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改革开放30年会计信息化发展回顾与展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改革开放30年会计信息化发展回顾与展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会计信息化发展历程

(一)会计信息化的萌芽:会计电算化(1978~1999年)包括会计电算化的试验探索阶段、会计电算化的无序发展阶段、以及会计电算化的有序发展阶段。

(1)会计电算化的试验探索阶段(1978~1983年)。1978年,财政部拨款500万元给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进行计算机辅助会计核算工作试点,同时,全国企事业单位逐步推行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电子计算机。1981年8月,在财政部、一机部、中国会计学会的支持下,由中国人民大学和第一汽车制造厂联合召开了“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问题研讨会”,并在这次讨论会上提出了“会计电算化”的概念,这标志着我国会计电算化已经起步。当时财政部会计制度司杨纪琬司长出席了这次讨论会,他是我国会计信息化最早的倡导者和推动者。1978~1983年,我国还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工作重点是恢复、健全会计核算制度,对计算机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还比较落后,设备和人才都很缺乏。尽管如此,这一时期的探索性工作还是积累了不少经验,锻炼了会计电算化方面的人才,为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会计电算化的无序发展阶段(1983~1987年)。自80年代起,微型计算机大量出现于国内市场,克服了中小型计算机价格昂贵、使用不便的缺点,为会计信息化提供了较好的物质基础。1983年下半年,受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冲击,国内掀起了计算机应用的热潮,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应用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一时期以应用单位自行开发为主,低水平重复开发现象严重,会计软件开发多为专用定点开发,几乎没有通用化和商品化的会计软件,会计电算化的管理落后于客观形势发展的需要。但各级行业主管部门积极组织研制适合本行业特点的通用会计软件,并加以大力推广,对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总体看来,这一阶段呈现出自发、无序的发展态势。同时,在理论上,中国会计学会于1987年1 1月成立了会计电算化研究组,会计电算化的理论研究开始得到重视。

(3)会计电算化的有序发展阶段(1987~1999年)。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深入开展,要求加强组织、规划、管理的呼声越来越高,各地区、各部门也逐步开始了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组织和管理。同时,财政部也从1988年开始对会计电算化进行宏观管理,制定并颁布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如《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等,使会计电算化有了较大的发展,基本上形成了会计软件市场并逐步走向成熟。1989年至1996年,用友公司开始为社会提供通用的、商品化的会计软件,并在90年代初率先通过了财政部的评审。至1998年3月底,先后有38种会计软件通过了财政部评审,成为商品化会计软件,至此我国形成了会计软件产业,并开始向通用化、规范化、专业化和商品化发展。1998年8月在吉林召开了我国首届会计电算化学术研讨会,提出了实现会计软件通用化的若干措施,并将市场机制引进我国会计软件市场,极大地促进了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但这一时期,会计软件处理的内容仍以核算为主,财务分析、财务管理、财务预测、决策的功能较弱,且实用性较差。会计信息化的深度不够,仅限于代替手工记账、算账,用于管理和决策,对会计信息进行深层次分析利用不多。因此,在1996年第二届全国会计电算化会议上提出了财务会计软件从核算型向管理型发展的口号。1997年,金蝶公司开始MRPII/ERP企业管理软件的研究,引发了国内财务软件厂商向企业管理软件的转型。

(二)会计信息化的产生(1999~2000年)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以及现代金融、证券、保险、期货等金融衍生工具层出不穷,企业已不再是单纯的生产经营单位,投融资和资本运作,以及集团企业下的内部财务资金管理处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并提出了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协同管理模式,“会计信息化”这一概念也孕育而生。1999年4月2日至4日,深圳市财政局与金蝶公司在深圳联合举办了“会计信息化理论专家座谈会”,金蝶公司总裁徐少春提出了从会计电算化走向会计信息化观点,对会计信息化发展等问题作了深入的探讨,提出建立开放的会计信息系统,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高度自动化,信息高度共享,主动和实时报告会计信息。同时,王景新教授也认为采用会计信息化的概念,有利于与国际接轨,有利于同国内其他领域进行交流,有利于该领域的研究和发展。这次会议提出了会计信息化概念及其涵义,标志着我国会计信息化的产生。2000年2月18日,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财务及企业管理软件分会组织的“新世纪财务软件发展趋势高层研讨会”,进一步促进了会计信息化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三)会计信息化的初步应用(2000~2002年) 会计信息化理念提出后,其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的信息高度共享、处理高度自动化以及控制、报告高度实时性的特点,在企业管理中迅速风靡。我国的各大企事业单位,以其近十年软件自行开发经验和雄厚的经济实力为依据,开始将会计信息化理念真正运用到企业实际运作中。在工业领域中,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于1999年8月1日实施了SAP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并根据我国会计和报表的实际情况,对财务模块进行了二次开发,使得财务模块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中国国情”,2000年9月,其财务系统通过了由财政局和外税局的财务评审。ERP的成功使用,使得上海大众的财务系统实现了财务信息的实时、共享、控制。在金融领域中,银行管理信息系统的快速发展更是有效带动了整个行业的会计信息化,尤其是银行业的报表系统所实现的报表展现复杂性、实时性、自动性等功能在所有行业中名列前茅。同时,以用友、金蝶为代表的财务软件公司,也开始了真正的“网络财务”和ERP转型之路。然而,这一时期的各行业会计信息化普遍存在自行开发中重硬件投入,轻软件投入;重立项开发,轻整体规划;重业务处理,轻数据管理的弊端,会计信息化只得到了初步应用。

(四)会计信息化的推进与发展(2002年至今)包括会计信息化的理论研究及政策规范、会计信息化的推广应用。

(1)会计信息化的理论研究及政策规范。随着会计信息化软件在企业的广泛应用,我国会计理论界也开始对会计信息化理论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至2002年起,中国会计学会每年定期召开会计信息化年会,至今已经召开了七届,所涉及的会计信息化相关理论主题超过24个,对会计信息化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在这7年中,中国会计学会会计信息化专业委员会主任杨周南教授为会计信息化年会的召开,以及会计信息化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第二届会计信息化年会上,杨教授在“会计信息化若干问题的研究”主题发言中,阐述了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转变中的若干理论问题,给出了会计信息化的概念和会计信息化的内涵:ISCA模型,该模型阐述了会计信息系统与IT控制和IT审计

间的内在联系;在第三届大会上阐述了我国企业和会计信息化中值得探讨的若干问题;在第四届大会上,杨教授做了题为“会计信息化体系探索”的主题报告;在第六届会计信息化年会上,杨教授首次提出将工程学的理论和方法学引入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内部控制工程学,对内部控制的物理模型构建展开了研究,该论文为信息化环境下内部控制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开辟了新的领域,引起了相关学术界的兴趣和密切关注。在第七届信息化年会组织的XBRL辩论会上,杨教授作为“反方”代表,谨慎地认为将XBRL语言视为财务报告发展的“全部未来”或“不一的选择”等观点有失偏颇,并指出应研究是否存在适用性更强的某些技术或模式能够替代XBRL语言。

与此同时,我国政府也积极颁布法律和政策来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及其相关软件产业的发展。2002年以来,财政部门允许地方对各单位甩账实行备案制,不再组织应用验收,推动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2002年10月,国家经贸委企业改革司委托用友公司组织编写了《企业信息化基本知识系列讲座》,成为我国企业开展信息化工作的权威普及读本。同时,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了《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规范》,从而建立了会计信息化的标准体系结构。

(2)会计信息化的推广应用。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用友、金蝶等软件公司以会计信息化为核心的商业产品更加规范化、成型化、实用化,会计信息化进入推广应用的繁荣时期。用友公司先后推出了ERP_U8、NC等系列基于B/S架构和基于WEB技术的财务及企业管理软件。2008年4月,用友公司正式向外界了UFIDA U9,这是一套基于中国及亚太地区60万家企业最佳实践和多年的技术积累,第一款完全基于SOA架构的商业应用套件,使得用友软件公司跻身全球软件业顶级技术大师行列。同时,金蝶公司也推出了面向小企业的KIS和网络下集团企业管理方案K/3。而这一时期,在商业领域中,烟草行业根据其自身的企业特点和业务要求,成功地运用网络会计,先后涌现出了安徽烟草、上海烟草等一批会计信息化应用成功的企业。我国会计信息化虽然发展迅速,但相比而言中小企业的应用较为有限,有研究表明,中小企业实现计算机高级应用的企业占全国同类企业的比例不足10%,由此,推进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应用成为今后会计信息化的应用重点。

二、会计信息化发展现状

(一)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中的不足 与先进的信息理念和信息技术相比,我国的ERP系统存在许多不足。

(1)系统数据集成性不高。ERP系统中的会计模块与独立财务软件的最大不同在于前者的数据集成化程度高。从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实际情况看,会计电算化远早于MRPII和ERP的推广应用,有关调查资料表明,9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都实施了会计信息化,部门级的财务软件虽然提高了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但实际上形成了信息孤岛,并未给企业整体效益带来明显提高。先人为主、已形成的工作习惯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财务与业务的信息集成,甚至有的企业主观片面强调财务信息的重要性而坚持让财务信息管理处于自成体系状态。实际上,企业的财务信息,无论是管理会计的预算、控制等信息,还是财务会计的应收应付日常业务信息,都与企业生产经营业务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

(2)管理会计实际运用率不高。由于我国ERP系统的设计思想是以系统功能为设计主线,而非面向业务流程,这为日后管理会计运用埋下极大的隐患,使得动态预算、成本管理等难以实现,对会计信息化向管理层迈进设置了极大的障碍。

(3)成本管理体系缺陷突出。我国ERP软件的成本管理模块主要强调成本计算,使用的成本计算方法都是传统方法,作业成本法在国内ERP中还未使用,甚至有些国内ERP产品还没有真正实现主生产计划,无法精确控制成本。我国会计信息化成本体系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一是偏重实际成本核算,未完全支持标准成本体系,或支持标准成本体系,但不支持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滚动替代关系;二是内部量本利分析不足,对单个订单中间的成本核算不细致,分析不深人,利润中心、成本中心之间的资源消耗没有进行内部凭证的汇集,因此,财务分析只能对静态的财务指标进行分析;三是以凭证驱动业务流程,而不是以流程来产生凭证。

(4)新会计模式的应用还需加强。新会计模式主要是指现代会计模型中的REAL模式。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我国ERP软件(如用友U8),只在购销模块中实现了REAL会计模式,其他模块局限于原有的软件结构,还没有实现REAL模型,这也是国内ERP成本管理模块功能欠缺的原因之一。

(二)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的优势 虽然国内会计信息化软件还存在许多不足,但在我国企业管理环境中,国内会计软件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优势。(1)国内会计软件提供了完全满足我国政府及各级财务部门需要的财务报表,而国外一些软件需要对一些报表进行客户化处理才能满足我国企业的需求。(2)初始设置更加简明。一般国内软件的初始化工作在―个月内就能完成,而国外软件的初始化工作比较复杂,需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至少用3~6个月的时间来完成,有的甚至需要一年的时间。(3)输入界面更加人性化,符合我国会计人员的习惯。(4)功能稳定,基本满足了各行业会计工作的要求。

三、会计信息化的未来发展

(一)会计信息化的纵向延伸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由核算型向管理型发展。管理型会计软件不仅是满足日常业务核算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满足管理者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管理和决策的需求。企业管理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决策过程,而在会计核算基础上添加一些查询功能、报表分析功能,虽然对管理人员进行企业管理能够起到一定的辅助决策支持作用,但只是对管理者提供了一些制定决策所需的信息;怎样辅助管理者构建、制定出可行的方案,并对被选方案进行分析,保证决策的顺利执行,对决策正确与否进行评价等都没有涉及。企业的财务管理仍旧是原来的事后核算,无法进行有效的事前预算和事中控制。因此,开发管理型会计软件显得尤为重要。

(2)向开放式网络型发展。网络财务软件以整合实现企业的电子商务为目标,能够提供互联网环境下的财务模式和财务工作方式。网络会计软件是以全面会计核算和企业级财务管理为基础,实现购销存业务处理、会计核算和财务监控的一体化管理,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预测、控制和分析的手段,并能有效控制企业的成本和经营风险。

(3)建立ASP商务服务。ASP(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应用服务提供商)是透过因特网提供企业所需的各种应用软件服务。ASP强调以网络软件服务为核心,替企业提供主机服务及管理和维护应用软件。企业使用这些服务,只需终端电脑及浏览器,极大地方便了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活动。ASP服务向客户提供新

的应用环境,无需客户对服务器、软件开发以及其他资源进行先期投资。ASP以租赁方式与软件商达成契约性协议,获得对软件的使用许可。根据服务合同向客户销售应用许可证。企业只需支付少量成本(租金)就可进行信息化管理。

(4)向决策支持型发展。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会计核算层、财务管理层、财务决策层,分属于事后核算、事中控制和事前预测、决策,如图1所示。

从目前国内会计信息系统的实际应用情况看,会计核算系统已逐步普及,发展势头良好,财务管理系统逐步为用户理解和接受,而财务决策支持系统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鲜见成功案例。事实上,从计算机处理数据的特点看,前两者的数据属于当前的结构化数据,财务决策支持系统则涉及大量的历史数据和半结构化以及非结构化问题,这是传统数据库管理系统难以支持的,从而影响了系统的推广应用。尽管90年代出现了数据仓库技术,但建立数据仓库的难度很大。

(二)会计信息化的横向拓展包括融入ERP系统中、ERP系统的未来发展以及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1)融入ERP系统中。ERP系统是一个以销售管理为龙头,以生产和计划系统为核心,整合供应链系统和物料需求计划系统为一体的综合企业管理系统。在整个ERP系统中,各子系统之间是融会贯通的统一整体,会计信息系统将逐步融入其他业务管理系统中,实现会计与业务一体化,特别是凭证处理环节将可能完全被整合到其他业务管理系统中去,其原因是会计数据来源于业务管理系统,因此,业务管理系统能够产生几乎所有会计凭证。企业的财会人员也不仅仅是算账、查账,而将参与企业各方面的管理工作,真正实现企业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统一与同步。

(2)ERP系统的未来发展。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企业信息化建设也不断向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在ERP功能的基础上,正在与供应链管理(SCM)和客户关系管理(CRM)整合,应用于SCM和CRM中的电子商务也必将随之融入ERP系统,使ERP系统成为从供应链、资源计划、到客户关系的企业全方位管理信息系统,即后ERP或ERPⅡ。另外,ERPⅡ不仅从横向朝SCM和CRM方面拓展,而且还向纵向延伸,即由MIS向DSS层面延伸。其结构如图2所示。

(3)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随着企业规模和效益的发展,在大型企业集团中,绝大多数不采用通用软件,而是结合本企业的特点,将生产工艺(生产线)上实时产生的数据立即传送到企业管理层,再转入企业决策支持层,从而使企业构成一个实用的CIMS信息集成系统。CIMS是数控系统(DCS)与ERPⅡ集成的产物,如图3所示。