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不同方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对照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不同方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对照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自2007年1月―2012年1月来该院治疗的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阿司匹林联合法安明治疗,7 d为1个疗程。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24 h心肌缺血次数及室性早搏次数均明显减少,心肌缺血总时间与缺血最长持续时间均明显缩短,心绞痛频率降低,硝酸甘油用量均有所减少;但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更具优越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阿司匹林;法安明

[中图分类号] R54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5(b)-0083-02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缺血性胸痛的统称,但其中不包括劳力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属于心肌缺血综合征的一种,性质不稳定,病情严重程度在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中间,属于一种冠心病,容易演变成为急性心肌梗死或是猝死,所以,该病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1]。如今,低分子肝素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治疗中被广泛使用,为探讨不同方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该研究对该院2007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80例该病患者进行了治疗观察,现将结果呈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治疗的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其中男性49例,女性31例,年龄为77~64岁。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类型:9例患者为初发型心绞痛,11例患者为恶化劳力型心绞痛,23例患者为静息型心绞痛,22例患者为心肌梗死后产生的心绞痛,15例患者为变异性心绞痛。

1.2 方法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阿司匹林治疗,100~300 mg/d,口服10 mg消心痛,3次/d,依照患者病情加用钙拮抗剂或β受体阻滞剂,患者发作心绞痛时,含服化硝酸甘油片;观察组患者接受阿司匹林治疗的基础上,腹壁皮下注射5 000 IU的法安明,2次/d,7 d为1个疗程。

1.3 统计方法

研究中所得数据采用统计软件包SPSS15.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24 h心肌缺血次数及室性早搏次数均明显减少,心肌缺血总时间与缺血最长持续时间均明显缩短,心绞痛频率降低,硝酸甘油用量均有所减少;但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更具优越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和伴随形成的血栓、血小板黏附以及聚集,是猝死、不稳定型心绞痛以及其它类型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病理和生理机制[2]。现如今提倡对患有不稳定性心绞痛这种疾病的高危患者采取积极的治疗[3],将通过阿司匹林等药物进行的治疗之外,同时提倡通过用低分子量肝素对普通肝素进行替代[4],必要的时候静脉取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的抑制剂进行治疗,或者利用冠状动脉搭桥术以及冠状动脉介入性治疗;需要对患者进行静脉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的抑制剂的连续使用,同时价格比较高,目前这种治疗方法在国内仍然处在研究的阶段,还没有在临床上实施和推广,另外搭桥术以及冠状动脉介入性治疗全部属于有创性的治疗,一部分患者不能够接受。

众所周知,很多因素都会影响血栓的形成,其中聚集性增加且数量增多,血小板黏连,凝血因子数量增加、抗凝因子缺乏或数量降低导致的血液凝固性加强,以及纤溶活性下降等因素在血栓形成过程中十分重要。所以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是防治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重要手段。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药物,对花生四烯酸的代谢具有抑制作用,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在抗血小板药物中是首选。肝素类抗凝血药物可以起到抑制纤维蛋白形成的作用,可以使血液凝固性下降,从而防止形成血栓及血栓扩大。这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对抗血栓的形成具有协同作用。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防治,除了运用阿司匹林等以外,也提出应选择低分子量肝素来替代普通肝素[5]。相关研究指出[6],和普通肝素比较,低分子量肝素具有更强的抑制Xa的作用,可以使F1+2水平得到显著降低,也就是具有较强的阻碍凝血酸生成的功效,且基本影响不到APTT。此外,与普通肝素相比,低分子量肝素具有更加有效抗凝作用,且不用监测血凝,安全、便捷,具有较低的出血率,不易耐药,停药后不会出现反跳现象。

该研究结果显示,在运用阿司匹林的前提下,联合使用低分子量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进行治疗,能够明显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发生心肌缺血的可能性,使缺血严重程度降低,缩短缺血的总时间,缓解因缺血造成的室性心律失常现象,减小对硝酸甘油的使用量,可以良好的预防心绞痛发作、避免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以及改善心绞痛分级,其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可高达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曹在新.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与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3):185-186.

[2] Fuster V, Badimon L, Badumon JJ, et al. The pathogenesis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d acute coronary syndrome[J].N Engl J Med, 1992, 326(5):310.

[3] Jonathan A. Medical therapy of unstable angina and nonQ- wave myocardial infarction[J].Am Heart J, 2000, 86(Suppl2):24.

[4] Antman EM, McCabe CH, Premmereur J, et al. Enoxaprin prevents death and ischemic events in unstable angina/nonQ- wave myocardial infarction: results of 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TIMI)ⅡB Trial[J].Circulation, 1999, 100: 1593.

[5] 陈国伟.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疗的最新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3, 23(8):457-458.

[6] 韩凌,沈潞华,刘贵健,等.低分子量肝素/肝素钙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凝血系统影响的对比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30(10):613-615.

(收稿日期:2012-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