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花晨月夕 茶半香初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花晨月夕 茶半香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导语】晨昏美景,历来缠绵于文人墨客笔下:既有“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鸟啼,又有“晨景里,明灭晓光初”的明灭;既有“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色彩,又有“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的动静……下面遴选了几则描绘晨昏美景的名家片段,让我们紧随他们的笔触,一起领略晨昏的美丽景致,揣摩晨昏的描绘笔法。 【名家佳段】

例1 当大地刚从薄明的晨嫩中苏醒过来的时候,在肃穆的清凉的果树园子里,便飘荡着清朗的笑声。鸟雀的欢噪已经退让到另外一些角落去。一些爱在晨风中飞来飞去的小甲虫便更不安地四方乱闯。浓密的树叶在伸展开去的枝条上微微蠕动,却隐藏不住那累累的硕果。看得见在那树丛里还有偶尔闪光的露珠,就像在雾夜中耀眼的星星一样。而那些红色果皮上的一层茸毛,或者是一层薄霜,便更显得柔软而润湿。云霞升起来了,从那重重的绿叶的缝隙中透过点点金色的彩霞,林子中映出一缕一缕的透明的淡紫色的、浅黄色的薄光。

(丁玲《果树园》)

例2 窗外暗夜正在向前走动。不知怎样一来,暗夜已逝,旭日东升。这阳光是从哪里流进来的呢?窗外一棵高大的梧桐树,枝叶繁茂,仿佛张开了一张绿色的网。再远一点,在湖边上是成排的垂柳。所有这一些都不利于阳光的穿透。然而阳光确实流进来了,就流在藤娘身上……然而,一转瞬间,阳光忽然又不见了,藤娘身上,一片阴影。窗外,在梧桐和垂柳的缝隙里,一块块蓝色的天空。成群的鸽子正盘旋飞翔在这样的天空里,黑影在蔚蓝上面画上了弧线。鸽影落在湖中,清晰可见,好像比天空里的更富有神韵,宛如镜花水月。

(季羡林《晨趣》)

例3 太阳落山了,它的分外红的强光从树梢头喷射出来,将白云染成血色,将青山染成血色。在这血色中,它渐渐向山后落下,忽而变成一个红球,浮在山腰里。这时它的光已不耀眼了,山也暗淡了,云也暗淡了,树也暗淡了。

(徐蔚南《山阴道上》)

例4 当我走出小屋的时候,冬日的黄昏,已降落在灰白的原野,雪停了,风儿不大,但寒气袭人。西边的天空,从浓密的云层,散出几片玫瑰色的彩霞,单薄而清丽,东方有一颗星星,时隐时现。原野上数间泥屋,有淡淡的暮霭,在它上面轻轻地拂动。

(冯德英《苦菜花》)

【借鉴点】

晨昏之景,本隶属于自然景色,但由于时间上的特殊,光线上的明暗,在写法上也呈现出与一般景物不同的特点:

光线的变化。写景一定要抓特点,而晨昏之景区别于其他时辰,最突出的地方就是光线上的变化:早晨是由暗到明,黄昏则由明至暗。如例2首句交代“暗夜正在向前走动”,由“暗夜已逝”,到“阳光……流进来”,接着“阳光忽然又不见了”“一片阴影”,一步一步交代了晨光(阳光)的演变。而例3则更侧重直接描绘光线的变化,由“强光”到“红球”到“不耀眼”,凸显了黄昏时光线的特点,极富变化之美。

色彩的运用。几乎所有描写晨昏之景的文字都注意运用色彩词,既因特定景致所定,又能表现此时景物的视觉特点。如例1中果皮的“红色”,彩霞的“金色”,薄光的“淡紫色、浅黄色”;例2中梧桐的“绿色”,天空的“蓝色”;例3更典型,白云、青山变成“血色”,太阳由“红”变为“暗淡”;例4中原野的“灰白”,彩霞的“玫瑰色”。这些色彩词既增强了景物的色彩美感,又渲染了作品的环境气氛。

景物的隐现。晨昏之景的描绘,必须借助特定的景物,尤其是晨昏之时,更应注意其隐现变化。如例1中作者为表现黎明到来时的特征,主要抓取鸟雀、小甲虫的退去,露珠、果实、云霞、薄光的呈现;例2则凸显光线变化下景物的明暗,特别是藤娘、鸽影的暗淡,极富神韵;例3中太阳慢慢退去,山、云、树等随之暗淡,表明黄昏的逝去;例4借助彩霞、星星、暮霭等标志性景物的出现,暗示黄昏的到来。

时空的推移。既然描绘晨昏之景,在时空转移上就要做到层次井然,富有变化。如例1从“当大地刚……苏醒”到“云霞升起来”,表明了时间的变化;例2在光线的变化上也体现出时间转换的过程;例3侧重描绘高处;例4从低到高再到低,二者在空间上错落有致,高低起伏。

【快乐仿写】

No.1 黎明,像沉思了一夜的少女,用玉色纤柔的手指,弹落了缀在天幕上的最后几颗晨星,从天的那边抽出了几缕亮的银丝。蓦然间,酣睡了一夜的大地羞答答地揭去了蒙在身上的晨雾,露出了欣慰的笑意;小路旁的冬青和树的绿叶托着晶莹的露珠,散发出诱人的草木清香。不一会儿,学校操场的跑道上,由最初几人逐渐形成一股人的潮流。

(卜廷才《晨之光》)

No.2 清晨,打开窗户,呼吸着那种扑面而来的清冽气息,你会觉得神清气爽。空气里仿佛还弥漫着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的暗香,不用猜,一定是院子里的桂花开了!推开院门,映入眼帘的是爬满院墙的那纯白的、浅蓝的、紫黑的牵牛花,花瓣上还闪烁着晶莹的露水呢!五颜六色的花朵,衬着灰褐色凝重的墙壁,简直就是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

(林净《乡野秋韵》)

No.3 近黄昏了,夕阳挂在山头,半隐半露,柳树被映得通红,水中也有一个太阳,整个湖也随之通红通红的。小草垂下了腰,正感受着阳光的沐浴,我躺在草坪上,呼吸着泥土的气息和草的清香。天空是蓝的亦是红的。

(顾锐意《秋韵》)

No.4 日头坠到了鸟巢里,黄昏还未融尽归鸦的翅膀,白茫茫的炊烟升腾在夕阳残照的故乡上空,碎碎的金黄点燃了暗淡的青绿,温柔的麦香饱和地充斥在每一缕能吸进的空气中。落日无言,只冷静地逼视着规矩与放荡的重组,并用最后一抹的凄艳点缀了没落的天边。落寞的美丽在一片光线中竟亮了起来,远远地看,宛若一张巨大的画幅,青绿的波光荡漾其上,羌笛悲歌中也有了一个难得的颤音。

(邵捷安《梦断黄昏》)

【片段升格】

原文展示

清晨醒来,便听见一阵嘈嘈切切的鸟鸣,声音悠扬婉转,高低起伏,与路上洒水车放的老曲段,早点铺小贩的叫卖声交织成城市清晨特有的交响乐。那清洁工发出的扫街声,也扫去了我心中的尘埃。拉开窗帘,轻纱似的阳光便洒满了整个房间。窗外,上班的人忙于奔波,上学的孩子们蹦蹦跳跳地奔向学校。

(陈子健《清晨》)

升格建议

此片段描写了清晨之景,选取有特色的声音,切入巧妙,内容较丰富。但也存在如下问题:

1.内容上不够丰满。作者尽管写了鸟鸣、洒水车的老曲段、扫街声等场景,但在描写上缺少细节描写,在详略上没有突出重点,在景物刻画上没有突出特点,所以内容上稍显单薄、空泛。建议详写鸟鸣和光线,突出清晨到来的气氛。

2.变化上不够明显。选段由“清晨醒来”,到人们“忙于奔波”,因为停留于简单叙述,缺少必要的交代,在景物的变化上不够明显,时间上看不出推移,使其单调平淡,条理不清。建议不妨增加表示时间推移的词语,或借助声音的多少变化,增加文章的韵致。

3.层次上不够清晰。特别是选段第二句,缺少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显得突兀。另外,在声音的安排上,由鸟鸣到洒水车的老曲段,由交响乐到扫街声,看不出层次上的变化,还把对阳光的描写插入其中,反而有些混乱,应稍作调整。

升格展示

清晨,一阵嘈嘈切切的鸟鸣声将我惊醒。这一声声鸟鸣,悠扬婉转,高低起伏,唤醒了城市的活力,好像这声鸟鸣之后,世间的一切事物才慢慢开始运转。初醒的太阳,愉快地抖落着身上的光芒,溅落在高楼大地上,“漂白了四壁”,使世间的一切都变得那么清新、明朗,真不愧是“清”晨,一派祥和、舒心的景象。

随着马路清洁工扫把下的“沙沙”声,清晨的节奏开始变得越发急促。“丁零零”的闹铃声,孩童“哇哇”的闹床声,荡漾在一栋栋高楼间。洒水车上放着悠扬的老歌,若是仔细听,还有几首高亢的小曲儿,那一定是晨练的老人在打发光阴了。慢慢地,街上的人愈来愈多,声音也越来越嘈杂。大人们低着头快速地走着,他们都奔波于上班的途中,而孩童们却有说有笑,蹦蹦跳跳,消失在路边早点铺散出的热腾腾的蒸汽里……

(陈子健《清晨》)

升格借鉴

修改后的选段,能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描写,并且对“清晨”的感受描述得比较细腻,娓娓道来,做到了景与情的高度融合,使内容富有感染力。尽管描写的场景众多,但借助词句的交代,从“一阵嘈嘈切切的鸟鸣声”,到“节奏开始变得越发急促”,再到“声音也越来越嘈杂”,既使声音的描绘上富于变化,又使选段内容上条理清晰。语言生动,富有生气,使由静转动的清晨显得祥和舒心、别具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