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用梅花为学校立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用梅花为学校立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武陟县育才学校创建于1985年,是武陟小学教育的窗口学校,也是全国新教育实验先进学校。近年来,学校始终坚持新教育实验的引领,坚持从地方文化特色出发,用文化为学校立魂,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打造“梅文化”,让“梅花”的精神提升办学品位

育才学校有着30余年的办学史。建校以来,学校无论面对怎样的困境,育才人从不计较名利得失,坚守三尺讲台,勤奋耕耘,教学质量一直处于同类学校的领先位置。我们育才人有着梅花俏不争春、清雅淡泊的品质和情操,也有梅花锐意进取、敢为人先的勇气和精神。在对新教育的追寻和探索中,我们从梅花的自身特点中提炼出了育才的精神与品格――自强不息、清雅淡泊。于是,“梅文化”从教师到学生,从校园至班级,逐步形成了育才学校的校园核心文化。我们还设计了学校的校园文化标志“梅花尤尤”,尤尤的寓意,标志着育才人是特别的、突出的。“梅花尤尤”已成为孩子们心目中的偶像。我们育才学校不仅环境中见梅,文化中有梅,更是课程中含梅。“梅文化”已深深扎根于每个育才人的心里。

如果你在梅花盛开的季节来到我们学校,就宛如置身于梅的世界。走进校园映入眼帘的是两株腊梅,放眼望去红梅、白梅、绿梅、黄梅,真是千姿百态、争奇斗艳。校园的正中央,的咏梅诗词大气磅礴,“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吟诵间,梅花那种谦逊脱俗、豁达自信的精神风采在您心中会油然而生。漫步校园,墙壁上一首首描写梅花的诗词,让您品味再三,不忍离去。有描写形态的《自然之梅》,有表达仰慕的《思念之梅》,更有抒怀的《人格之梅》。“梅花班”的同学们开展了“种下一株梅”活动,他们用自己的小手亲自点出了一朵朵形态各异的梅花,孩子们把梅花画在墙上、把梅花的品格“种”在心里。

为了让梅花的精神与品格影响每一位师生,我们将“梅文化” 渗透于学校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校诗中有梅“梅花报春俏,书香盈根茂。育才蕴趣梦,小学传大道。”师生的发展目标中更有梅的精神和梅的内涵,教师“大气、仁爱、智慧、活力”;学生“自信、负责、合作、感恩”。我们还用梅字进行班级命名,如“小梅花班”“小墨梅班”“梅朵班”“梅香阁”等。班诗、班级口号、班级愿景等更是从字里行间体现梅的精神、梅的品格。

我们学校的梅花课程也开展得有声有色。编写了晨诵校本教材《与黎明共舞》共六册。根据学生年龄、年级特点,将梅花诗词编入其中。早晨,朗朗的诵梅声从每个教室传出,孩子们与黎明共舞,美好的一天从晨诵开启。音乐课上孩子们唱梅花歌曲,美术课上孩子们手画梅花、手工制作梅花、纸盘吹梅花。我们学校的音乐、体育组团队编排的“梅花绽放”课间操已成为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每天上午与下午的大课间,操场上、舞台前,我们师生随着梅花歌曲、听着梅花诗词、做着“梅花绽放”课间操,梅的精神与品格逐渐内化于师生的心中,“梅文化”的引领,潜移默化地提升了育才学校的教育教学品位。

二、发扬“共同体”精神,用三专模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新教育实验有一句话: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而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教师的专业成长是立校之本,是促进教育发展的动力。新教育实验作为以教师成长为起点的实验,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师成长模式,即职业认同加专业发展。我们注重发扬“共同体”精神,用专业发展的三专模式(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交往)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在教师专业成长方面,我们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在交往的交叉互动中成长

学校里的每个教师都有多重身份,多种角色,学校的年级组团队、学科组团队、课题组团队、骨干教师团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交叉参与,互相研讨,共同进步。

在问题的研讨探索中成长

我们的教师团队以“问题即课题,课题即工作”为思路,在工作中发现问题、把问题当成研究课题,在课题研究中解决问题,从而提升教师专业品质。

在教育教学创新中成长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是新教育人的教育理想,也是我校教师的职业追求。为了让教师乐教、学生乐学,我校积极开展《幸福教育1+x的探索与实践》 “1”指的是国家课程、常态课堂。“x”指我校研发的各类特色课程。我们从新教育课堂教学三重境界入手,大胆进行课程单元整合。这一任务主要由我校的学科组共同体来承担。通过“三级研课”,探索国家课程单元整合的有效方法。今年,我校李方老师代表我县参加焦作市举行的群文阅读观摩研讨,获得了有关专家的高度赞赏,他们感叹:“没想到,群文阅读还能这样教!”去年,在河南省基础教研室举行的“一师一优课”评选中,我校教师获得省级优质课3节、市级优质课19节,获奖数量位居全县之首、全市前列。

在特色课程研发中成长

我校研发的特色课程主要有:儿童课程(晨诵、午读、暮省)、活动课程、班本课程。儿童课程主要由语文教师团队承担,活动课程主要由年级教师团队承担,班本课程主要由班主任团队承担。

2009年,我们开始实施儿童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语文组共同体按照年级、年龄的特点,并结合我校实际共同编写出了一套六册的校本晨诵教材《与黎明共舞》。我校又针对每个年级的学生特点,确立了各个年级的德性培养重点:一年级,言行得体;二年级,协商互让;三年级,诚实守信;四年级,自律自强;五年级,勇于担当;六年级,尊重感恩。年级组团队又编排了《德行教育三字经》充实了《与黎明共舞》的内容。每天早上,迎着早起的第一缕阳光,校园里传来朗朗的读书声,孩子们跟着老师诵读经典诗文、德行教育三字经,童音童韵,奏响了一天中的第一篇章;中午校园里静悄悄的,每个教室里,老师和孩子们手捧书本,沉浸在书海中,书香弥漫,如痴如醉。为更好地实施儿童课程,我们坚持“静读星期一”活动,下课时间追跑打闹的现象不见了,浓浓的书香弥漫整个校园。

利用新媒体平台成长

如果说读是播种,那么写就是收获。诵读之后,低年级学生在自己的《读写绘本》上描绘心中的想法,高年级学生在日记本或博客上抒发自己的感受。本学期我校师生共写博文一万多篇,被校讯通推荐一百多篇,有效提高了师生的写作水平。截至现在,我校共有校讯通教师博腕儿12名、学生博腕儿6名、家长博腕儿3名,博腕儿数量居我县各校之首,在焦作市名列前茅。在校讯通举办的第10届书香班级评选活动中,我校师生及家长共1779人参赛,提交参赛博文23520篇,经过评选,我校共获各类奖项65个,包括11个书香班级优秀奖、11个优秀辅导老师奖、7个启明星奖、22个阅读之星、4个小小数学家、4个小小科学家、2个英语达人、4个书香家庭奖,获奖数量在全市乃至全省都排在前列。

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

成长

校园活动是课堂的延伸,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孩子们的生活更加灿烂,童年更有趣味。因此,我们组织开展了孩子们的活动课程,主要包含美德课程、体育课程、艺术课程、节日课程、庆典课程、语言课程。

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由年级组团队推出的国旗下主题教育展示,是我校开展的美德课程之一,舞蹈、相声、歌曲、故事、小品等形式多样的展示,让孩子们在笑声中学到了知识,受到了教育。除此之外,我们还开展了清明节祭奠烈士、母亲节给妈妈献礼、重阳节去敬老院慰问老人等美德课程,让孩子们践行了传统美德,学会了知恩感恩。

我校体音美教师团队开设的丰富多彩的体育艺术社团,是体艺活动课程的有效载体。我们的社团活动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老师、定内容。我们的“口风琴社团”“手工社团”“五子棋社团”“合唱社团”“足球社团”“‘梅之韵’民乐社团”均走在了全县

前列。

校园读书节,是我校节日课程的一大亮点。从2012年开始,在每年的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前夕,我校都要开展“师生共读、亲子共读、向师生及家长赠书、读书手抄报展览、诵读比赛”等活动,除此之外,我校的快乐六一、元旦联欢、体育节、艺术节等节日课程,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庆典课程更是精彩纷呈,为校园增添了无限活力。

有努力就有收获,在去年的艺术节活动中,我校社团参赛的9个节目均取得全县第一。我校的“魅力汉字”社团代表我县参加焦作市汉字听写比赛,取得了焦作市第一名的好成绩,并代表我市参加河南省汉字听写大赛,为我校、我县、我市赢得了荣誉。我校的足球社团代表我县参加焦作市2015年“市长杯”学生足球赛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在校本、班本课程的编写中成长

除了学校开设的课程,各班又根据自身特点开设了丰富的班本课程。我校宋新菊老师抛开分数,用自己独特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创造性地开设了一系列班本课程,有农历课程、生日课程、科学课程、儿童写作课程、黄河泥埙课程等。

在宋老师的引领下,其他老师也纷纷开展了生日课程、成语故事课程、思维绘画课程、毛笔字课程、国学课程、喷刷画课程等各具特色的班本课程。这些课程极大地丰富了孩子们的生活,开阔了孩子们的视野。我们学校又从大语文的角度出发,本着“国学让孩子走向幸福”的理念,引进了华真大语文。我校确立了14个语文教师和班级作为第一批试验班级。他们品味传统文化,诵读经典故事,书写汉隶秦篆。实验教师杨艳玲、李莉、李冬娟、宋新菊先后把他们上华真语文的心得体会

和大家进行了交流,在他们的影

响和带动下,更多的老师将华真

语文引入自己的课堂教学,学国学之风在我校如火如荼地开展

起来。

在“梅文化”精神的引领下,学校教师的专业品质在提升,幸福内涵在丰富。虽然我们只是位于中国成千上万个县城里的一所学校,但是,正如那“墙角数枝梅”也有自己的幽香,我们也正在过着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作者单位:河南省焦作市武陟育才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