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医“气机”理论的临床应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医“气机”理论的临床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R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383-02

气机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它是指人体气的运动,其基本形式有升降出入。气体升降出入为气化的反应。运用气机升降出入机理,治疗外感与杂病有不少的治法。如升阳解表,升阳益气,升清降浊,补肾纳气,和胃降逆,宣降肺气,平肝潜阳,交通心肾等,均为表里上下升降出入失调而设。这些治法,用之得当,疗效满意。我们在临床应用中得到一些体验,现举例如下:

1 湿温发蒸:湿热邪滞,卫气失宣,清阳被阻,阳气内郁,发热不退,宜遵叶天士之法,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治宜清利温热,分消上下,宜畅气机,可使热退,常用藿朴夏苓汤加减。

病例:李某,男43岁,2004年5月10日初诊,发热,体温39度,西医用抗生素及中医清热无效。诊其身热不相,微汗而热不除,头昏,肢重,胸闷,腹胀,口淡不渴,苔黄腻,脉濡数,此属湿热内郁,湿重于热,湿遇热伏致卫气失宣,清阳被阻而热不退,治芳香化湿,通畅气机,使三焦宣畅,湿热分消。处方:藿香10g,泽泻8g,厚朴8g,白蔻仁6g,猪苓10g,杏仁15g,茯苓6g,木通10g,上方服六剂,退热,继与健脾益气,佐以渗湿之品,诸症悉除。

2 痞证:胸脘痞满,腹胀欲吐,泄泻,多由寒热互结,痞塞不通,或因误下伤其中气,升降失常阴阳不调,遂成痞证。 治宜辛开苦降,散结除痞,常用方剂半夏泻心汤加减。

病例:陈某,女56岁,2004年4月2日初诊,素有胃病,此次因寒而引发,经治数日未好。胸脘痞满,但泻而不通,干呕,而不欲食,渴不欲饮,大便溏,苔白微黄,脉缓涩,此属脾胃虚弱寒热致结,升降失调,中阻致痞,治宜寒热平调,开结散痞。

处方:半夏10g,黄芩10g,太子参10g,黄连、干姜、桂枝、炙甘草各5g,大枣5个服5剂,痞满干呕渐已,继服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调治。 3 反胃:多因饮食不当,饥饱不常,有伤脾胃,胃失和降,发为反胃。朝食暮吐,治宜降气,常用方:旋夏代赭汤加减。

病例:吴某,男,42岁,2006年9月21日初诊,脘腹胀满一月余,食后更甚,欲吐而舒,消瘦神疲乏力,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脉缓弦,此属脾胃虚寒,升降失和,胃气上逆而致反胃,治宜和中降逆。

处方:赭石12g,党参10g,白术10g,半夏6g,旋复花6g,干姜5g,甘草5g,大枣4枚,经服二周,反胃渐愈。

4 中风:多因肝阳风动,气升火升,血苑于上,风火交炽,痰气壅塞,升降逆乱,致上实下虚,治宜镇肝熄风,潜阳降逆,常用镇肝熄风汤。

病例:王某,女,56岁,2007年8月2日初诊,头昏胀痛已4天,左侧肢体麻木素有高血压病病史,今晨,忽感语言蹇塞,左下肢不能动,入厕后突然昏倒,神志不清,口眼歪斜,面色潮红,左侧肢体瘫,小便失禁,舌质红,苔黄厚腻,脉弦,此属肝阳化风,气血壅于上窍,治宜平肝熄风,潜阳降逆,除痰开窍。

处方:生赭石15g,珍珠母14g,石决明10g,菖蒲、远志各5g,清心牛黄丸1粒,鼻饲,六小时一次,经治一周,神志渐轻,能语言,小便自主,后遗症左侧肢体偏瘫,续用活血养血通经调络。

5 癃闭:膀胱气化不利而致,小便不畅,点滴不通,多由邪郁肺气,上逆下降,气化不及而出现癃闭,治宜清热利湿,则不便自通,方可选用清肺饮。

病例:吴某,男,60岁,2009年10月4日初诊,小便癃闭5天,小便不畅点滴,伴咳嗽,胸闷气促,小腹胀满,舌苔白滑,脉弦滑,此属痰饮郁脉,气逆不降,通调失职,上窍闭,下窍亦塞之象,治宜温散痰饮,宜降肺气,开上泻下。

处方:苏子10g,杏仁8g,厚朴6g,前胡10g,紫苑10g,茯苓10g,肉桂6g,陈皮9g,甘草6g.连服10天,咳平,肺气降,小便亦通。

根据以上说明,气机升降出入在疾病转化过程中占重要位置。任何时候人体都要保持气机通畅,气通则血通,气滞则血滞,百病可丛生,故治疗应以调通气机入手,无不获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