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唯科学,犹能显示正能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唯科学,犹能显示正能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则“83个橡胶减震支座,顶起芦山‘楼坚强’”的报道,透露出科技减灾的重要信息:芦山县医院主楼由于采用隔震技术。在此次地震中隔震效果非常好,被网友称为“楼坚强”;专家则称其为“我国第一栋经过地震考验的隔震建筑”,希望能在医院学校尽可能采用这种技术。

同样鼓舞人的消息还有:无人机震后7小时完成灾区航拍,为救灾决策提供了高分辨率影像图;气象雷达、卫星接收车等高技术设备。在预防次生灾害中充分发挥作用……

地震发生时,一位新浪微博网友恰在震中芦山,他于震后20分钟发出的微博被转发15720次。微博,这种依靠技术手段传递信息、沟通感情的强大传播力量,在这次巨大灾难中。应该是来得始料不及而又非常及时。可以说。信息手段大规模参与公益救灾行动标志着网络微时代将开启地震救援新通道。而这一切。不都是科学技术所赐?

在人类面临巨大自然灾害时,科学技术,又一次显示出无穷威力。

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说:唯科学,犹能显示能量

不仅在科学技术及设备的运用上,还是在科学的社会管理上,都佐证了中国的重大进步。从救灾领导和指挥到部门合作与协调,从救援物资的征集与使用到救援力量的投入与调度,乃至公众的参与与自律等等,皆可见到理性、有序、协同等科学精神。一个高效务实的救援体系由此形成。一位专家说,芦山震后,实施的是“靶向救援”——不靠人海战术,而是精确定点、精确救援,避免了无谓的浪费与牺牲。而“靶向救援”的支撑,是一个科学完善的体制与机制。

政府管理之外,社会公众的自律与互律也焕发出理性与科学的光芒。汶川大地震时,曾经短暂出现过志愿者蜂拥而入、无序混乱的现象。这一次,吸取了汶川大地震宝贵经验的网民,主动了“前往灾区十大注意事项”“不要去灾区添乱”“不信谣不传谣”等帖子。更有微博大V韩寒发出倡议:震后72小时内,名人明星暂不要前往灾区,让有专业技术的救援优先于非专业技术的名人抚慰性救援。冷静理性的精神正在成为社会主流。

有评论指出,我们发现了越来越多在应急工作中临危不乱、用科学思维处理工作、及时疏通交通、建立供水系统的人;社会有了对应急管理人才培养的需求,而应急管理人才也有了新的培养思路。这些都算是理性上的进步。或者,宣传部门学会适度反应,控制热情和引导热情,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进步。

在灾难面前,最容易看到的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最稀缺的是理性冷静沉着有效率。科学精神是这种素质背后最为珍贵的心理支撑。

科学精神像一种无形的磁力,聚变出这次芦山强烈地震抗震救灾的正能量。

我们欣慰于科学精神的理性展现。

我们期待科学精神的培养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