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中图分类号]R5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2(c)-050-0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临床上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表现为末梢血中血小板数量减少,形态异常。本文将1998年以来收治的18例该病患儿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疗效显著,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8例中,男12例,女6例,年龄4个月~15周岁。急性型有明显诱因者8例,紫癜出现前1~3周有上呼吸道感染者6例,接种疫苗后2例,余无明显诱因。临床表现 :以周身皮肤、黏膜出血点,瘀斑为主的占16例;伴有鼻衄,牙龈出血者2例;伴有血尿,胃肠道出血者1例;以月经过多为主者1例。实验室检查:血小板在(20~80)×109/L,且有形态异常,如体积增大、颗粒减少。骨髓象:可见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幼稚型巨核细胞增多9例,成熟无产板型巨核细胞增多5例。

1.2 方法

血小板计数

1.3 疗效评定

①治疗5 d后,血小板计数上升明显,出血停止,无新的出血倾向为显效;②治疗5 d后,血小板计数上升,出血症状减轻,无新的出血倾向为有效;③治疗5 d后,血小板计数不升或下降,出血症状不减或加剧为无效。

2 结果

2.1 疗效

18例患儿中显效11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8.89%。

2.2 副作用

1例患者用药第1天出现面部潮红、皮肤瘙痒,经减速、口服抗过敏药物后症状逐渐消失,另1例用药第3天出现剧烈头痛,停药后症状消失。

2.3 随访

本文18例 中,对11例 进行了3个月~2年的随访,完全治愈无复发者7例 ,3个月复发者1例 ,6个月复发者1例,1年以上复发者2例 。

3 讨论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出血性疾病,是一组免疫综合征。急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急性病毒感染后免疫反应有关,抗原多为与血小板膜有黏附能力的循环分子。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来研究证明,血小板膜糖蛋白IIb/IIa或糖蛋白Ib/Ix复合物有免疫反应的抗原成分,约占血小板抗原成分的75%左右,另有25%的抗原成分为其他血小板膜糖蛋白,如糖蛋白IIb/IIa等。抗体多为IgG(占95%左右,患者血小板膜上可能为单一IgG或IgA 、IgM兼而有之)。当抗体Fab段与血小板相关抗原特异结合后,即成为血小板膜表面相关抗体PAIgG 、PAIgM 、PAIgA。

丙种球蛋白主要为IgG,是一种抗体,是机体免疫系统受抗原物质刺激后,B淋巴细胞被活化、增殖和分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合成和分泌的球蛋白存在于血液、淋巴液和组织液中,IgG在血清中分解缓慢,半衰期为16~24 d,大多抗生素、抗毒素和抗病毒抗体属于IgG型抗体,约占血清中IgG总量的75%,易通过毛细血管,广泛分布于细胞外液中。

静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其机制为:①IgG对单核、巨噬细胞Fc受体的封闭作用,阻止其对血小板的破坏,从而使血小板在短期内恢复;② 免疫干扰血小板抗体的合成;③ 抑制血小板抗体与血小板抗原的结合;④调节T 、B淋巴细胞的免疫活性及淋巴细胞亚群比例。

大剂量静注丙种球蛋白,可在短时间内使血小板迅速上升,减轻出血症状。用药后3~4 d血小板上升明显,5~6 d达高峰,之后配合泼尼松口服,巩固疗效,使血小板保持在正常水平。如出血重,紧急治疗时剂量可达1 g/(kg・d),5 d为1个疗程。

应用丙种球蛋白可缩短病程,预后好,无明显副作用,复发率低,尤其对出血程度重、血小板数量低及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均能获得良好疗效。目前临床已广泛应用。

(收稿日期:2007-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