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理解“教”的新含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理解“教”的新含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为了简化文章,以下把阎金铎先生的《中学物理教学概论》简称为《概论》,本人提倡的“过程完整化教学模式”简称为“模式”。

经过了十几年物理教学工作,同时也经历了新旧大纲的转化,从内心对我们的教学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我认为,现行的教学方法有一些需要改动的地方。刚巧,最近看到了阎金铎先生的《概论》,感受很深,它与我极力提倡的“模式”有了一些不同之处。下面,就对两种不同的教法提出我的一些不同看法。

一.根据新大纲的精神“要求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虽然这样的提法有一些笼统,没有说出如何提高学生的能力。但是它毕竟给我们提供了教书的方向,我们传授知识,就应该选择更加有利于达到这样目标的方法。

不论是在《概论》,还是我提倡的“模式”中,都极力想达到这样的效果。但是,我认为,在《概论》中,有一些地方叙述的不具体,仅仅是把大纲的内容照搬到了课本上,没有具体说“该怎样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该怎样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或者也具体说了一些办法,但是我认为它贯彻新大纲并不彻底,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想,并没有完全解放学生的思维。

而在我提倡的“模式”教学中,是以新大纲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为基础,以“彻底解放学生”为中心。所有的教与学的过程,完全都遵循人类进行科学研究的认知规律,并且最大程度的解放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那麽,在具体操作上,《概论》与“模式”教学主要的不同点在那儿呢?我认为,主要在于提出问题的方式不同。《概论》中,问题总是由浅入深的提出。这样,学生固然可以按照老师的思路按部就班,最后得出结果,但同时,学生也紧紧的被限制在老师的思路中,没有一点儿自由发挥的余地。而在“模式”教学中,是由深向浅的提出问题,这样,留给了学生更加宽的思考余地,学生有了自主性,有了更多的属于自己的空间。学生只有先从较深的知识入手,实在想不出,才可以思考简单的问题。所有学生只有经过绞尽脑汁的思考,才能得出结论。在考虑较深的问题时,学生将有很大的空间去思考,不会被桎梏在很小的结论的圈子里。常此坚持,我认为学生的能力会提的更高。如:

1.在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中。《概论》中虽然也提到了“创设有利于学生思考的环境。”但是并没有挖掘出学生全部的潜力。比如在大气压的教学中,“老师先创设‘一个鸡蛋被吸入杯中’的实验,然后学生得出结论—大气压是存在的。”其实,这还是沿用了旧的教学方法。在没有讲授之前,就已经把学生限制在教师的思路里。学生思考的,将仅仅是“鸡蛋”这一个实验。

那麽,我们为什麽不能帮学生创设环境,使学生自己找到合适的实验现象呢?我们为什麽不能这样问:“大气压存在吗?如果存在,我们从哪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可以进行证明?”只是换了一个问题,但这样做,学生的思想不是就会变的海阔天空了吗?常此坚持,就会在不知不觉的教学过程中达到我们的目的。而我提倡的“模式”教学正是这样做的。

在“模式”教学中,教师只是提出一些合适的结构化问题(也就是帮助学生创设环境)。用合适的方法去强迫学生思考(比如:待会儿提问或在学生中间巡视、鼓励)。然后再不断的由深向浅提出一级问题、二级问题、三级问题等(这已经照顾到了不同层次的学生)。最终,所有的学生都会得出我们需要的结论。在通过一级问题、二级问题不断的“折腾”学生的过程中,学生确实在自己动脑思考,而且在最大程度的挖掘他们的潜力。如果这样的“折腾”学生能坚持三年、五年、九年,那麽九年以后,我们的学生会变成怎样的学生?他们将会怎样去思考问题?这都是我们很难想象的!

2.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我们以前的方法是教师做演示实验,通过学生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结论。这也是《概论》中的主要教学思路。这样的教学方法有什麽不足吗?很显然,它同样很大程度的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把学生紧紧的桎梏在老师所设计和演示的实验中,这与学生的认知规律是背道而驰的。这样做,学生可能记住了这个实验,记住了这个结论。但自然界的其他现象和实验怎麽办?学生能够自己想到吗?学生能够自己分析吗?

尤其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我们更要遵循人类的认知规律 :首先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其次,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设计什麽实验?怎麽做?然后推测这样的实验可能会出现什麽现象?得出什麽结论?再次才是实际进行实验,经过推理,得出结论;最后,把结论应用于实际。

“模式”教学所提倡的实验教学中,自始至终的贯彻了这样的认知规律:遇到问题、设计实验、解决问题、实际应用。这些都应该是学生自己完成的,作为教师,最多也只能起到适当帮助的作用,千万不可包办代替其中的任何一个步骤。否则,会不同程度的抹杀这些学生的创造力。

以上是对两种不同教法我的一点认识。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在《概论》中,很多的教学方法都不同程度的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抹杀了学生的创造力。而在“模式”教学中,“解放学生思想,使学生有更大的思维空间。”恰恰是它的最大的特点和优点。

二.曾经遇到的一个问题对我触动很大。“‘·’代表什麽?”。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学龄前儿童的答案可能成千上万,千奇百怪,而为什麽经过几年学校教育的学生却只能答出可怜的几个答案?原因很简单,我们现在的教育方式是失败的。某种程度上,它没有使学生的思想得到进步,相反的,它完全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把学生思考的余地控制在一个很小的空间中。

我教书已经有十几年的时间了,这些年中,我一直认为:“教书不应只教会学生知识,而应该教会学生怎样学习知识。”同时,我也一直在努力的寻求如何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经过他人的指教,经过自己的思考,终于在脑海中形成了这样的一套教学模式—“过程完整化教学模式”。

毫无疑问,今后我将会义无返顾的坚持这样的教学改革。同时,我认为利用“模式”教学授课,最大的困难、也是最重要的环节是:如何创设合适的环境?如何选择更加恰当的结构化问题?这取决于教师所要讲授的课程,取决于学生的认知能力等诸多因素。但是,我想,只要能认真备课,认真思考,这个困难是可以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