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鼻咽喉手术后的护理质量控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鼻咽喉手术后的护理质量控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12-1863-01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咽喉手术后最重要的是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和呼吸道护理质量直接影响手术的成败甚至于病人的生命,所以护理质量控制工作应贯穿于围手术期全过程。气管切开术是鼻咽喉部手术的必要方式。气管切开后,气道出血,痰痂形成,易造成阻塞,气道分泌物易进入呼吸道引起肺部感染,进而影响肺部的正常功能。关键的护理措施是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

1 临床资料

随机抽查2000年1月~2006年12月在我科治疗的500例鼻咽喉术后病人,男300例,女200例,年龄10~80岁,喉部手术40例,鼻部手术250例,咽部手术210例。

2 护理质量管理

2.1 术前护理:术前探视病人,交流思想,简要介绍手术情况及同类病人治愈后的病例,增强病人手术安全感和自信心。病人对长期带管或气管造瘘口均不适应,缺乏自信心,对痰液引流存在恐惧心理,向病人耐心讲解排痰的各项可行的方法。病人均解除紧张心理,愿意配合。选择安静舒适的专人病房,定时通风,室温20~22 ℃,湿度60%~70%,拖把专用,每天拖地4次,空气消毒1次。

2.2 术后质量管理

2.2.1 湿化气道:通过湿化气道,防止分泌物干涸、结痂,促使痰液排出。鼓励病人少量多次饮水。气管切开的病人每天呼吸道蒸发的水分比正常人多2~3倍,补充水分,利于痰液稀释,便于咳出。若机体体液量不足,即使呼吸道湿化,呼吸道的水分也会进入到失水的组织,气道分泌物黏稠,形成痰痂。定时给湿化瓶加温水。长时间吸入未经加温的湿化氧气,可导致气道分泌物黏稠。因此使湿化瓶水温保持在50~60 ℃,吸入温度为32 ℃左右,可保持呼吸道黏膜温化、湿润,利于痰液排出。同时可增加氧分子的弥散能力及氧分压,提高氧疗效果。

2.2.2 气道用药:(1)雾化吸入:雾化液由生理盐水20 ml加庆大霉素4万U加地塞米松5 mg加α糜蛋白酶组成,每天雾化4次;(2)气管滴药法:2%碳酸氢钠,每次3~5滴。

2.2.3 叩背:选在雾化吸入后3~5分钟内进行,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取坐位、左侧卧位叩打右侧背部;变换右侧卧位,叩打左侧背部。方法:一只手扶住病人肩膀,另一只手五指并拢成空心掌,轻轻叩打背部、胸前壁,自上而下,由外到内边拍边鼓励病人咳嗽排痰。叩打力度均匀一致,每次3~5分钟,在病人呼气时进行叩击,使松动的分泌物在呼气气流的冲击下排出,注意观察面色、呼吸、有无窒息等情况。

2.2.4 鼓励病人有效咳嗽:先进行5~6次深呼吸,再深吸气后保持张口,然后咳一下,再迅速将痰咳出。或者缓缓吸气,同时上身前倾,咳嗽时腹肌收缩,腹部内缩,1次吸气连续咳3声。

2.2.5 定时翻身:对卧床的病人,每2~3小时翻身1次,翻身前先吸净口、鼻分泌物。对肺部感染者可进行引流,将病人病变部位处于高位,引流支气管口向下,借重力将痰液排出,每次10~15分钟,每天1~2次,宜在早上起床后或睡眠前进行,若有不适立即停止。

2.2.6 吸痰:吸痰前后可给予高浓度吸氧,宜在翻身、叩背、湿化气道后,可适当刺激咳嗽好的病人,将深部的痰液由气管套管口咳出,再吸净气管口内的残余痰液。吸痰前用生理盐水试吸并冲洗痰管,中断负压,自气管内导管中插入,通常插入10~12 cm,调节压力13~15 kPa,然后边退边吸,旋转退出。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动作要轻柔,不可反复上下提插。口、鼻腔分泌物较多者,可经口鼻吸痰。严格无菌操作,吸痰管每次更换,在进食半小时内尽量不吸痰,以免造成胃内容物反流引起误吸。

2.2.7 术后出血:出血情况紧急应在床旁备气管切开包、止血药物、止血敷料、抢救箱、吸引器等物品,所有物品位置要存放固定,便于寻找,定期消毒。

收稿日期:2006-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