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岁月日刻之用?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岁月日刻之用?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于中国式时间问题,近年来虽多有探究,但一到下笔时,反觉如入黑洞一般。一个民族的文化样态或精神样态,其实与其时间样态是一致的。或者说,一个民族的时间样态,决定了一个民族的文化或精神性格。西方大哲也无不被时间问题所困绕,在面对日常世俗时间的同时,也无不在探索关于时间的本质。结果到最后,又无不把时间与心灵或精神,放在一起谈。

比如,亚里士多德断言:“如果没有心灵,时间就是不可能的。”奥古斯丁以为:“时间无非是一种广延,但我不知它是何种事物的广延。而它若不是心灵自身的广延,那倒是令人惊异了。”康德更是把时间的自在存在者的地位给取消了,并使之成为人的内在感性形式或心灵直观形式。这一哥白尼式的主体皈依,让时间也只有人的时间了。黑格尔则认为:“世界历史在一般上来说,便是精神在时间里的发展。”也就是把精神落在了时间里。到了胡塞尔,更把自我称为内在时间意识现象的统一。海德格尔更是把“此在”,归于了本真的时间样态,认为“时间乃是存在之领会的视野”,并努力拨开世俗时间,以回到时间的开端。

从哲人如此之深意中,自然也可知,关于先秦时间问题研究之难了。在《中庸》里,关于时间的句子有,“君子而时中”“律天时”“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何以能时中?何以能律天时?由何来律?又由谁来律呢?先看看《孟子》:“伊尹,圣之任者也;伯夷,圣之清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把孔子定为“圣之时者”,何以如此呢?孟子接着又说:“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这里谈的始终,自然是时间了。“金声”者钟也,“玉振”者磬也。不过怎么是用音乐来条理时间呢?要想知道“圣之时者”的孔子如何想,我们还是要用老办法,就是必须为“时”字找到原型及原型物。

甲骨文中的“时”字或从日从止,或从日从之,为什么呢?大家稍稍想象一下,自然就会明白――太阳的运动!《说文》:“步,行也,从止。”古代把天体的运动,称为天步。战国文字中就有从日从步的步字。而《说文》:“之,出也。”《尔雅》:“之,往是也。”《玉篇》:“之,是也,适也,往也。”这与日之正与日之是,是相通的。但“正”与“是”的原型是立中之无影,而“之”或“”(时),则是“往是”,也就是不断移动的影子与日晷刻度的契合。那又为何从止呢?《说文》:“止,下基也。”止之下基,也就是地平日晷了。

甲骨文“之”字,就极像地平日晷。其既为动符,又为静符的根由,就是从这立中的不动与影之不停移动而来的。《诗经》:“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艮卦彖辞》:“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大家想一下,那“艮”之上一阳下二阴的卦画,与日晷之立中与测影之移动,不也正相契嘛!是的,如此看来,“艮”之本字,虽从目测来说,可以从目从匕,但究其本质,更是从日从匕的。《说文》:“望远合也,从日匕,匕,合也。”徐锴曰:“匕,相近也。故曰合也。”这不正是对曰晷测影的描写吗?是,不通过日晷,是不能直接捕捉到时间的,或者说是不能准确测度时间的。人对外在时间之捕捉能力是有限的,世界各民族无不以太阳之光与影来规定时间。大家知道周公测景台意义,只有帝王家才有权立中测影,这便是政之本意了。但是,要想统一时间,只有一个测景台,是不可能做到的!那如何是好呢?当然是要在不同的衙门里也得立竿测影了。

大家知道这些衙门,古代称谓是什么吗?答曰:寺。《诗经》:“未见君子,寺人之令。”《说文》:“寺,廷也,有法度者也。”《三苍》:“寺,官舍也。”《汉书》:“令骑奴还至寺门。”注:“诸官曹之所,通呼为寺。” 《汉书》:“城郭官寺。”注:“凡府廷所在,皆谓之寺。”《一切经音义》:“寺,治也,官舍也。”现在只知寺为寺庙,此乃后来之事了。或许有人问:你这是在说,时间之“”字,从寺的原因吧?是的,寺,廷也,有法度者也,就是指日晷测影的时间法度。寺字在金文里已有。但从寺的字,则始于秦小篆。可能与秦大一统地规定度量衡有关。《说文》:“,四也。”,古文,从之日。段注:“引伸之为凡岁月日之用。”《释诂》曰:“,是也。此之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