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战略最重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有人问我:民族品牌将来要成为国际大品牌,我们要做哪些准备,来面对挑战与困难?我认为,首先要加强“诚信”和“知识产权”的观念。如果要准备打品牌战役的话,企业家就要把品牌当成产业来经营,要把品牌和信誉看得比金钱还重要。
现在,许多企业在利益诱惑和生存压力下,没有道德底线,昧着良心做事,甚至不遵守诺言,我认为这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这样的企业发展是不会长远的。
帮助社会就是在帮助自己
积极参与解决世界所面临的最迫切的挑战有助于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过去的中国企业走国际化路线,多数都是外国的资金、资本和中国的资源相结合,现在是中国的资金和外国的资源相结合形成的,采取这样的做法后,中国人增加了自信。
作为联想集团的母公司,联想控股本身就是一家大型综合企业,旗下业务涉及IT、房地产、消费与现代服务、化工新材料、现代农业、风险投资、并购投资和孵化器等领域。我们延续在2010年制定的一个中期战略目标,通过收购和构建核心资产,实现企业的跨越式成长,在2014—2016年成为上市的控股公司。比如消费和现代服务这个领域,我认为农业是一个非常有发展空间的领域,食品安全等问题,更使得社会上需要安全高品质的产品和这样的企业。我相信,联想控股是有优势能做到的。要做好农业,需要有比较大的投资,到后来需要更大的投资,联想控股做农业,不会急于求回报,要稳着做,放长做。
前段时间我应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的邀请,赴英国进行了一次中英企业家之间的交流。其间,我们与许多英国的企业家深入探讨了合作意向。我觉得如果英国企业在创意、品牌、技术上有特色,那么合作的方式可以是由在国内形成最终产品能力的公司来投资或并购这家英国公司,并且在中国形成市场。
联想集团当年并购IBM的PC业务,就不单是中国的产品走到国际上去,而是一个企业从董事会到管理层都是一个国际化的董事会和管理层,这个企业的文化和愿景都是站在国际的大视角来看的。
以收购IBM为例,联想集团收购IBM的PC事业部主要看重的第一是ThinkPad的品牌。如果没有ThinkPad这个品牌,今天我们的产品根本进不去很多更大的国际机构。在谈判过程中,我们要求把ThinkPad全部买回来。
第二我们看重的是技术。日本大和实验室是IBM做笔记本架构的发源地。日本人对研发精益求精的态度和工作方式,都值得我们去学习。美国的北卡州实验室,教给我们怎样站在一个国际视野来看这个行业。现在联想买回来的不仅是产品、专利,而是买回来三方人员在一起的合作。这种合作对中国技术人员,包括对国际技术人员都有非常大的提升,如果能加上规模和技术人员那才是真的有所收获。
第三是国际化的资源,如何去领导国际化的团队,怎样去使用国际渠道打开国际的市场,包括各国的法律这些事情都是我们需要学习的,这些都是我们并购IBM看重的东西。
方向一定不能错
联想控股的愿景是以产业报国为己任,关键词一个是“产业”,一个是“报国”。最近,我不是特别愿意提报国的事,因为现在有一些人总混在爱国者里面,主张对一切排外,对外国张嘴就骂,这不是真正的报国。就像2008年北京奥运火炬传递的时候,联想火炬手金晶在法国遭到别人突袭,国内就有人主张抵制法国企业家乐福。金晶出来说了一些比较理智的话,还有人骂金晶,说她是汉奸。我经历过“”,经历过那种运动,有的人爱国的口号喊得最响亮,但到祖国真正需要他时,他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说翻脸就翻脸。
从内心来讲,我这个年龄的人,我的经历让我始终把报国当作一种情怀,总希望中国强大起来。所以我内心还是有产业情结、报国情怀的。
当一个企业已经到了有能力制定战略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战略方向制定的正确与否,对后面的影响极其重要。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做胶卷的柯达公司。数码相机一经普及,柯达就破产了。其实,柯达很早以前就研究过数码相机,但它自己把这块业务放弃了,就只做胶卷,也不管外面环境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最后怎么样?做死了。
我们自己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联想最早的时候是做汉字系统的,叫联想汉卡,如果当时我们就认定这一条路,低头拉车不去抬头看路,想方设法让汉卡体积更小、成本更低、做得更好,最后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局呢?由于电脑本身的发展,它的CPU运转速度不断提高、存储器的成本越来越低,发展到后来就足以把汉字系统做进去了,那时候我们要是还在做汉卡,就是死路一条。幸好,我们在做汉卡的时候就已经意识到了电脑未来很有发展,所以就开始卖电脑。在卖电脑的过程中,又找到了新的方向,就去做电脑。
所以,环境变化了,新的趋势在涌动,你要是还执迷不悟,肯定是行不通的。方向要是没弄对,光努力是不行的。你得想清楚了再干,想好了再说。没把前面的东西想好,投钱下去就是打水漂。要看清方向,就要登高望远。第一你要站得高,站在高处看风景;还要看得远,远一些才能看到发展的态势,才能从中捕捉到趋势的变化。
我有个同学,他的女儿刚上小学就被体校看中去练游泳了,那个年代被体校看中很不容易,是种荣誉。每年孩子都要经历一次选拔,每一次成功入选后,我的同学都要向大伙炫耀一次,大伙都替他高兴。这样一直到了四年级,他就说,如果这次还被选中的话,就要每天补贴一个鸡蛋了,还会补点粮票,那时候物质很匮乏,我们都很羡慕。后来这个小姑娘进入了北京游泳队,但她成绩上不去,当教练的能力也没有,最后就被淘汰了,一事无成。按理说,她的父母都是工程技术人员,受教育程度很高,她在其他方面的资质也应该不错,但最后怎么是这个结果呢?就是他的父母被这个选拔的过程给牵着跑了,一次次通过选拔、拿到补贴的鸡蛋、沉醉在大伙的夸奖声中,就糊里糊涂把这条路当成唯一的路了。如果我那个同学一开始就想清楚,女儿长大了要嫁个好人家,婚姻要美满;工作要适合她的性情,工资不要太少;精神生活要丰富,要有业余爱好等等,然后把不符合这些的东西都帮她去掉,他们就不会稀里糊涂地沉迷在一次次选拔的成功中,而迷失了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成长方向。
办企业也是一样,有时我们也会被过程所牵制。比如1993年和1994年的时候,全国房地产热,很多家企业都加入了房地产行业。我们也召开过两次会,因为有两个开发区要和我们联合起来投资地产。但后来我把这件事冷静思考了一下。我们到底图什么?想要干什么?难道我们把地买了,就把电脑做出来了?就达到我们的预期目标了吗?还是增加了我们的风险?这些想明白了,我就决定,我们还是专心致志做自己的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