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物理教学策略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物理教学策略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举一反三”是我国儒家学派的创意,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在《论语・述而》这篇文章中提到的一个教学理念;原话: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隅,就是一个角落,一个片面.我们认识事物,有时先了解它的局部,然后推知它的整体,这叫做“举一隅而反三隅”(反,就是反复推知的意思). 孔子说:如果受教育的人了解了一隅,而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余相同的三隅,那么,不用枉费心机再教他什么了.

孔子的这种说法,是否完全正确我们暂且不去研究.不过,由于他的这段话而产生的成语“举一反三”,对我们今天的教学有深远的意义.实际上“举一反三”首先是一种思维方法,它通过在“举一”过程中所揭示的思维方法,进而达成“反三”的目的和能力,它注重的是思维的培养和能力的形成,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重要意义.

很多学生在听物理课时,常常是上课听得懂,课本看得明,但一解题就错,或者题目稍微变一变就做不出来.主要是学生对物理知识理解不深,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运用“举一反三”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避免出现囫囵吞枣、不求甚解,通过反思总结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下面我就从“举一反三”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举什么“一”及如何“举一”, 反什么“三”及如何“反三”; 教学过程中运用“举一反三”的注意点;从几个方面分析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好“举一反三”.

一、“举一反三”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1.“举一反三”对课堂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上是导演的角色,学生是主演.课堂教学中更多的时间应该交给学生.我们进行课堂教学时,注意运用举一反三的方法可以使教师即轻松的教学,又可以使学生全面,深刻的掌握知识.课前,教师要要认真准备典型的例题,一定要对该题考察的知识点、解题思路、方法、技巧全面了解.同时要准备好该题目的变式题,可以在该题目的基础上变式,比如间接给出已知条件、将已知和要求的物理量对调、修改已知数据,也可以准备几条知识点类似的新题.例如讲动态平衡问题时,举例:重G的光滑小球静止在固定斜面和竖直挡板之间.若挡板逆时针缓慢转到水平位置,该过程中,挡板对小球的弹力的大小F2如何变化?该题先画出的力的平行四边形,找出不变的量,再根据F2的方向的变化看新的平行四边形如何变化.这题目讲好后,学生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该类型的题目的一般解题思路,这时候可以在该题基础上变一下,比如,给出斜面的角度,挡板从竖直缓慢转了角度.也可以再加个问题:斜面对球的弹力F1的大小怎么变化;还可以让挡板不动,斜面转动,然后再让学生自己去解,最后以提问的形式让学生自己总结出该类问题的一般解题方法.教师课堂上“举一反三”,学生反复地思考、反思、总结,解决一类问题.从而使课堂效率明显地提高.以后遇到此类问题就可以略讲或者不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举一反三”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钱学森把思维分为三类:一类叫做形象思维;一类叫做逻辑思维或抽象思维;还有一类叫做灵感思维.高中物理是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组成的系统性较强的学科,是通过形象思维而上升到抽象思维的一个知识体系.教师讲例题时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总结,弄清该题要求掌握的知识点是什么.要求高一点,可以让学生在该题基础上自己进行变式(教师在备课时要准备好变式,或者相同知识点的习题).学生解决变式题或相关题目时,就会自主地运用刚学过的知识,这样就会养成一个知识的迁移、归纳、运用的思维习惯.反之如果教师唯恐讲得不够全面,生怕学生不懂,把“四个隅”一个个都讲出来,不仅影响进度,浪费时间,而且久而久之,会使学生养成不加思索的习惯,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例如:讲摩擦力的时候,先讲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大小、方向、即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接着讲静摩擦力时要求学生能在掌握滑动摩擦力的基础上,运用“举一反三”的方法去理解静摩擦力的概念、大小、方向、即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特别要注意,良好的思维品质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运用“举一反三”的教学方法时要做到细致、耐心地引导,要长期地坚持下去.

3. “举一反三”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解题之后不总结,犹如光播种不收获,学生学习新的知识时,必须经常总结反思.总结要落实到说出题目解法的原理、过程、重点、方法的适用范围;寻找新老题目之间的联系;归纳出这一类题的解题方法.只要长期养成这种及时归纳总结的习惯,三年高中知识积累下来,在学生的头脑中就会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学生的头脑就像一个归类整齐的图书馆,碰到什么类型的题目该用些什么知识点去解决,就会有条不紊的按照正确的方法思考,最后灵活地解决问题.就不可能出现遇到生题无从下手的情况.例如:通过例题讲动能定理的应用时,讲完例题后,一定要重视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归纳总结的过程,让学生了解解决动力学问题的方法除了运动学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之外还有更好的方法――动能定理.这样在学生的头脑中就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以后碰到动力学问题时,就会自然而然的想到动能定理.

二、举什么样的“一”及如何“举一” .

1.举什么样的“一”.“举一”具有导向功能,是“反三”的基础.这就决定了作为“举一”中的“一”必须能起到基础作用和具备导向功能.这要求教师必须认真的选择典型的例题.什么题目才可以称的上典型性例题呢?至少应该满足以下要求:(1)“举一”中的“一”必须是能够代表该类型的题目,所要考察的知识点要鲜明. 如果不具备这两个特征,就不能很好地发挥它的基础作用和导向功能,可能会把学生导错方向,甚至误入歧途.(2)难度不宜太大,以中等难度为宜. 难度过大,学生会认为该类题目对他来说是个难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太容易又不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总之,教师选例题时一定要把握好难度, 这是能否使“举一反三”达到理想效果的关键.

2.如何“举一”.“举一”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反三”效果的好坏.如何举好“一”呢,具体的做法:(1)问题的引出.著名教育专家李燕杰曾说过:“教育科学发展到一定高度,必须强调教育艺术化,借以增强它的磁性,增强教育的魅力与实效性.物理教学中,问题的引出方法多种多样.比如语言叙述法、实验引出法、提问引出法、实物投影引出法、小组讨论引出法等.不管你用什么方法,一定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例如讲追及相遇问题时,可以给学生放个猎豹追羚羊的视频,然后给出下题:羚羊从静止开始奔跑,经过50 m能加速到最大速度25 m/s并能维持一段较长的时间,猎豹从静止开始奔跑经过60 m的距离能加速到30 m/s以后只能维持这个速度4.0 s设猎豹距羚羊X m时开始攻击,羚羊则在猎豹开始攻击后1.0 s才开始奔跑.假定羚羊和猎豹在加速阶段分别做匀加速运动,且沿一直线跑. ①猎豹要从最大速度减速前追到羚羊X值应在什么范围? ②猎豹是要在其加速阶段追到羚羊X值在什么范围?从心里学角度,这就是通过外界环境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2)问题的解决.这个过程非常重要,通过这个过程来展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展示思维的发展和迁移过程.其中的关键在于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全程参与,通过教师的合适巧妙的设疑、引导和启发,不断地分析和解决出现的问题,讲深讲透,从而最终达到完满解决问题的过程.一般常采用“问题教学”和“启发式教学”结合的方式来操作. 教师课前周密准备后,到了课堂上,巧妙合理地设置问题,并采取灵活的提问方式展现.通过层层设疑,步步深入,不断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思考,努力寻找解决办法,不断地“人为”制造“障碍”,然后不断地扫清“障碍”,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同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特别是那些经过观察,联想,分析,归纳后才提出的问题,这对学生形成“生成性思维”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大有好处.同时为后面的“反三”做了铺垫,为自然过渡到后面的“反三”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完成问题的解答后,教师应该对整个过程进行回顾,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并进行小结性陈述.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突出主干,理顺思路,总结规律,提示思维的发展历程.

三、反什么样的“三”及如何“反三” .

从“举一”与“反三”的相互关系来看,“举一”是一种向导,“反三”是一种能力;“举一”是基础,“反三”是目标. 在完成向导作用的基础建设后,就应解决如何提高学生能力的目标问题.

1.反什么样的“三”.完成“举一”后,教师要给出一系列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反三”训练.用来“反三”的题目应是什么样的呢?首先,必须跟例题考察的知识点相同;其次用来反三的习题相对例题要有一定的难度(难度不宜太大);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形成知识体系.具体方法:(1)设置一个平行性的问题进行巩固复习,使知识和思维平衡过渡. (2)变换不同的情境和条件,扩大知识迁移的范围.

2.如何“反三”.在“反三”的过程中,教师要避免大包大揽,亦不可以放任自流.大包大揽对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形成学生的能力无益,放任自流则会使学生徘徊于问题的门前,茫然不知所措,无法突破而产生挫败感.较好的做法:采用“小组讨论”和“教师提点”相结合. 由于学生的先天禀性和后天的社会因素影响不同,每个人的素质有明显的差异,小组学习可以充分利用集体的有利条件,加强学生之间的互相合作和互相补充,互相提高.由于学生自身素质的差异,自学能力强、基础好的学生经过“举一”的“铺路”能够解答出问题,所以在讨论中发言的同学素质应由低到高排序.而多数同学虽然积极性很高,但尚需辅助指导.此时教师应该提示和指点,帮助他们突破思维的瓶颈,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揭示知识的规律. 在此之后的讲解中,教师应仔细研究学生在“反三”过程中有何不足和独到之处,在学生讨论困惑的地方,教师给予及时的讲解,对学生解题中的独到之处及时的肯定和表扬,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引导指点,最后达到新的提高.如此螺旋式地上升,学生所学的知识便可越来越巩固,越来越加深,用起来也就越来越灵活,越来越自如.

四、教学过程中实践“举一反三”的注意点.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举一反三”要做到坚持不懈.今天用了,明天还要用,天天都要用,坚持每堂课都在用.

2.教师要更新观念,在“举一反三”过程中主角始终是学生,教师只是一个起着重要作用的“导演”,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担当的是穿针引线的作用.

3. “举一”与“反三”之间同样存在着时间差,学生对“一”弄懂了,并不一定一下子就能完成“反三”.所以,教师在“举一”与“反三”之间要采用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完成认识上的飞跃,如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借助多媒体手段辅助等等.

4.教师讲课时要根据学生“举一反三”的情况,及时发现反馈信息,并据此调整自己的教学,把握好“三”的深度和难度.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好“举一反三”的教学方法,即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课堂质量,又可以使学生的成绩大幅度地提高,最重要的是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又能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所以,教师须在“举一反三”上下一番功夫.另外要从实际出发,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在物理教学中引导学生“做学问”,为提高学生的素质而努力探索,为我国的教育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