来控制费用。“现在有很多鞋厂倒闭了,我们招工相对比去年容易一些,员工也比较稳定。我还是抱有希望。也觉得还有机会,但是形势比人强,到年底就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