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课程背景下化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课堂提问是教师组织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基本的教学方法。笔者根据自己长期的中学化学基层教学经历,引用大量实例,总结实教经验,列举归类了分别利用教材、实验、生活素材、化学史等创设有效问题, 及课堂有效提问要注意问题的趣味性、递进性、探究性等策略,与同仁交流。

关键词:化学;创设;有效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8-0225-02

新课程要求"高效课堂",如何做到高效?"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提问得好即教得好。" 中西方的学者讲得不无道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是实现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恰到好处的问题,可以"问"出学生的兴趣,"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创新。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课堂的有效提问?笔者从多年教学实践出发,并结合案例,谈谈在高中化学课堂中进行有效提问的策略。

1.如何创设有效问题

毋庸置疑有效提问源于有效问题,"问题"的是否有效决定本次提问的目标是否能够达成。

"有效"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相反,则会误导学生、不知所措。教师的提问必须精心设计,深思熟虑,充分体现问题的有效性,要讲究策略。

1.1 利用教材创设有效问题。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不管是教材上的实验现象还是结论,应当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引导学生从教材中去挖掘问题。作为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围绕教学目标,体现教材的重、难点,充分地利用教材创设有效问题。

【案例1】如在传授SO2漂白性的内容时,苏教版教材中有这样一段叙述:"在工业上,二氧化硫可用于漂白纸浆以及草帽等编织物。"我们知道草帽刚买的时候颜色比较洁白,为什么用一段时间后会发黄?SO2的漂白原理与前面学过的次氯酸有何区别?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跃跃欲试,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

提出的问题来自教材,学生感到亲切而更加有效。同时注意问题尽可能问在学生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上,让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一定要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挖掘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并根据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有效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提出的问题要难度适中,问题过浅,则学生无须动脑、不感兴趣;过深,则学生无从动脑、望而生畏。

1.2 利用生活素材创设有效问题。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中不仅要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情境,更要充分挖掘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使学生能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中感受化学知识的应用,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在日常生活、生产实际中,化学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有效问题,使他们对生活现象感到困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让他们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获得成功的乐趣。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不是教师提问,而是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避免学生简单从事找答案的这种浅表性思维,最后要求学生不但要提出问题,还要解决问题,如此掀起学生思维的高潮,使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化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教师应从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健康、材料、环境等问题入手,创设一系列有效问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意识,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

1.3 利用化学实验创设有效问题。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化学魅力的主要源泉。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实验是教学中设置情境的有利因素,利用实验可以设置许多生动、有趣的有效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实验不单纯是实验,而应该成为学生建构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桥梁。[2]

【案例2】"氯气与水反应"的教学片断如下:

师:用矿泉水瓶收集一瓶氯气,观察瓶内气体颜色,再向瓶中加水振荡后现象如何?

生:氯气是黄绿色的;加水后瓶子变瘪,溶液呈浅黄绿色。

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

生:氯气溶于水。

师:矿泉水瓶变瘪了仅仅是因为氯气溶于水?取出少量氯水于小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几滴石蕊试液,观察现象?

生: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

师: 说明什么?

生:说明溶液中有酸性物质和漂白性物质生成。证明氯气并不是简单溶于水,溶解的部分氯气也要和水发生反应。

1.4 利用化学史创设有效问题。我国著名化学家傅鹰先生说过:"化学可以给人以知识,化学史更可以给人以智慧。"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利用化学史料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相结合,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化学家研究化学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也可培养自己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案例3】如在介绍"苯的结构"时,提问:你知道苯的结构是怎么发现的吗?通过这样的设问,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然后再介绍"凯库勒之梦":

苯在1825年就被发现了,此后几十年间,人们一直不知道它的结构。凯库勒也着手探索这一难题。他经常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他设想过几十种可能的排法,但都被自己否定了。一天晚上,凯库勒坐马车回家在车上睡着了。在半梦半醒之间,凯库勒发现碳原子和氢原子在眼前飞动,变幻着各种各样的花样,忽然,原子变成了白蛇并咬住了自己的尾巴,变成了一个环。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凯库勒受到梦境的启示,发现苯的环状结构,从表面上看,是一种偶然,但实际上这正是他连续几个月来日夜思考而导致的必然。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完成对苯分子结构的学习。

2.如何提高问题的有效性

新课程特别重视以问题为纽带的课堂教学,提倡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思考走出教室,这都离不开课堂上提问的有效性,离不开问题的趣味性、递进性、探究性。

2.1 注重问题的趣味性。"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只有创设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才能激发学生思考,唤起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趣味性的问题不仅源于问题本身,更源于问题的提问方式。教师要结合高中生好玩、好奇、好强的心理特点,用幽默生动的语气,提出有效问题。[3]

【案例4】在学习原电池内容前,我讲了一个"两颗假牙"的故事。在伦敦上流社会,有一位贵族夫人格林太太,幼年时曾掉了两颗牙齿。为了显示她的富有,格林太太特意装上了两颗假牙。不料,自此以后,这位夫人整日感到精神萎靡,找遍各大医院会诊也不见效果。后来是一位化学家开出了一张处方,为她解除了痛苦。这是一张什么样的处方呢?它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处方--"换掉一颗假牙!"为什么换掉一颗假牙就能解除格林太太的痛苦呢?听到这里,学生一个个瞪大双眼,露出渴求知识的目光。有趣的故事,可以使原本枯燥的知识一下变得趣味横生。

2.2 注重问题的递进性。教学中的难点如何突破?"从简单到复杂" 我们的教学同样也要遵循人们认识事物的这一规律。教师可以采用化整为零、化难为易的办法,创设由浅入深、环环紧扣的递进性问题。"跳一跳,摘桃子",让学生通过连续思考能够完成不同难度层次之间的跨越, 这样不但能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习惯、还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案例5】讲解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题时,设计如下三个不同层次的问题:

①标况下,11.2LHCl溶于水,形成500ml 溶液,求此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②标况下,1L水中溶解560LHCl,所得溶液密度为1.1g/cm3,求此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③标况下 VL A气体(摩尔质量为Mg/mol)溶于 0.1L 水中,所得溶液密度为 dg/cm3, 求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这样三个问题由浅入深,可以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真正掌握气体溶于水的计算。递进性问题,犹如楼层间的楼梯,适当的铺垫让学生一步步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取得收获。而成功的体验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自己去解决问题。

2.3 注重问题的探究性。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新课程提倡探究式教学,要求教师精心创设一系列探究性的问题。教师提出探究性问题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大胆地对问题提出假设和猜想,并指导分析错误、肯定正确。[4]

探究性的问题有助于面向全体学生,保证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去思考,给出自己的观点和解释,从而激活全体学生的思维。随着探究性问题的不断提出,学生思维的容量逐渐增加,思维的层次也在不断上升,这样既提高了课堂效率,更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

总之,在课堂中的有效提问不仅仅在于"问",更重要的在于采用合适的策略进行提问。这需要我们教师重新认识提问的功能,更新观念,在日常教学中精心备课,时常反思,积极开发课程资源,让课堂的有效提问成为常态化,使学习成为一种轻松愉快,主动求索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刘知新,王祖浩.化学教学系统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2] 王中荣. 高中化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及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1,(3):36-37.

[3] 夏红霞. 初中科学中的有效提问及其策略[J].才智,2011,(35):104.

[4] 曹圣华. 对化学课堂中有效提问的一些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0,(3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