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共病广泛焦虑障碍的对照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共病广泛焦虑障碍的对照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比较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伴有广泛焦虑障碍的抑郁症的疗效。方法 对同时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抑郁症及广泛焦虑障碍诊断标准的病人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艾司西酞普兰每日15-20mg口服)和帕罗西汀组(帕罗西汀每日20-60mg口服),疗程8w。于治疗前及治疗1、2、4、8w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M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1、2、4、8w末HAMD总分及各因子分、HAMA总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但HAMA总分下降分值艾司西酞普兰组治疗1、2、4w末显著少于帕罗西汀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伴有广泛焦虑障碍的抑郁症的疗效与帕罗西汀相似,宜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艾司西酞普兰;抑郁症;焦虑;随机对照试验;帕罗西汀

伴有广泛焦虑障碍的抑郁症即抑郁症与广泛性焦虑共病,是指患者同时存在抑郁症和广泛性焦虑,且两组症状分别考虑时均符合相应的诊断标准,在抑郁共病的焦虑障碍中以广泛性焦虑障碍最多见[1]。焦虑和抑郁共病的患者较单纯抑郁或单纯焦虑往往具有症状更严重,病程更迁延,功能损害更严重,并发躯体疾病的危险性更高,自杀率更高,药物治疗效果不尽理想的特点。艾司西酞普兰是一种新型的抗抑郁药物,为此,我们探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伴有广泛焦虑障碍的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和帕罗西汀进行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样本选自2008年1月――2008年10月在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门诊和住院治疗的伴有广泛焦虑障碍的抑郁症患者。入组标准:①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抑郁症和广泛性焦虑诊断标准;②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前17项评分≥18分,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总分≥14分;③从未用药或停药2w以上;④排除标准:脑器质性疾病和严重躯体疾病及药物滥用史者,妊娠期、哺乳期妇女,以往有类似药物过敏史,快速循环发作的双相情感障碍及有严重的自杀企图及行为者。⑤所有患者需知情同意。共入组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有1例因为经济困难而退出,实际完成29例,男14例,女15例;年龄(18-59)岁,平均(29.5±9.77)岁,本次病程(8-12)月;对照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18-54)岁,平均(29.8±11.54)岁,本次病程(10-11)月。两组病例治疗前HAMD总分及各因子分、HAMA总分及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研究组艾司西酞普兰起始剂量每日5-10mg,1周内加至15-20mg分1-2次饭后口服。对照组予帕罗西汀口服,起始剂量从每日20mg开始,可按病情调整剂量最大至每日60mg,疗程均为8w。治疗期间不允许使用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失眠者可联用小剂量阿普唑仑、氯硝西泮,但疗程不超过2周。

1.3 疗效评定 于治疗前及治疗1、2、4、8w末采用MAMD、HAMA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疗效标准以HAMD减分率≥75%为痊愈,≥50%为显著进步,≥25%为进步,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0.0软件包统计处理,并进行t检验或χ2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HAMD和HAMA评分比较 艾司西酞普兰组与帕罗西汀组治疗前HAMD(包括因子Ⅰ,即焦虑/躯体化,由第10、11、12、15、17项组成;因子Ⅲ,即认识障碍,由第2、3、9、19、20、21项组成;因子Ⅴ,即阻滞,由第1、7、8、14项组成;因子Ⅵ,即睡眠障碍,由第4、5、6项组成;因子Ⅶ,即绝望感,由22、23、24项组成)和HAM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2、4、8w末HAMD(包括因子Ⅰ、Ⅲ、Ⅴ、Ⅵ、Ⅶ)和HAM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5),但HAMA下降分值艾司西酞普兰组治疗1、2、4w末显著少于帕罗西汀组,差异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意义(P

2.2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8w末HAMD评分显示,艾司西酞普兰组痊愈7例,显著进步8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有效率93.1%;帕罗西汀组痊愈6例,显著进步6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有效率90.0%;两组疗效比较经Ridit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良反应 根据TESS量表评定,在8w的治疗过程中,艾司西酞普兰组有8例发生不良反应,其中恶心或呕吐3例,食欲下降3例,头昏2例,乏力1例,失眠1例。帕罗西汀组有10例发生不良反应,其中恶心或呕吐5例,头昏、头痛3例,口干、食欲下降、乏力、嗜睡各2例,失眠、出汗各1例,谷丙转氨酶一过性升高(58U/L)1例。且发现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出现在治疗早期,未经特殊处理逐渐恢复。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目前研究发现焦虑和抑郁在遗传、生化、免疫、内分泌、电生理和影像学等方面既存在着联系又有不同。前期研究表明,帕罗西汀具有抗抑郁与抗焦虑的两种作用,是抑郁、焦虑共病的一线药物治疗中选择最多的药物,表现出良好的疗效、安全性和耐受性。艾司西酞普兰是一种新型的抗抑郁剂,该药通过抑制神经元突触前膜5-HT的再摄取,增加突触间隙的5-HT浓度。除了高亲和力结合基本位点外,还与次级位点结合,从而加强了药物在基本位点的活性,这种5-HT双重作用机制使艾司西酞普兰更有效地抑制5-HT的再摄取,从而发挥抗抑郁作用。

本研究表明,两组患者HAMD量表中因子Ⅰ、Ⅲ、Ⅴ、Ⅵ、Ⅶ及HAMA量表分值1w末即有显著下降,以后每周也均有下降,说明艾司西酞普兰对抑郁的各因子均有良好的效果。与帕罗西汀组横向比较来看,本研究HAMD总分减分虽然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组高于帕罗西汀组,但二者减分无统计学意义,说明艾司西酞普兰、帕罗西汀改善抑郁症共病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抑郁症状具有相似的临床疗效,且起效快,疗效好,与以往研究结果相仿[2]。但HAMA评定显示,在治疗的前4周帕罗西汀治疗组焦虑症状的改善程度好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组,但到治疗第8周末,两者均显示良好的抗焦虑作用,且二者HAMA减分差异无显著性。提示在治疗前4周艾司西酞普兰改善焦虑症状不如帕罗西汀,但至8W末已和帕罗西汀类似,这说明艾司西酞普兰、帕罗西汀虽然均具良好的抗焦虑作用,但帕罗西汀起效更早,艾司西酞普兰对抑郁的改善比焦虑快,即艾司西酞普兰抗抑郁的疗效优于抗焦虑的疗效。疗效比较还显示,艾司西酞普兰组8w末有效率93.1%,帕罗西汀组为90.0%,两组疗效比较经Riddt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艾司西酞普兰、帕罗西汀治疗伴有广泛焦虑障碍的抑郁症均具良好临床效果。

安全性方面,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西酞普兰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食欲下降、头昏、乏力、失眠等,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艾司西酞普兰不良反应通常出现在治疗初期,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

总之,从本研究的结果看,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伴有广泛焦虑障碍的抑郁症疗效与帕罗西汀相似,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少,只有轻度的恶心、口干等,定期检测的实验室检查指标也没有明显的改变,可以认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伴有广泛焦虑障碍的抑郁症安全有效,可在临床试用。

参考文献

[1] 胡纪泽,吴东辉,刘仁刚,等.抑郁障碍共患其他精神障碍的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5,38(2):98-100.

[2] Stein DJ,Lopez AG.Effects of escitalopram on sleep problems in patients with major depression or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J].Adv Ther,2011,28(11):1021-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