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孩子在混班混龄运动中体验快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孩子在混班混龄运动中体验快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混班混龄运动是根据幼儿园健康课程和园区实际情况而提出的研究项目、园区特色。通过整个园区运动区域的创设,让孩子自主选择运动项目、参与体育锻炼,达到孩子运动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规则意识提高的目的。在活动实施中,我们重点在让孩子乐意参与、快乐选区、有规则运动等方面进行了尝试与研讨,让孩子接受并喜欢混班混龄的运动方式,让孩子在自主、开放的运动环境中大胆表现、充分运动,提高动作技能和身体素质。在大范围的运动中,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社会交往能力。

关键词 混班混龄 运动 快乐 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1-0027-02

作为小区配套幼儿园,新上海花园分园规模小、场地小,所招收的幼儿更是以低龄为主。开学一个月,我们发现幼儿户外活动时:大班孩子人少,师生都缺少活动的趣味性,没有互动的平行班,缺少讨论的对象;小班、小小班幼儿在活动时普遍出现不会玩、不愿玩的状况,没有运动的积极性。而且和大班同在操场上时碰撞较多,小年龄幼儿更不肯大胆、自由地运动。

园区场地制约,运动不畅,孩子活动需要得不到满足,健康课程实施需要因园制宜地突破。分析在园幼儿,多数来自城郊,缺少大胆、自信的交往能力,有一部分孩子明显呈现出个性上的缺陷:内向、不愿与人交往、胆小等。园区教师又多为5年以内教龄的年轻教师,缺少实施、指导、调整幼儿体锻活动的能力,新教师更是缺乏对体育器械教育性的挖掘。

现代的儿童发展观认为:儿童是一个独立的、发展的、完整的人。因此,运动教育所提供的课程,应该是同时提供有关身体的、情感的、知识的和社会的、活动的一种新课程。教师不再是技能的示范者和知识的传授者,而是一个促进者,一个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鉴于等等状况,园区适时地提出了开展全园性混班混龄运动的研究课题,以打造健康课程下的园区特色。

一、创设孩子乐意参与的混班混龄运动环境

混班混龄运动完全打破了班级界限,由园区每位老师负责一片户外场地,提供活动器械、指导,并管理好本区域中孩子的运动。由于园区多为低龄幼儿,在第一阶段尝试时,教师分区安排更多考虑到孩子对本班教师的依赖,低运动量适合小年龄幼儿活动的区域由小班年段教师负责;运动相对剧烈,有挑战性的区域由大班教师负责,各幼儿创设一种相对宽松的自由活动氛围,让幼儿从选择老师开始参与自主运动。孩子小,不会选择,家长对混班混龄运动又缺少认识。在活动首推阶段,各班首先向家长讲解、宣传混班运动的规则、要求,并在园区晨间接待处张贴“混班运动区域指示图”,明示开设的区域、场地、负责老师。由于此项活动是新课题,孩子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因此我们要求每位家长在孩子晨间后帮助孩子选择好区域,并把孩子带入相应区域与负责老师做好交接。慢慢的,孩子、家长对混班运动有了认识与认同,每次混班运动开展时,家长都会早早送孩子来园,引导孩子自愿选择运动区域,小朋友也从单一的找自己老师到其他班老师负责的区域进行运动了。

混班运动,首先在于运动。如何让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都乐意参加、得到不同的锻炼与提高,运动设施的趣味性、适宜性是关键。如平衡区:我们设置了不同难度的平衡器械,小小班孩子摇木马,小班走独木桥,大班走不同形状、高度的平衡组合器械,给不同年龄的孩子提供不同的器械,得到新的锻炼。又如轮胎区:小小班孩子玩拖拉,小班孩子根据轮胎不同的摆法练习双脚跳,大班可以推滚轮胎,一物多玩,满足不同孩子的运动需要。有自己喜欢玩的,孩子才会有兴趣,才能乐意参加,这时我们第一阶段的目标达成。

二、引导孩子主动、快乐地选择区域

乐意进区参加锻炼,这是混班运动的基础要求。但从运动现状来看,小年龄幼儿更多的还是家长帮助选择区域,然后一玩到底。怎样让孩子自主、积极的换区,这是我们在混班运动第二阶段的研究重点。

从现场研究我们发现:不少孩子想去其他区玩,但又不敢去、不会换区。针对情况,我们提出相应的策略:

一是激励每个孩子主动参与各项运动。由于混班运动场地开放,班级教师更多的是关注本区域内的幼儿,对那些游离在区域外、不会换区的孩子缺少关注、支持与引导,对本班幼儿的整体情况缺少了解,胆小的、主动性差的孩子可能整个活动时间处于观望状态。呈现的问题如何解决?我们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研讨,分析、寻找对策。大家都认为既然是户外活动,就要让每个孩子动起来,让每个孩子充分运动。实施的策略是:1.每班开辟“运动小健将”专栏,每次混班运动后班级开展运动情况记录、讲评。通过班级同伴的榜样作用,在表扬中激发孩子主动充分运动的积极性。2.让评价具有针对性、有依据。每个区域设定运动标注,每个进区运动的孩子可以得到一个相应区的标记。活动结束后,班级进行幼儿进区运动统计,每得到二个以上标记的幼儿可以奖一朵小红花。并且在每次混班运动前一天离园时教师还会进行表扬,并提出第二天晨间运动的要求。同时家长工作紧跟上,家园通、家园栏及时做好运动的反馈、指导,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有效激发孩子的积极性。

二是保教协同关注幼儿。表扬激励可以让多数孩子“活跃”起来,但对于年龄小、性格内向、主动性差的孩子来说,还是无法起到预期的作用。这些孩子怎么办?怎样让他们快乐、主动地参与运动?教师都有责任区域,无法脱身去特殊关照。我们的策略是用好保育员,让保育员进场地配班,配合指导。带领这些有交往困难的孩子换区,选择区域,让每个孩子都能充分自主地游戏、运动。

运动场面热闹起来了,但混班运动质量不尽人意,个体差异很大。分析成因我们发现:游戏开放,场地开放,加上争标记的外部作用,孩子活动的流动性明显增大。虽然满足了幼儿的自主性,快乐运动,但也导致不少孩子周游于各区域,没有真正运动;老师们为了确保幼儿运动的安全,再加上各自为阵指导,既不能关注、追随游离于运动外的幼儿,又不能系统了解班上每个孩子在不同运动区域中的表现和能力发展的情况,因而教师对幼儿的流动和面上指导质量的监控普遍缺乏动态的观察和挖掘。

由此我们感悟,要有效开展混班运动研究,要保质保量实施混班运动,需要加强教师的教研互动,更需要建立动态的评价机制。

三、在有规则的运动中感受快乐

要让孩子感受运动的快乐,就要让孩子到各区域充分地游戏、运动。在研讨中,教师们首先提出了部分场地调整、区域器械更换的建议,给孩子富有挑战的、更适合年龄的大运动量的锻炼。如梯子功能调整:从走、爬为主,转变为倒挂着爬,增加高度的四肢协调爬等;新设独轮车区,小班幼儿推运粮食,大班幼儿绕障碍二人协作运粮食。挖掘器械功能,激发运动积极性,让孩子有新的动作技能的提高。

其次,调整幼儿进区运动后的奖励方式。从原来进区就可以拿标记,转变为必须按要求运动后才能得到标记,达到相应年龄要求的运动目标后可以奖励五角星。

新的场地划分、区域器械的功能挖掘、评价方式的跟进,使园区教师对混班混龄运动又有了新的认识。研讨也使教师进一步明确了运动实施中,教师如何与孩子互动指导、观察评价,既要做好个别的指导互动,又要做好整体的观察,及时作出评价,有效提升了教师的户外体锻组织、指导能力。相应的,混班运动的有效实施,使幼儿有机会参加各种体育锻炼活动,运动能力明显增强。同时孩子们在自主运动中增强了社会交往能力、规则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虽然,混班混龄运动对我们来说还只是一个探索中的新课题,但我们也深切感受到了其价值:

1.培养了幼儿对运动的兴趣,在主动学习中积累运动经验,体验运动乐趣。混班混龄运动改变了以往运动中“我教你学”的观念,孩子们在自主选择中大胆想象各种玩法,通过动作表现、合作互动,提高幼儿的运动兴趣和促进动作技能的发展,在自主活动中获得并积累运动经验。

2.提高了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平衡性,促进动作技能不断完善。在活动中,不同幼儿的运动能力有了明显提高,特别是小年龄的幼儿在跑、跳、爬、平衡等动作技能上有快速的发展,大班幼儿在投掷、投篮以及动作力度、体能等方面有明显进步。大范围、多维度的运动,极大地满足了幼儿的运动需要,动作技能和运动能力得到不断的完善与提高。

3.培养了幼儿大胆、自主、合作、勇敢、坚强的个性品质,交往能力增强,有了初步规则意识。活动中,孩子要主动选区、换区,要与老师、同伴交流,要善于表现、表达,大胆活动,无形中就锻炼了孩子的能力。如孩子善于模仿,别人能玩的,他也想试试,并渴望成功,他会一次次地尝试、摆弄……又如碰到与同伴的争执,他们会互相商量或谦让,逐步形成规则。混班混龄体锻,由于幼儿是大范围内自主运动,很多情况下身边的老师不是自己班的,小朋友也不是自己班的同伴,因此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渐渐学会了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并学着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

四、增强了幼儿自我服务、自我保护的意识

活动中,在老师提醒下出汗了孩子会自己脱衣服,还学着保管好衣服;要小便了,会自己主动去找最近的盥洗室;楼上楼下选择换区时,会自己注意楼梯安全,不跑、不推挤;离开区域,会和老师打招呼;锻炼结束,会帮老师一起收拾等等。这些都无形中培养和锻炼了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在教师的不断提醒和规则作用下,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明显增强,社会性也有所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